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专栏的上篇文章《郭伯雄和傅全友都是“倒杨”事件的受益人》中已经向读者和听众们介绍到了正是当年的“倒杨”事件,在中共军队系统里为以傅全友为首的,包括郭伯雄在内的兰州军区一大票人提供了政治空间。

一九九二年的中共十四大召开前两年被从成都军区平调兰州军区司令员的傅全友当时还被认为是不受杨白冰器重“遭致暗贬”,日后不但自己因“祸”得福,也连带着整个兰州军区都被江泽民和王瑞林视为政治可靠。在当时的中央军委讨论北京军区人事调整过程中,时任兰州军区参谋长钱树根本来是调任北京副司令员并准备接替司令员职务的第一人选,但在征询傅全友意见时,傅全友以钱树根刚刚出任兰州军区参谋长时间不久为理由,适时提出了“郭伯雄同志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而就在比较兰州军区的钱树根和郭伯雄两人谁更适合调入北京军区之前,中共十四大之前已经由杨家兄弟—-主要是杨白冰内定的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人选是当时的三十八军军长,一九八九年“六四”的“平暴功臣”张美远。

去年四月中旬中共党媒人民网曾经转载一篇中共驻港媒体的文章《解放军18个集团军主帅调整到位 38军军长最年轻》文中说:解放军5个集团军的新军长近期履新,包括第38、39集团军这样的甲类王牌部队。至此,18个集团军军长全部调整到位。从年龄上看,经过此轮调整,“60后”成为集团军军长群体的绝对主力。而少数几个“50后”也都是1958年或1959年出生。新任第38集团军军长刘振立,出生于1964年8月,尚不满50周岁,是目前最年轻的集团军军长。

隶属北京军区的三十八军有“万岁军”之称,是当年朝鲜战争中的常胜军,朝鲜战争结束后班师回国,即奉命守卫京师至今。中共提出国防现代化建设口号后,该军又是中共军史上第一支全建制的机械化集团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里又成为全军第一个辖有陆军航空兵建制的集团军,可见该军的重要程度绝非其他所有集团军可比。该军在一九八五年组建集团军过程中的首任集团军长李际均时年52岁,继任军长,因为“六四”抗命而名扬天下的徐勤先也是52岁时出任军长。巧合的是,徐勤先的继任,因为执行“六四”镇压命令“坚决果断”而受到邓小平嘉奖的张美远接任军长职务时也是52岁。

去年的“六四”纪念日前夜,纽约时报中文网曾经刊登一篇《六四前夕38军军长徐勤先抗命内情》,文中说:北京——1989年春,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占领进入了第二个月,中国领导层紧张不安、意见相左。一天傍晚,军方高级将领被召集到军区总部,表态支持动用武力镇压抗议者。

有一个人拒绝了。在强大的第38集团军担任军长的徐勤先少将,令人震惊地违抗了上级。根据采访过徐勤先本人的几名学者新近对其举动做出的描述,他当时表示,抗议活动属政治问题,应该通过谈判解决,不应动用武力。

杨继绳先生在他的一本书《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修订版)》中,详细记载了当年徐勤先拒绝率领部队参与戒严、镇压学生的过程:“当时,徐勤先因患肾结石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医…… 5月17日,徐勤先接到北京军区的开会通知。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李来柱宣布中央军委命令,让军长们当即表态。其他军长没表示不同看法。徐勤先说:‘口头命令我无法执行,需要书面命令。’李来柱说:‘今天没有书面命令,以后再补。战争时期也是这样做的。’徐勤先说:‘现在不是战争时期,口头命令我不能执行!’李来柱说:‘那你就给你的政委打电话,传达命令。’”

书中继续写道:“徐勤先给政委打了电话,然后说:‘我传达了,我不参与,这事和我无关。’说完就回医院。他回来后同朋友谈起这件事时说,他作了杀头的准备。他说:‘宁杀头,不做历史罪人!’”

因“违抗军令”被撤销军长职务的徐勤先日后又被中共军事法庭判处5年徒刑。中共官方对于此事一直刻意掩饰,只有在内部发行的《钢铁的部队: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军史》中,注有18个字:“原军长徐勤先违抗军令,拒不执行戒严任务”。

出狱后,徐勤先曾去拜访李锐,谈了有关“六四”的情况。他70岁生日,也曾请李锐到石家庄家中相聚。李锐手书一幅对联送给他:“傲骨虚心真力量,热肠冷眼大慈悲”。他评价徐勤先将军说:“他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他反对‘六四’镇压,人民军队怎么能向人民开枪呢?作为一个将军,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结果,徐勤先被关押5年。”

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文章说:当时尽管徐勤先很快被捕,但他抗命一事令党内权势集团深感震动,不仅加剧了对军队倒戈的猜忌,也让领导层更坚定地相信,由学生领导的抗议活动是关涉共产党存亡的重大威胁。

时任三十八集团军副军长之一张美远当时正在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学习。因为徐勤先抗拒执行部队进北京参与镇压的命令,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张震亲自将中央军委下达的一张任命张美远为代军长的命令交到张美远手中,令他紧急赶回保定军部主持集团军司令部的工作。

此后,张美远忠实执行邓小平的命令,及时将三十八军司令部指挥所移至北京西山,与北京军区作战部联合作业,并将手下的步兵一一二师、一一三师及坦克旅、炮兵旅及时调进北京,为从六月三日晚上开始的镇压行动立下了头功。

事后,这支执行镇压任务最坚决的部队受到中共当局的高度赞扬,邓小平、江泽民等人都亲自签发过给他们的嘉奖令,而张美远则用坚定、果敢的“夺回天安门”的镇压行动换得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的政治奖赏。在他之前的三十八军军长徐勤先在中共十三大上连中央候补委员都未被安排。

本来,杨白冰已经计划好在十四大上安排张美远进入中央委员之后即提拔他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准备接替王成斌的司令员职务。当时的王成斌已经六十四岁。 令张美远没有想到的是,十四大上刚刚当选为中央委员的第二个月,不但未能如愿晋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反在被解除三十八军军长职务的同时,接到调到兰州军区所辖的青海省军区任司令员。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叫邹玉琪的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也被江泽民下令调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据说当时向此二人传达中央军委命令时,均要求他们只带一名警卫员,三日内赴兰州军区报道。

有当时的军内人士分析说,因为兰州军区的领导班子与杨家兄弟没有政治瓜葛,所以江泽民和王瑞林在倒杨之后把杨白冰在北京军区培植的政治亲信打发到兰州军区最为放心。说好听了是“平级调动”,说难听了是“控制使用”。而把对这些人的政治监控权交给兰州军区,江泽民也好,王瑞林也好,都最为放心。

对比一下中共十五大和十四大的中委名单,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批本来不够退役年龄的十四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的军方代表,在十五大中委和候补中委的名单上已不见踪影。特别是象张美远这样的在八九“六四”事件中“平暴”有功的军事将领,十四大上曾经被论功行赏,十五大上竟也暗然退出政治舞台。这是因为一九九二年十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夜,江泽民虽然在邓小平的支持下搬倒杨家兄弟一举成功,但因为时间关系,此前已经制定出来的十四大中委和中央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名单”已经来不及更换,以至军队有一批效忠杨家兄弟的高级将领还是在十四大进了中委和中央候补委员序列。

张美远出生於一九三七年,一九九七年十五大时正好六十岁,说起来也不算年轻。按照中共军队干部严格的年龄标准,正军职干部六十岁再升不上去的话,就祗能退役了。所以,江泽民於十五大召开之前的一九九六年七月又签署命令,安排张美远出任兰州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副书记,仍然享受正军级待遇,军衔仍然是他一九八八年以副军长职务得到的少将军衔。因为军队和地方的纪委干部均可以比同级干部的年龄标准适当放宽,所以表面上看,江泽民是把张美远这位“平暴”功臣的服役年龄延长,但却可以在不提升他级别的前提下,“名正言顺”地不安排他在十五大上继任中央委员。

成功清除了北京军区的张美远等人之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王成斌连个上将军衔也没有捞上,便被下令脱掉了军装。于是便有了郭伯雄的时来运转。

至于在当时已经连续了十三届和十四届两任中央候补委员的钱树根为什么被郭伯雄挤了下来,主要原因是当时的钱树根恰恰是因为已经连任了两届中央候补委员也被怀疑为杨家兄弟的“重点培养”对象。详细的内容,下篇文章再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