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果然是个以斗争、分化为乐的人,那些挑拨离间拨一派斗一派的基因深植体内,有什么新事物或议题出现他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把问题两极化,分党分派,令议题可以发酵成新的斗争,即使是友好、「恩师」的提议也不例外。
 
说前特首董建华是梁振英的恩师肯定没有夸大。要不是他在上届特首选举中力挺他,要不是董建华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北京领导层中替梁振英说好话,他根本不可能当上特首,也可​​能在搞出一个个危机后中途落马。好了,由董建华牵头成立,为了撑梁振英的「团结香港基金」前两天发表报告,提出新的资助房屋政策协助市民置业,并建议各种方法例如开发部份郊野公园以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借以提升市民置业比例至八成及稳定社会。董建华智囊团的建议是否合理可行市民当然可以讨论,但梁振英知道建议后的反应是:郊野公园和住宅用地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还说,开发郊野公园土地建屋可以免补地价售予年轻人,协助他们上车。显而易见,梁振英第一时间是把开发郊野公园问题变成为了解决年轻人的上车需要,把整体利益跟青年的利益对立起来,一派非此即彼有你冇我的态势。这不是在搞分化、搞对抗又是什么?
 
建屋图稳定社会
 
其实,不管是「团结香港基金」的八成市民置业计划还是梁振英的开发郊野公园协助年轻人置业都是想模仿新加坡模式,以为「居者有其屋」就可以建造一个人人有份的社会,就可以稳定社会,减少矛盾。只是,他们都不了解或选择不了解新加坡的历史发展,也不明白香港的情况,只能提​​出一厢情愿及长期损害香港的计划,是典型的「断错症落错药」。
 
董建华、梁振英以至一众亲中红人把新加坡社会稳定说成是房屋政策之功实在是一知半解,也有点小觑新加坡人。稍为翻一下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著作,看看有关建国初期的描述就知道,新加坡建立国民认同及身份,打造一个人人有份的社会其实做了大量各方面的工作,包括推动经济成长、大建组屋、以福利让民众分享繁荣成果、服兵役等。同样重要的是新加坡人民从建国开始就是自己地方的主人。可以参与决定国家的政策,可以投票选择自己的政府。尽管外国对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不太认同,但这是新加坡人的选择。换言之,新加坡人从政治、经济、社会都有自己的stake,都有自己的份儿,他们自然加倍爱惜,自然能保持稳定。
 
趁机毁香港生态
 
香港却不一样。房屋或土地资源的严重不均只是近年社会分化及矛盾不断扩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整体社会的流动停滞,向上流动的途径闭塞,各种经济特权丛生是另一个大问题。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政治体制从来不让市民有当家作主的机会及感觉,多数人的意见或想法到了政府及议会都变成了少数,689票选出的特首大权独揽,可以肆意任用能力操守欠佳的人,谁也约制不了。
 
「零票当选」的议员陈健波可以手握财委会主席大权,粗暴通过政府拨款申请,视其他议员及民意如无物,还大言不惭的说要对普选产生的议员来个「票债票偿」 。这种把市民排除在外的政制怎能令香港变成人人有份、怎能让市民觉得自己是社会的stakeholders呢?香港怎可能变得和谐稳定呢?
 
而对年轻人来说,他们绝不是要求政府特别照顾,也不是在追求可以尽快「上车」买楼。他们希望的是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上有say,有自己的份儿,有发展自己志趣的机会。可是董建华、梁振英之流却不肯正视这些诉求,反而不断堵塞他们向上及改善社会之门,扭曲社会价值及原则,令香港恶质化之余又逼他们接​​受谎言治港。现在,他们进一步借年轻人「上车」置业的名义破坏香港的自然生态及遗产,损毁不可能再修复的郊野公园。这不是「断错症开错药」又是什么呢?
 
要真正促进社会稳定共融,重要的不是大建「港式组屋」,更不是破坏郊野公园大兴土木,而是令社会真正人人有份,人人有say,让香港落实真普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