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源早前病逝,终年68岁。
 

 

曹思源先生逝世(2014年11月28日)的消息传来后,我以为是谣言,因为他那洪钟般的嗓门让我相信他的身体比一般人更健康,尽管我知道他在2011年就被查出身患癌症,并于2013年赴美做过手术。

之前高华和陈子明两位先生辞世时,我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的人这样的学者在中国太过稀少了,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学者活得更长一些。然而,他们都过早地告别了人间:高华57岁,陈子明62岁,曹思源68岁。

这三位学者有一个共同点:生前都深爱着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的前途殚心竭虑。具体到曹思源先生,他的一生精力主要投入在两大领域:一是经济制度改革,二是政治制度改革。在第一个方面,他几乎以个人之力促成了《企业破产法》的出台,对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扩展起到了巨大贡献;在第二个方面,他发表了多篇关于宪政的文章,出版了多本关于宪政的着作,对民主、宪政观念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多多。

曹思源先生近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透露,早年在社科院师从于光远先生读研究生期间,他就看出来“大而空的国有体制挫伤了人们的主人翁精神,也给政治上的混乱创造了条件”。他认为如果不允许失败的国有企业破产,继续吃大锅饭,那么市场就不会有活力。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先后供职于中央党校、国务院研究中心、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体改委。这段中央机关的工作经历为他研究破产法提供了平台,为以后推动破产法的出台积累了人脉关系。

曹先生懂得造势,研究生毕业后不停地写文章和出书,第一本书就叫《谈谈企业破产法》。他并且利用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的便利,将此书装入内部文件袋寄给全国人大的常委们。另外,他还与全国人大常委一起调查企业破产法的试点单位,并请试点城市的人大常委介绍情况。经过他的努力,在经历第一次和第二次失败后,1986年全国人大第三次审议后以压倒数的赞成票通过了立法。

《企业破产法》的通过,令曹思源名声大噪,“曹破产”、“吴市场”、“厉股份”一时并驾齐驱。然而做完这件事后,“曹破产”居然辞职下海了。他的解释是,下一个研究方向──“政治体制改革”在行政机关属于敏感话题,写文章经常遭遇领导过问,使他感觉难以施展手脚。

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原计划以成立破产谘询事务所来赚钱以资助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路子并不好走,因为在当时环境下,企业破产与否主要是市长而非厂长说了算,为了社会稳定,市长一般倾向不让企业破产。

离开了中央机关的平台,缺少研究的必要经费,再加上研究课题的敏感,曹思源先生逐渐被边缘化,曾经的“曹破产”不再成为媒体追逐的对像。但是这一切未能削弱他继续研究中国民主宪政转型的决心,他花费数年时间综合比较了世界各国宪法,在信力建先生的资助下出版了《各国宪法比较》。但凡聚会场合,他都会随身携带一些书送给友人。

在这本书中,他列出了一些令某些人感觉不爽的数据,例如:94%的国家实行三权分立,中国宪法则缺乏三权分立的规定;95%的国家宪法规定政治事务公开化,中国宪法则没有相关规定;95%的国家不把任何政党的专用名称写进宪法,中国宪法则在序言中多次提及共产党的领导;99%的国家宪法没有规定实行任何专政,只有中国和朝鲜宪法规定了实行专政的条款。

另外,曹老先生还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博客、邮件)传播他的观点。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朋友都会时不时收到他的邮件,主题基本都是攸关宪政的。

摘录一封邮件如下:

您好:

鄙人近期提出对中国宪法修改的四点建议,收到许多朋友热烈反馈,有感而发,吟诗一首,送上。请君正之。不胜感谢!

曹思源

修宪绕不开

神州劫难数十春,

亡羊未闻补牢声。

我劝兆民重修宪,

国之主仆须澄清。

中华父老苦专政,

公仆岂可杀平民?

良宪治国顺民意,

天下方能有太平!

两年前在一个网博客年会上,66岁的曹先生即兴唱了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66岁儿童节》,“六十不算高龄,二轮花甲启程。老童才六岁,向往神州宪政。宪政,宪政,有赖祖孙驰骋,有赖祖孙驰骋。”

我坐在台下,听他孩童般激情澎湃地唱着这支歌,热泪奔涌。此时的他已被查出身患癌症,然而丝毫没有低沉,反而更加频繁地出席各种研讨会,仿佛要与时间赛跑。现在他走了,世间再无曹思源,但他的名字和贡献将被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