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遍布着家国的祭祀。前日上午,广东省、广州市党政军领导以及2000多民众集会,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祭拜革命先烈。省委书记汪洋发表讲话,强调继承仁人志士的遗志,捍卫真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并将其作为最好的纪念。在慎终追远的时间里,坦明心迹,重温志士们未完成的理想;以人为本,谋求幸福,重申生者未尽的使命,凝聚前行的方向。

岭南榕树下,清明并非欢庆的节日。它是一种仪式,于改革的天空下,适合缅怀与沉思。它甚而促成必要的追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到哪里去?逝者长已而生者多艰。正如汪洋书记所言,理当倍加珍惜与不懈追寻的是“幸福之路”。此路由历史、现在和未来构成,由连续不断的选择进行矫正,由个人的幸福与否加以见证。往昔岁月,已有众人为之贡献生命,也必将有更多人沿路而上,巩固前程。

革命先贤忧思所在,与民意或无二致。不外乎祈求家国同辉,个体与社会各得其所,譬如有权利在,得实惠至。时间演进至今,粤地改革前后轮序,理想不灭,而其命惟新。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如影随形,关键词代表的力量未曾蜕变,一再重申,笃定夯实振奋的坐标。清明雨纷纷,广东祭奠先烈,汪洋诵读“祭文”,既直书伤感语调,也不忌讳利益语言,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悉数囊括。

幸福之路绝非坦途,有歧路,有牺牲,有挫折,有误解。虽然不再有刀光血影,可不乏羁绊险阻。南粤一度开风气之先,改革成果斐然,不过守成易,而开拓难。利益盘根错节,诉求交相激荡。思想解放有紧迫之处,要闯荡改革“深水区”,谈何容易!开放改革有切要利弊,需踏平思想误区、盲区,时不我待!主祭文章意在吁求,号召粤境内的家国认同,“率先”之后仍需“继续”,要一鼓作气。

经验及现实表明,广东的进步不能静中求,必定由变而生。对先人最好的纪念,不仅在于秉持一贯的理想,也不仅仅在于用更华美的辞章复述理想,而在于宣告正确的方向感,因为它指引着整体进步的出路。亦即:民生所指,民心所依。此一核心要义,是万变之宗。为民众谋幸福,为广东辟新途,人本及人文关怀是最可靠的手段。广东往前走多远,取决于这份清醒和固守。

数月以来,广东复议解放思想,各阶层、各界别皆有附和。以思想之新促成发展之新,克服不适应的、僵化的发展模式,将改革置于思想升级后的广阔平台上,延续了广东之所以为广东的血脉。广东大有希望。犹如公祭要表达的意义,这是对死者恰当的纪念,也是理想不死的秘密。个人和社会的新篇章在此重启进步之门。蒙尘的利益重被重视,滥觞的利益重被约束,庞大的广东航船决心为民航行。

清明一日,趁静雨而缅怀,为逝者或生者都有念想。汪洋所言,言犹在耳。重温理想,重申方向。这是比赞美更有力的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