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近几年的作品进入了误区,多是白开水式粗浅搞笑,缺乏内涵。
 
 
 
 
虽然饱受争议、褒贬不一,但央视春晚还是一年年连续办下来了。每年除夕,仍然有数以亿计的观众将其作为文化年夜饭。2015年羊年春晚,公众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赵本山的彻底消失。昔日的春晚台柱子、小品王,连同一众徒弟已经淡出了公众视野。
 
自从去年最高领导人亲自出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之后,赵本山就连连倒霉运。虽然没有官方的正式口径,赵本山也不时通过一些场合“澄清”、“辟谣”,但其节目从各大电视台被拿下,甚至老家辽宁电视台也中断多年的合作,都已经确凿证实:赵本山时代过去了。
 
赵本山的大起大落,原因在于最近这些年他的作品确实有利于庸俗低俗,小品、电视剧都充斥了无聊浅陋的插科打诨,以讽刺残疾人、智障人、农民为能事。但是对于这样一位曾经带给观众无数欢乐消失的演员,笔者绝不同意将其一棍子打死。赵本山出生在农村,从小父母双亡,流浪街头,堪称是最底层、最草根的群体,也被认为是“屌丝逆袭”的最成功案例。他能成为中国文艺界数一数二的名角,离不开个人的功底、拼搏、精明,哪怕这种精明之中带有一点点狡黠。尽管其后来买私人飞机等一些摆谱行为曾引发争议,但是他没有像腐败官员那样以权谋私,实在大可不必对其口诛笔伐。
 
许多炮轰赵本山的评论家们,恐怕都没有完整看过赵本山的作品。如果系统梳理他从艺几十年来的演艺之路,可能就能理解他的蜕变。在前些年,赵本山曾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的作品。既带给观众快乐,也笑中带泪,笑中有反思、有批评。如1990年春晚小品《相亲》,聚焦空巢老年人婚姻问题。1995年《牛大叔提干》尖锐批评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的腐败现象。1998年《拜年》反映了老农民承包鱼塘不得不送礼走门路的现象。2004年《送水工》讲述一个单身母亲含辛茹苦的把儿子抚养成人直至出国留学的故事,笑声过后催人泪下。同期赵本山的许多电影、电视剧,也是在幽默的同时,讽刺反映了基层腐败等社会弊病。
 
然而最近几年,赵本山的作品,确实进入了一个误区,更多的是白开水式的粗浅搞笑,却缺乏内涵。这个“误区”,不是“误入”,而是一种有意识地回避、取舍、迎合。但是,同样是赵本山,为何会有这一转变过程,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就如春晚,本质上应该是一场充满春节人情味的文艺大餐,却像奥运会等一样,被异化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政治秀。各种节目严格筛选,稍微有些棱角的都被喊卡叫停。剩下的都只剩下蔡明、潘长江、冯巩等老面孔的装傻充愣。赵本山同样如此,但是他平时的摊子铺得过大,树大招风,也成为首当其冲的被整顿对象。
 
赵本山来自草根,他不像那些衣食无忧、树大根深的红二代。在公权力面前,赵本山是渺小的、孱弱的,曾经的经历令他有着复杂的心态,他需要用迎合来保护自己。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中,攀附权贵之类的事也难免有之。事实证明,赵本山不是拍不出接地气、有内涵的作品,他完全具备这种能力,而且是超出许多人的高超艺术才能。与其说赵本山改变,不如说是政治春晚式的官方意识形态,让赵本山不得不改变,扭曲了他的艺术之路。对这位吃百家饭长大的、年近六旬、满头白发的老人,还是多一些谅解与宽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