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大陆网路上,关于烈士邱少云、黄继光事迹的真实性问题再次受到网民质疑。
 
 
 
 
近来在大陆网路上,关于烈士邱少云、黄继光事迹的真实性问题再次受到网民质疑。包括《解放军报》在内的党媒对此进行了严厉驳斥,甚至喊出要“让质疑者付出相应代价”的讨伐声。即使这样,围绕“烈士”的大辩论依旧热烈,军方意识形态部门的反击没见效果。
 
邱少云和黄继光是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士兵,前者在前线潜伏时遇火燃烧,爲了不暴露目标,忍痛之下保持纹丝不动,最后爲保证战斗胜利付出生命。后者则是在一次攻击受阻中,用身体堵住堡垒里怒射的机枪口,赢取时间,掩护了战友获得胜利。
 
在朝鲜战争之后,黄继光和邱少云被奉爲特级战斗英雄,在六七十年代受到很高的赞誉。他们的事迹被写成中共的文宣作品,编入小学教材中使用,成爲大陆两三代人的必修课课本。上述对他们二人的描述,就来自于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课本灌输。
 
在此之前,关于黄继光堵抢眼的真实性——是否真的能堵住机枪口——受到广大网民的质疑。邱少云事迹的真实性——人是否真的能在被大火烧焦的情况下保持一动不动?或者他早已在或烧前就已牺牲——也被一再拷问。这一次辩论,是以前质疑的重现。
 
除了黄继光和邱少云,内战中的战斗英雄和烈士董存瑞,也被卷入争议。按照官方的教科书,董存瑞在炸掉碉堡前因爲找不到支架,最后托举炸药包干掉了碉堡,爲大部队进军扫清障碍。官方通讯中记录了董存瑞牺牲前的心理活动,被认爲违背真实。
 
面对席卷而来的质疑,军方及官媒的驳斥方式有两种:一是将质疑者认定是“打着言论自由旗号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直接否定质疑的正当性;二是给出“军人具有特殊的生理机能”等,解释烈士牺牲前的壮烈举动,并且列明惩罚名目,试图震慑质疑者。
 
显然,无论是贴标签打大棒,还是强调军人的特殊性,这两种驳斥方式都是无效的。因爲它们回避了真实性问题,当质疑者想要追究更详细的事实时,却得到了意识形态化的回答,被当做阴谋论。由此可见,军队当局不仅不擅长反映事实,也更不擅长反驳事实。
 
围绕“烈士”真实性的大辩论,反映了大陆许多民众对军队历史真实性的追问。长期以来,军队意识形态部门将自身神秘化和神圣化,利用典型人物制造军队的辉煌业绩。但是在资讯发达的时代,人们想要知道在文宣背后的事实究竟是真是假。
 
军方面对这种质疑声浪之所以愤怒,是因爲它们一旦呈现更多事实,就会发现英雄和烈士的形象就会瓦解。更关键的是,军队的恐惧在于,对英雄和烈士的真实性追问,将直接涉及到战争的性质,直接掀动军队属于党还是属于国家的潜在诘问,这是军队和当局无法承受之重。
 
军队国家化与否,直接决定这些战争英雄和烈士的合法性,他们究竟是爲一党献身,还是爲国家牺牲?内战是中国人打中国人,朝鲜战争是爲了维护一个极权无道的金家王朝。军队当局担忧的正是这一点,“烈士”的真实性与战争的正义与否、军队属于国家与否密切相关。
 
正因爲触及这一重大的敏感点,无论是质疑者还是扞卫者都深有忌惮。国家军队化的讨论曾经在前年带来严重后果,一些支持者因此被下岗。这是一个讨论的禁区,而军队当局也生怕质疑者跳动这个话题,从而陷入被动,所以不惜神色严厉地禁止质疑的深化。
 
总之,军队国家化与否、烈士国家化与否,都在这一次大辩论中隐约闪现了。即使没有捅破这层纸,但相关的讨论都指向这个背后的大问题。禁止讨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军队/烈士国家化的质疑强度,但正像本次质疑的浮现所证明的那样:它既然没有被解决,就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