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设在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意识形态色彩明显的审查运动,据说,将清查该院学者与海外机构,特别是NGO组织和基金会的来往和财务关系。
此前不久的6月10日,中共中央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组长、院党组成员张英伟在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表了关于社科院“目前意识形态的主要问题”的措辞严厉的讲话,这份讲话由于近代史研究所发布在其官网上,经过人民网等媒体引述报道后引起外界的关注。
张英伟称,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意识形态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穿上学术的隐身衣,制造烟幕;第二,利用互联网炮制跨国界的歪理;第三,每逢敏感时期,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第四,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
他呼吁,应时刻高度保持政治敏感性,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切实地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这一点上绝不容忍任何人搞“特例”。
有趣的是,几家媒体引述该网站的报道已经被下令从新闻页面删除,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网站上原始网页也不见踪影,不过熟悉文宣体制运作的内部人士称,并非张英伟讲话不符合中枢精神,而这种毫不隐晦的意识形态陈词滥调,只适合“内部”传达,将其上传网络,将“授人于柄”。
而《环球时报》下属“环球网”刊登的一篇自称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副教授,化名为“华夏”的官方学者的文章“警惕境外渗透,别排斥正常交流”,似乎正为是这波运动的造势推波。
该文称,中国社科院作为党和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提供给中央与政府部门决策参考,这就决定了它的“灵魂”不能出问题,意识形态工作不能放松。否则,轻者干扰政府决策,影响现代化进程;重者误导政府决策,危害国家安全。
该文虽然也说,“封闭与保守是没有出路,只有汲取、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思想对话的层次与内容,切磋碰撞,才能激起思想的火花,推进学术进步。”但文中所述可谓杀气腾腾。
文章指责,社科院难免遭遇“渗透”,极个别学者为一己之私或其他不可告人目的,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黄皮白心”,甘愿做境外势力代言人,甚至吃里扒外,充当内鬼。对这些人,不管他们披上什么“学术隐身衣”,都要一查到底,从学术队伍中清除出去。
作者又说,科学无国界,学者有祖国,社科院是中国人文科学的“高地”,意识形态阵地一旦失守,那可真危险了。
前述的张英伟讲话的背景是,“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落实‘三项纪律’”,根据公开报道,所谓“三项纪律”,指的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公开媒体报道可见,这一运动已经在中国全国的党政机关逐级推开。
张英伟谈话中的“意识形态的主要问题”四点,主要指的应是所谓“政治纪律”。
根据中共党内文献,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一般包括:组织参加支持反党活动;发表、刊登有政治问题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不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携带反动出版物入境;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利用宗教势力反党;造谣传播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涉外活动造成恶劣政治影响等。
张英伟介绍,中国社科院高度重视,已专门成立协调小组,将“三项纪律”建设作为贯穿全年的政治任务。
此前的一次公开讲话中,张英伟曾说,“维护政治纪律是社科院纪检监察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社科院领导干部的第一位要求。”
张英伟提出,为严格政治纪律,要把好接受媒体采访关、互联网信息传播关、合作办刊出书关、学术社团管理关等。
今天,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副研究员高程在微博上透露,“昨天返所,开始填表调查摸底个人与海外机构,特别是NGO组织和基金会的来往和财务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