解放思想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超越已有的认识,使思想更加符合当下的实际,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超越就要与时俱进,大胆否定那些过去成功的但当下不合时宜的经验、认识和做法。
这就决定了,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
这里所指的“批判”,不是否定一切的批判,更不是“文革”中那种精神上批臭、物质上消灭的法西斯式的批判,而是指那种善于质疑辨析、抓住要领、基于事实、合乎逻辑、立足当前、放眼世界、富于创造的创新性思维。
马克思说过,他最喜爱的箴言就是“怀疑一切”。这正是批判性思维的要诀。也就是说,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对任何事情都要敢问个为什么,“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深入地剖析、求证,反复琢磨,直到弄明白为止。这样的“怀疑一切”并不是否定一切,恰恰相反,我们只是通过“怀疑”这一手段去“建构”和夯实自己的理性大厦。这样的“怀疑”,并不必然导致否定,往往经过否定之否定,我们会对原有的结论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提高。
应该承认,我们传统文化缺乏批判性思维。几千年来,管制思想、禁锢思想的流毒使民众习惯了 “守一”、“齐一”。“文革”中林彪也说过,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就是现在,我们的教育总体上也是听话教育,我们这个社会对不同的声音也往往视之为异端。这种文化使我们民族缺乏批判精神,使人们易于墨守成规,创造力因之衰竭。几十年来,中国没有再出现新的学术大师和思想大师,诺贝尔奖无一次光临中国本土,这都是管制思想、禁锢思想的代价。
思想本应是自由的,但我们千百年的历史却是:自由地思想是危险的,批判的代价常常是恐惧、是以言治罪。即使有批判,那也是帝王的专利,只能以“罪己诏”的形式偶一为之,或者是应诏而谏。而现代社会的转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对批判权的垄断,让人们的批判性思维竞相迸发。这需要制度的保障,这个制度就是民主的制度。
自己否定自己是不容易的。肯定成绩,回避失误,乃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作为领导干部,则应有超越的眼光,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对待自己,敢于自我否定,放下成绩的包袱,轻装前进。从根本上讲,这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共产党的必然要求,对以天下为己任的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
站在新的起点上解放思想,我们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维。无可否认,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你进步,人家也在进步,社会治理方面尤其如此。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正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正视我们的问题和危机。必须认识到,社会治理方面的严重滞后,正在使社会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使社会关系日趋紧张,从而不仅拖累经济发展,而且拖累着整个改革开放的大局。
因此,当下最紧要的是把我们的思想,从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唯经济建设中心”中解放出来,遵循科学发展观,致力于社会治理,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市场以效率为先,政府则主要推进社会公正;从对辉煌成就的陶醉中解放出来,充分肯定三十年,以便顺势而进,深刻反思三十年,把过去的全部遗憾,都转化为现实的教益,都转化为纠错的良机。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打破对批判权的垄断,不能仅仅局限于自我批判,而要开放批判的权利。只有让全社会参与,才能真正集中全社会的智慧,才能提炼出我们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只有这样,我们的解放思想才会进入一个新境界,我们民族走向现代文明之路才会更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