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由於地方官的失職,導致當地百姓利益嚴重受損,但官官相護無人追查,結果有個別不服氣的「刁民」跋涉千山萬水去京城告御狀,幸得皇帝親自過問,御筆批示,欽差出動,終於還百姓以公道。

在法治不足的時候,人治就是必然的了。皇帝時代已經過去100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已成立65年,這種靠「批示治國」的現象卻還大量存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譬如內蒙古阿拉善盟騰格里工業園區的環境污染問題就是靠習近平等中央領導的批示,才得以啟動整治步伐。
早在2010年,就有媒體揭露寧夏中冶美利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大量造紙污水排向騰格里沙漠,歷時兩年多。
此後4年間,多家媒體先後報道了該工業園區污染問題。
2012年,央視也對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違規生產進行過曝光,隨後15家企業停產,另6家有污染預處理設備的企業仍可生產。
2014年,污染仍在持續。9月6日,《新京報》報道內蒙古騰格里沙漠中存在著工業園區向沙漠腹地排放工業污水的問題。
特別滑稽的是,阿拉善盟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安監局局長馬巴依爾在接受媒體採訪中居然表示:「我敢拿人格擔保,污水沒有埋到沙裡面。我們怎麼可能把污水埋到沙子裡呢,這不可能是事實。」
一個環保局長「拿人格」為污染企業擔保,由此可以想見,倘無最高層的「批示」,當地肯定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騰格里沙漠污染問題將繼續無解。
但是在中央領導、尤其是習近平做出「批示」後,事情發生大逆轉,內蒙古官場從上到下立即行動了起來,「十一長假」都在工作中度過:10月1日,內蒙古環保廳緊急召開黨組會議,就騰格里污染問題作出全面部署。10月2日,自治區環保廳緊急約談各盟市環保局長。10月3日,自治區環保廳召開盟市環保局長座談會……
儘管如此,我對騰格里沙漠污染問題的解決卻不抱過多的樂觀,因為污染一旦成為事實,那麼治理它就是一個長期過程,而中央領導要關心的問題太多,不可能就某一個地方的問題總是做出「批示」。之前之所以屢經媒體曝光,地方都不行動,就是因為亂排污水的企業可以為當地帶去GDP,官員也可從中謀取私利。
淮河就是活生生的前例,多少任中央首長的「批示」都杜絕不了沿岸企業的亂排污水。治理近20年、耗費上千億資金,淮河依舊污濁。「淮河水變清」估計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了。
「十一長假」期間,媒體又報道了一則與習近平相關的故事,說近年來西湖邊的長櫈沒有增加反而減少的原因,是源於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向杭州西湖管理部門提過建議,希望椅子之間應該保持一定間距,因為西湖邊戀人很多,如果椅子之間距離太近,戀人們會感到不自在。
這樣的新聞報道,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受。一般人從中看到了習近平的人情味和懂情趣,但在我等眼裡,這無疑是「人治」的溫和表現。當然,如果提建議者不是省委書記而是一般人,西湖管理部門如果覺得合理也是可能採納的。但反過來講,即便覺得不合理,西湖管理部門敢拒絕省委書記的「建議」麼?
在我看來,習近平的「建議」就很值得商榷。西湖邊設置長凳,主要是供遊人休憩而並非供戀人談愛,為什麼要照顧戀人的隱私而犧牲更多遊人的利益呢?戀人談愛完全可以去其他更隱蔽的場所,而西湖則是一個公共場所。做出這樣一個事關千萬遊人利益的決定,僅憑習近平的一個建議,說的過去嗎?
我不是在批評習近平,他當然是好意。但應該批評的是這樣一種現象:領導人出於「好意」給出的建議或者批示,往往會被相關部門不假思索地照單全收,不折不扣地加以執行。一旦出問題了,也無人擔責。
60年前奪取政權成功的毛澤東革命浪漫主義再次發作,欲透過「三面紅旗」(即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制度)等群眾運動的方式,將中國的國民經濟生活水平在短時期內超越英國和趕及美國。這種完全不按經濟規律出牌的舉動,居然無人反對。結果可想而知,「超英趕美」以失敗告終,經濟全面衰退,餓死數千萬人。
最高領導人是人不是神,亦有視野和知識局限,不可能事事精通。在現代社會,像朝鮮金家那樣吹噓自己是「天降偉人」、三歲就是神槍手之類的說法只能供人一笑了。
回到騰格里沙漠污染的問題上,我們看到習近平的批示的確在起「作用」。但是沒能引起習近平注意並批示的其他地方的問題,該怎麼辦呢?大概只能無解吧!
因此,「人治」靠不住,還是應該「依法治國」。但問題又來了:向騰格里沙漠排放污水的確違反環境保護法,然而無人去查處。
很明顯,官員不作為,法律就落不了地。官員為何不作為?因為排污企業貢獻GDP,因為從中可以撈取好處,更因為反對的民意奈何不了他們!在升遷取決於上級而與民意不相干的體制下,官員就可以漠視民意。
可見,在一個非民選的社會裡,如果執行者可以消極怠工,「依法治國」是很難實現的。就像中國憲法一樣,掛在牆上,看上去很美,卻始終不能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