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上海某地网吧。图片摄于2009年1月5日
资料图片:上海某地网吧。图片摄于2009年1月5日
路透社/Aly Song/Files
 
经过2012年以来的清网(清理网络谣言)行动、整治大V等行动,中国互联网舆论的审查官员们似乎已有了前所未有无比的自信。根据国信办副主任彭波的说法,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的互联网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正能量”充沛,中国的网络空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朗”。
彭波是在今天(12月17日)上午在成都举行的“移动舆论场的舆论引导成都论坛”讲这番话的。此次论坛由由国信办指导,人民网主办、成都市网信办承办,邀请了胡锡进等亲政府大V参加。
该论坛设有《政府新媒体应用策略》《主流媒体和移动舆论场的引导》《拓展做好网上社会工作》和《移动舆论场生态及治理》四个分论坛,基本上是一次官方引导网络舆论的成果总结大会。
此次会议还发布了引导舆论的所谓八条《成都主张》,包括:
政务新媒体与主流媒体加强互联互通,畅通政务信息的发布渠道,加强服务信息的策划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政务新媒体为主流媒体提供更多政务信息,满足公众需求;主流媒体要成为政府声音的中转站和放大器,联手设置议程,实现舆论引导合力。
政务新媒体和主流媒体做好移动舆论场的信息把关人,联手建立谣言过滤机制,对移动互联网空间传播的谣言第一时间进行证伪辟谣等。
彭波称,2014年是中国移动舆论场发力的一年,中国的移动舆论场,相对过去的PC舆论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千元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民众,跨入现代信息社会,手机与个人用户的强关联,在PC互联网时代争议颇多的网络“实名”制,一夜成为现实。和PC时代的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网是社交的互联网,无社交,不网络。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是“可信互联网”,面对超海量的信息,对传统主流媒体及官方机构,是挑战更是机会。
彭波称,移动互联网是可视化的互联网、个性化的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网民在接入互联网以后,并没有进入一个天下大同的群体,进去的是一个一个小的相对封闭的社群。这些变化,正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新常态”。
彭波认为,尊重和掌握互联网规律,用互联网的方式搞定移动互联网的难题,是移动舆论场的互联网思维核心。这包括5个方面的思想:主动、平等、即时、数据、O2O。
他称,中国过去主要是说应对网上舆论,应对网上舆情,这是处于“防守”状态。在移动舆论场,用户和网民是“上帝”,官方正从疲于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型。
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论坛发言则略微悲观。
胡锡进首先直言不讳,他说“我的真实感受就是舆论很难引导,无法引导的。所以我们提出舆论引导任务,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任务。”
胡锡进说,“我觉得宣传部门应该告诉政府这个舆论很难引导,不要对舆论引导抱有过高过多幻想生喧哗是舆论场现实。我们说把互联网关了,那是最好引导,既然互联网是开放舆论空间,一定会有众声喧哗,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是社会规律,社会越想一致的时候,负面的不一致的声音一定会出来,这是规律,改变不的。”
他最后又说,“虽然有时候我们看到很平静,好像舆论引导成功了,但是很多东西依然存在,我经历过兰斯拉夫,经历过苏联解体,我知道有些东西是在一夜之间能改变的,所以我们要真正抓住民心,真正把党和人民沟通起来,这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