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jihua.jpg
图片:令计划(资料图片/Public Domain)

笔者的上篇文章已经向读者和听众们介绍了一篇题目为《令计划政治窃贼》的新浪博客文章中说:曾经的“大内总管”令计划一案终于到水落石出之时。种种迹象都表明,令计划真正的问题,正是中共难以言明的“结党谋权”一事,这是令案最核心的实质,是中共因为认识到令计划的问题后量身打造的字眼,也是党内最大的政治规矩和容忍底线,令计划却恰恰违反了。

该文作者分析说: 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明确规定,包括“在党内以组织秘密集团等方式进行分裂党的活动”,但全文没有“规矩”的字眼。我们抛开官样文章对这个字的注解,一言蔽之,令计划所违反的政治规矩就是对权力有了非分之想,甚至付诸于了行动。

2012年6月份,中央直属机关票选十八大代表在中直机关选出的108名18大代表中,中央提名三人,中直38个单位选出105人,令计划全票当选……。

周永康、令计划全票当选,而作为下一届总书记和总理人选的习近平、李克强仅仅是“当选”,意味不言自明。

另外,从时间点上看,令计划违法乱纪,破坏政治规矩的高峰期是在薄熙来案审判后到十八大前,也证明了令计划祸出“结党”的判断。

回到《环球时报》那篇替中央发声的文章。文中有一句很刻意,也是此前媒体没有报道过的,就是“在他严重破坏政治、组织、保密和廉洁纪律,触犯国法的高峰期,薄熙来刚出事不久,前车之鉴何其昭昭,但他却糊涂到继续我行我素。”

薄熙来何时出事?2012年3月份两会之后。

令计划是什么时候被证实了从政治角逐中出局的?十八大召开前夜从中办主任调任到统战部长。

也就是说,令计划“出事”并被中央发觉的时间时从2012年3月到2012年11月之间。

在十八大前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办主任的令计划,难道会在这段时间里面进行贪污受贿吗?显然不是。贪腐,不是短期一段时间内的行为,是长期、日积月累的。他的家人依靠令计划的权力敛财,也不会是在这短短几个月里。

令计划是2014年12月落马,而习近平提出政治规矩并接连在中纪委五中全会和政治局会议这样的重要场合强调的时间则是2015年1月,是否是高层在认识到了令计划问题实质核心是什么后而对其“量身打造”的总结?

那这段时间“违法乱纪”的行为,最有可能的,就是政治行为,是以十八大为目的的不遵守政治规矩的行为。关注中国政治的人都知道,整个2012年是中国政治事件发生的高发期,从王立军,到薄熙来,从九变七到常委名单更换,从政治元老频频现身到胡锦涛裸退,那段时间的政坛可谓是熙熙攘攘。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关于令计划有可能进入政治局甚至入常的传闻在大街小巷开始流传。

是否意味着,在薄熙来事件之后,令计划有了危机感,因此能够在其子令谷因车祸身亡后的第二天,仍然面无表情的出席会议,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开始了最后一搏,利用自己多年在中办的职务便利,获取大量核心国家机密,并动用西山会和自己在中办的政治力量进行拉票,以图在十八大后上位。但是伴随周永康落马和习近平的强势继位,令计划所有图谋功亏一篑,最终黯然前往统战部,最然刊文力捧习近平以亡羊补牢,但终因所犯事大,最终在劫难逃,身陷囹圄。

与徐才厚,周永康不同,以往落马的中共高官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被查”,多是因为贪腐,钱色而晚节不保。但是令计划不同,他就如同中国历朝历代的野心家一样,具有极大的政治野心,平时低调内敛,不显于色,但是多年布局,目标明确,对上下级分明的政治规矩不放入眼中。这种人的存在对于近几十年的中共而言都是“特例”。令计划是一面镜子,他让中共乃至民众都看到了不同以往的一种类型化的政客存在。有一个令计划,中共尚且能够对付,如果出现了多个,任由“结党”扩大化,每个人都报了“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心态,会不会就由此再度陷入“党争”的陷阱,恐怕是一个可能性极大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官媒对令计划的评论如此不同以往,以及高层要为令计划量身打造“政治规矩”的原因。

《北京之春》杂志荣誉主编胡平先生也认为令计划可能曾计划过用“票决”方式威胁习近平。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共党内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存在,主要是防止党内高官拉帮结伙。“这个(政治规矩)概念本身就很含混,中共当局从来没有给它一个定义。不过,从毛时代起就是这个样子。在高级干部中不准相互串联,所以在高官中这个(串联)是犯忌讳的事。只是它(中共)不会公开宣布,但是实际它一直是这样做的。”

胡平在相关文章中透露说:十八大前夕,有过一次由数百名高干参加的摸底投票,据说令计划是这次投票的组织者之一。投票结果,令计划名列前茅。那么,这件事算不算违反政治规矩呢?应该也不算。因为这件事绝不是区区令计划自己就可以搞起来的,它必定是出自最高层的决策,起码也是要经过最高层的同意。再说,这种摸底投票也不是第一次,早在十七大前夕,中央就搞过一次同样的摸底投票,据说在那次投票中,习近平得票超过李克强,这才使得习近平能成为十八大的总书记继任人选。十八大前夕的摸底投票无非依样画葫芦。既然第一次摸底投票都不算违反政治规矩,那凭什么第二次反而算违反政治规矩呢?

胡平指出,中共高官,尤其是中常委以上高官相互之间私下交往过密被认为有结盟嫌疑,是不守规矩的表现,不利于中共最高层做决策。胡平说,毕竟从理论上中共还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如果高官私下走动频繁,对一项议题私下达成共识,跟总书记唱反调,表决不能得到多数票,一把手(总书记)还真要为难。

其实还令计划被宣布“双开”并“移交司法的”之前,中共官方媒体已经把习近平的“政治规矩”一词解释得十分透彻。新华社的一篇专题文章中说:“政治规矩”确是一个新词,也是理解当下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

新概念的提出,通常有其问题背景。而作为总书记,习近平为什么要提出遵守政治规矩呢?无疑,是因为党内存在不遵守政治规矩的表现。

比如,在原则立场上,不守规矩主要体现为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包括“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甚至是“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又比如,在党内团结方面,不守规矩的主要体现,是“团团伙伙”、小山头、小圈子、宗派主义。2013年和2014年,习近平两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党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不能借着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场合,搞小圈子、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宗派主义必须处理,山头主义必须铲除”。

所以说,如今已经在等待司法审判的令计划无论从法官那里最终领受的是哪几宗可以公开对外宣布的刑事罪,他在党内被清算的组织“三会”的“分裂党”的政治罪,势必会牵连出一大串“会员”。

所谓的“三会”就是习近平所说的“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其中“老乡会”就是令计划的“西山会”,“同学会”则可以理解为以令计划和李源潮为首的,以中央团校历届学员和领导人为基础的“共青团帮”。“战友会”其实就是一群在一个单位较长时间一起共过事的“同志会”,具体到令计划周围,就是那些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其直属机构里曾梦想着追随令计划青云直上的小兄弟们。已经被公开处理的以霍克最为典型,正在接受调查的则以随着令计划被“移送司法”而被赶出中办系统的田学斌为代表。详细的内容见本专栏的下篇文章《“令计划反党集团”里还会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