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虹
独立中文笔会2007年度林昭纪念奖颁奖词
2007年10月2日
独立中文笔会决定把2007年度暨第三届林昭纪念郑重奖颁发给本会会员李剑虹,之所以决定颁奖给李剑虹,是基于以下的理由:
生活于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通常有两种处世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忘记自己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努力顺应现实并向权力示好,争取权力认同,参与利益分配,最终以获得世俗利益来满足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另一种是,虽然无论如何也不能驯服自己的思想,无法与极权耦合,但同时也无法克服自己内心对极权的恐惧,于是在不能驯服自己的思想时,只好设法驯服自己的行为,把自己伪装成非知识分子。前者是被社会公认的所谓\”成功者\”,他们企图改变公众对知识分子的通常定义,宣称自己就是知识分子;后者则被当作社会的失败者,他们永远在痛苦中经受折磨,还要努力掩饰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企图让人们觉得他们不是知识分子。其实不管是宣称自己是知识分子的前者,还是不敢声称自己是知识分子的后者,他们都以非知识分子的方式存在,都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读书人以这两种方式与知识分子纠缠,是对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亵渎,是道德领域的侵权者。
在这两种常见的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的处世方式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一种只有少数人才敢选择、也愿意选择的方式。这就是林昭的方式 — 不与专制权力合作,不向专制权力妥协,以说真话的方式,努力捍卫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也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
李剑虹作为知识分子,就选择了少数人的方式。
李剑虹本是一名平凡的知识女性,仅仅因为坚守知识分子的本分,敢于说出自己看到的真相,敢于公开向政治恐怖的受害者伸出援手,敢于反抗对她本人基本人权的践踏,她便从2004 年以来陷入上海的孤岛。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1949 年前曾是中国最自由的城市,但在1949 年后,上海逐渐沦为极权制度的样板城市,从文革时期的政治极左到六四屠杀之后的极端政治封闭,在中国的大城市中独占鳌头。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上海官权还对外炫耀上海的开放,官方知识分子也常以海派文化为上海的骄傲,向世界炫耀自己的文明与包容。在某种意义上,是李剑虹的存在,使霓虹灯下的浓重阴影得以凸显,也使官方知识分子多年的虚伪炫耀归于破产。仅仅因为说真话,她被当局看作有损上海美好形象和危害上海安静和谐的因素,四年来,她连续遭到官方的一系列抓捕、押送、拘禁、软禁、跟踪、监听,甚至遭到警方人员的殴打和辱骂,甚至被上海警察跟踪到外地抓捕,甚至其年事已高的父母也被迫接受警察的恐吓与骚扰。无奈之下,为了使自己的父母免遭暴力机关的恐吓,她在2005年曾尝试离开上海,来到中国另一个开放城市深圳,但上海的强力机关仍不肯放过她,以至于,她在深圳的两次就业机会均被上海警方破坏。在她找到第一份工作的第三天,深圳警方就受上海警方委托,前来找单位负责人谈话,单位只好放弃与她签定劳动合同。她又选择到深圳远郊的一家港资公司就业,也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深圳警方就开始不断骚扰该公司的负责人,为了不累及就业单位,她只好选择离开。更为恶劣的是,2006年8月,她在青岛旅游期间,上海警方一行三人秘密跟踪而至,在当地警力配合下,以欺骗和绑架的手段,将她抓捕回上海,没收身份证件,长期软禁在家。
持续的政治恐吓和反复无常的非法行为,使李剑虹的家庭生活无法正常,也使她和家人的身心遭受严重侵害。但她依然不屈不挠地坚持着。她经历的这一切,使她沦为大上海的精神孤岛,成为一个平庸时代的不平凡文化现象。尤其令人感动的是,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她作为一个女性,并未选择前述第二种生存方式,更不屑选择前述第一种生存方式。
基于此,独立中文笔会认为,专制重压之下,李剑虹的坚持展现了知识人的光辉,这是林昭精神的光辉。向李剑虹颁发林昭纪念奖,其实是在肯定她作为一个知识人捍卫底线的价值,也是把林昭精神推荐给独裁体制下的所有中国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