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之前进入公众的视线,正是因为鲁炜的视察。
 
 

最近中国传媒界有两件引人注目的事:一是《中国财富杂志》的记者宋志标,因给境外的媒体,具体说就是给“东网”写评论,撞在了当局新规的枪口上,被东家解聘;二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全媒体平台“澎湃新闻”高调上线,其主编撰写的褒贬不一的发刊词,带来点热闹.

这两件事不是一个走了一个来了那么简单,也很难做出截然分明的好坏判断。逻辑上其实多少还有点联系.

宋志标被解僱,突然,但并不意外。实际上这只是习近平上台两年来,加强媒体整肃的最新一例。媒体整肃先是“净网运动”,删帖、销号、抓人,打“谣”。为了政治目的,不惜侵犯宪法35条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匆匆出台网帖转发500次就可被拘的司法规定,对全体网民造成高压威慑态势。

继而对专业的媒体和记者增强管控。先后出台或重申一系列规定:记者要参加统一的政治和业务考试,重新登记上岗;禁止媒体异地监督,记者发表批评报道要徵得媒体同意;直至现在禁止记者为外媒写稿。紧箍咒一道接着一道。

但了解西游记的都知道,唐僧之所以念紧箍咒,正是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唐僧既要用之,又害怕之。大陆当局的加强管控,正说明媒体和记者的影响巨大,以及当局的内心虚弱。恰如政治上不自信,一边鼓吹三个自信,一边牢牢抓紧枪桿子和笔桿子。

但这些规定能真的限制住人们的言论表达吗?从策略上来说,记者可以用笔名、化名写稿,我等非记者则可以不用理睬规定。从更大的层面上来说,宋志标等之所以敢於用真名写评论,早已将去留置之度外。正如他在离职后所表达的,“再也不用给SB织毛衣了”。失去了一个不自由的饭碗,获得了一个自由的身份和空间.事实上,南方报系这些年因言论去职的,如长平、如笑蜀,离开后少了牵绊,好文不断,影响不减.

禁止记者为境外媒体写稿,以及用防火墙隔绝境外媒体,其实隐含着一个窘境,就是国内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持续下降,看的人越来越少,要赚钱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澎湃新闻”来了。但是天不变,道亦不变,没有政治民主,谈何新闻自由?“澎湃新闻”变的只是媒体形式和营销手段,本质上还是媒体,一方面要参与市场竞争,接受读者的评判;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国情下,仍是党有、党管、党办、为党服务的媒体,要受内部的婆婆和外部的公公们的管束。

实际上,“澎湃新闻”之前进入公众的视线,正是因为网民称之为鲁公公的视察。鲁公公何许人?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人称中国互联网大管家的鲁炜先生。在公布的一张照片上,澎湃新闻的一众男女陪着笑脸,环伺鲁炜左右。不知他们是否明白,鲁公公及其代表的朝廷,今天可以为你站台,恩准你开张,明天一样可以对你审查、处罚、撤换、关停并转.

宋志标走了,澎湃的记者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