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獨特的體制下,「刑不上大夫」者,人們唯一理解為特首或前特首。十月五日,香港廉政公署突然宣布落案起訴前特首曾蔭權,控以兩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名,案件當天開庭,開創了「刑上」前特首之先例。
這一事件不僅轟動香港,也引起全球關注,遠居歐洲一隅的小公國也將之當作重大國際新聞報道。而在香港,前特首曾蔭權案不僅引起輿論的地震,隱伏著政治地震也非虛言。
極富傳奇色彩的,是香港前特首曾蔭權案發,人稱「中紀委模式」。也即近年大刀闊斧辦高官的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要辦貪官之前都高度保密,諸多問題高官都是自以為平安落地之際,突然就逮,因而中共高官怕突然召開高層會議,已成笑談。
香港前特首被廉政公署調查,大約有三年半的時間,期間曾蔭權持續保持低調,在眾多要前特首亮相的場合,消聲匿跡。然而最近一個月,他突然高調,不僅在香港開始應酬宴飲,還施施然上北京大閱兵。十月一日香港國慶典禮,曾蔭權與另一位前特首董建華、現任特首梁振英比肩而立,高唱國歌。
國慶活動熱血未涼,曾蔭權就收到廉署要檢控的訊息,於是十月三日急忙安排請律師等事宜,按既定安排,五日早上到廉政公署報到,獲准保釋,下午二時半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
香港廉政公署隨即公布落案起訴曾蔭權的罪名,說早前接獲貪污舉報,調查後揭發涉嫌罪行,指曾蔭權涉嫌違反《普通法》,涉及兩項罪名。
廉署首項控罪,指曾蔭權涉嫌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日至二零一二年一月二十日間,在擔任香港特首公職下,無合理辯解或理由,故意作出失當行為,即在行政會議舉行會議商討及批准雄濤廣播有限公司(其後更名為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提交的多項申請期間,沒有向行政會議申報或披露,他與雄濤一名主要股東就一個位於深圳東海花園的三聯式住宅物業的租賃所進行的商議,以及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向雄濤該名主要股東的公司所支付一筆金額為八十萬元人民幣(約十三萬美元)的相關款項。
第二項控罪指曾蔭權涉嫌於約二零一零年十二月至二零一一年七月期間,在擔任特首公職期間,無合理辯解或理由,故意作出失當行為,即當他建議將一名建築師轉交考慮根據香港授勳及嘉獎制度予以提名時,沒有向當時的行政長官辦公室秘書長、發展局和授勳及非官守太平紳士遴選委員會披露或隱瞞他在該物業的租賃,及該名建築師獲聘用負責該單位的室內設計。
前特首被落案起訴,在香港絕對轟動。逾百中外媒體這天中午開始圍堵在香港東區裁判法院,等待前來應訊的曾蔭權。曾蔭權這天結什麼煲呔(bow tie)、臉部肌肉有沒有抽動、手的細微動作,全在記者仔細捕捉之中。
按例香港法庭首天開庭,都是宣讀控罪和是否認罪等程序化內容,案件押後至十一月十三日再提堂,曾蔭權暫時毋需答辯,獲准以十萬港元(約一萬三千美元)保釋。控方申請將案件轉介高院審理,這起案件未來會傳召二十四名證人,當中包括十四名政府人員、三名廉署人員及七名市民,有四千頁文件證物。
曾蔭權表示問心無愧
曾蔭權透過助理,就案件發表聲明,說過去三年半,全面配合廉署的調查,問心無愧,深信法庭會還他一個清白。
而曾蔭權太太曾鮑笑薇更有備而來,在法院外對記者讀出聲明,表示丈夫絕對是一個正直和忠誠的人,早上去教堂前就工作,四十五年公職都克盡己任。夫婦原本想退休後過平靜及寧靜生活,遠離政治,但可惜事與願違,而被捲入漩渦,最不尋常是過去三年半,每日都受到不停滋擾,深信法庭最後會還丈夫一個公道。
現年七十歲的曾蔭權出身香港警察世家,曾任藥廠推銷員,一九六七年加入港英政府,由港府送到哈佛大學深造。香港回歸前的一九九五年,他成為首位華人財政司,回歸後又續任財政司長和升任政務司長。二零零五年,前特首董建華以腳痛下台,曾蔭權獲北京青睞,成為香港第二任特首。在二零零七年連任成功,至二零一二年任滿。
曾蔭權未出任特首時,九八年金融風暴,入市干預捍衛港元成功,以及零七年就任特首後,護航政改方案成功,令他在香港曾有極高民望,他自己也一度以「政治家」自詡。
曾蔭權信奉天主教,素有蝴蝶結配西裝的固定西化形象,人稱「煲呔」。但在二零一二年他離任前數月,被揭涉嫌接受富豪私人飛機和遊艇款待、廉租豪宅、外訪時入住頂級總統套房等。身陷醜聞困擾中,他以行止與民眾期望有差距,而向公眾道歉,並放棄租住深圳單位。
廉政公署事後宣布立案調查,香港政府亦成立獨立委員會,檢討相關的規管制度。在法院開庭之際,港府律政司也迅即就曾蔭權案發表聲明,強調對曾蔭權提出的檢控,是在小心和全面考慮現有證據、相關法律和檢控守則,還考量了海外御用大律師的獨立法律意見後作出的決定,律政司認為沒有足夠證據支持就傳媒曾報道的其他事宜提出刑事檢控。
落案檢控前特首,是前所未有之事。不僅香港廉署要全力調查搜證,港府律政司也不敢輕舉妄動。按香港法例,廉署調查中的案件和法庭審理中的案件,不能妄評和猜測,以干預司法公正。
但按目前雙方排陣看,控方律政司出動了律政司副刑事檢控專員沈仲平、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陳淑文及高級檢控官范凱琳上陣。其中率隊的沈仲平此前曾負責檢控前政務司長許仕仁及新地前聯席主席郭炳江案,開創了檢控最高職級前公務員和大地產龍頭的先例。而曾蔭權方面,則請到資深大律師鄧樂勤及大律師陳政龍。其中資深大律師鄧樂勤曾參與不少受矚目案件,包括曾代表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侄女Anima Bokhary出庭打官司,Anima在交通意外後拒酒精測試並掌摑男警。香港新律政風雲,就此上演。
前特首案引發的地震看似震在淺層地表,實則餘震波連,暗潮洶湧極為深遠,是以政壇中人個個以手掩口,實因在香港政壇,已有隱伏地震之勢。
曾蔭權作為前特首被控,律政司說之前傳媒報道的其他罪名不會檢控,主要是因按香港現行的防止賄賂條例,特首不在規管之中,所以接受富豪款待之類事情不能入罪。目前被控的,是申報不實,違反普通法的控罪。
曾蔭權被落案檢控,本身體現了香港法治系統之完備和穩固,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法治精神。然而此案也暴露了特首高官監督、制衡、制裁等機制的多重虛怯。
曾蔭權在位時受醜聞纏擾,就委任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領導「防止及處理潛在利益衝突獨立檢討委員會」,檢討特首的申報機制。當年的檢討,提出三十六項建議。然而有關特首是否應受《防止賄賂條例》規管,仍無結論。至於特首收受利益,何為許可,又何觸罪,也無相應界定。
這種狀況,經由曾蔭權被落案檢控,等於打開潘朵拉魔盒,觸動政治危情。以香港現在的政治氣氛和社會條件,很難保證在曾案之後,不會有人要求調查另一位前特首、現任特首甚至未來特首,香港最高行政首長會否捲入一場又一場醜聞纏鬥中,令高層政壇出現雪崩,實難預料。
控罪判罰可輕可重
而曾蔭權案打開的,不僅是令特首恐懼的小潘朵拉魔盒,還是令公務員甚至從政人士都腳底虛怯的大潘朵拉魔盒。曾蔭權是被控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以香港普通法,此罪入罪門檻不高,判罰可輕可重,有人說是重罪,有人說難以重罰,不好預測。而此案作為香港新律政風雲一場大戲,令政圈不能不屏住呼吸。
由於香港政情演變,不斷有不同領域人士加入政府,獲取公職。曾案相應的後遺症,是令政府中人、公職圈中人,乃至有意入政府獲公職者,就算不卻步,也得要三思。一旦有事發生,那就是更大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