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青 臺北報道

   (参与2014年8月19日讯)時間恰逢抗戰勝利69週年之際,受臺北市兩岸四地文教經貿交流協會舉辦首屆海峽同心行——大陸青年臺灣中華文化之旅之邀,十多位致力於研究民國史和台灣民主進程的大陸青年遠赴臺北,拜祭忠烈祠諸烈士,拜祭先總統蔣公、故總統經國先生,參觀國史館,軍史館,故宮博物館等標誌建築,最近距離感受中華民國國統、法統在臺灣的傳承與回歸。交流會更安排大陸青年與國軍退役將領總會會長高安國中將,副會長郭年昆中將,國民黨中評委委員張世飛教授,工黨主席謝正一教授,鹅湖社長潘朝陽教授,前聯合報主筆陳曉林教授等在八月14日與16日各舉辦名為「中華文化和南京憲法,臺灣民主化」「中華民國與中國傳統未來」的座談會,希翼藉助彼此的懇談與傾聽,互增瞭解,借鏡臺灣漸次推進民主化的經驗,共同探討未來大陸轉型道路與中華民國憲政法統間的聯繫。 

    大陸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民間半開放中華民國史研究,「民國熱」在大陸已持續近二十年,更於近年在大陸青年中興起了「民國文化復興運動」。 這些青年們認為:清末立憲,革命和開創民國以及南京憲法皆為近代中國在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中華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進自然碰撞、演進之產物,民國憲政進程和民主法統可堪世界民主轉型之典範。可為未來大陸民主化提供藍圖與範本。縱觀各國之轉型經驗,雖憲政僅作為價值中性的制度安排。但我們仍可看到越是對傳統文化、歷史持有溫情與敬意的保守,越是能在步態輕盈中完成轉型。砸爛一切的歷史虛無主義,帶來的都是浩劫和國殤。無論第一波、第二波、抑或第三波,也無論英國,印度、抑或南非。本土文化和民族主義、國家認同和澄清歷史,都與民主轉型呈現出伴生的關係。而其文化內涵也日益受到廣泛的重視。吾輩思之,常感唏噓不已。

此次訪問團領隊雪笠女士感嘆道:近三十多年來大陸的民主探索經歷了兩起眾所周知的標誌性事件;到今天,當青年們在前輩們的呐喊、感召及啓蒙下,希望能以制度建構、社會藍圖尋找第二階段可操作的路徑和經驗時,我們發現,100年前的民國憲政經驗仍然令我們高山仰止,成為我們學習,效法圭臬。我們窮兩代人所要作的努力,與其說盡開拓之力,不如說行回鄉之舉。我想我們今天已經不用去強調中華民國憲政體系、臺灣民主轉型經驗對大陸未來的作用和意義。看大陸今日之網絡,中華民國在青年之間已經形成了某種普遍性的認同符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我們的國會走向哪裡,在我們看來已經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