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由撰稿人 林贡钦
香港区议会在香港政治架构中是区域咨询组织,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务向政府提供意见,并无法定权力,特别是不具备现代议会最重要的立法权和审批政府公共开支的权力。
选举结果
2015年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果出炉,312万名登记选民在十八个选区选出431名议员,加上27名新界区的当然议员,共有458名区议员。区议员任期四年,由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这是香港主权移交后的第五届区议会选举,今后不再设有委任议员。
本届区议员选举的总投票人数为146.8万人,总投票率为47%,比上届高出5.51%。不论投票率及投票人数,创历届区议会选举的最高纪录。
根据香港媒体对选举结果进行的统计分析认为,建制派的民建联仍是大赢家,推出169人参选,夺118席位。虽然建制派议席比上届减少20席左右,但仍是区议会中的最大党。
这此选举,「伞兵」,即曾参加或支持「占中」团体的候选人,表现抢眼,约有7人当选。
多位政坛大佬在这此选举中落马。民主党党魁何俊仁在新人夹击下最终落败;民协元老冯检基以些微差距败北;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钟树根及葛佩帆意外爆冷堕马。
新锐团体表现突出。新民党42人参选,得到24个议席,比上届多出20个席位。新民主同盟,16人参选,15人当选,当选率居政党之首。
街工长期耕耘基层,获得丰厚成果。推出6人参选,5人当选,其领袖梁耀忠更获得89%的得票率,登全港票王。
激进民主派或本土派团体推出的候选人几乎全军覆没。社民连5人参选,无人胜出;人民力量9人参选,无人胜出。
「票债票偿」的政治复仇
这次区议员选举投票率创出新高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占中」之后,特首普选方案在立法会遭否决,社会对立和撕裂增加,双方早就叫阵要「票债票偿」,激发了两边阵营中原本不投票的人都纷纷站出来投票。选举前,因写文章反「占中」、反「暴力」而遭受灭门恐吓的一位香港专栏作家就号召选民以选票「斩妖除魔」,感到「从未试过对选举日如此期待,或者这口气我们憋得太久」。
民主社会中的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活中表露无遗。政治对立通过选举的多数选票决定,我上你下的政治复仇,无可厚非。在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的地方,往往产生金钱与选票的交换,暴力与诽谤的增加。
香港选举文化的新动向
这次区议员选举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值得关注。
第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不少政治明星、政坛大佬被名不见经传的新秀拉下马。建制派和泛民主派都有。高知名度、明星效应在区议员选举中的作用减弱,市民看重的是议员为基层服务的质量和带来的资源,希望的是改善民生。特别是选民希望既香港立法会议员、又是区议会议员的「双料」议员,能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的服务所在选区的市民。
第二、香港的政治板块没有因这次区议会选举而有大的变化。与上次区议会选举比较,泛民主派的势力略有增加,建制派的实力略有减少,但没有质的改变。也就是说,想通过一两场选举就改变香港的政治板块,是不现实的,同样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深耕基层。
第三、投票率增高不一定对建制派有利。这次选举的总投票率为47%,比上届高出5.51%。不论投票率及投票人数,都创历届区议会选举的最高纪录。这次区议员选举投票率创出新高,建制派的支持率虽然上升,但整体上并不占优势,反而丢了一些席位。
第四、激进民主派或本土派推出的候选人几乎全军覆没,无人当选;「伞兵」参选,偃黄旗收黄雨伞,反映了香港的人心向背和价值取向。多数民意认为,议会的归议会,街头的归街头。不认可将街头的政治暴力带到立法机关的议事会堂。
香港的区议会选举结束了,许多老面孔换成了新面孔,你方唱罢我登台,当选议员要尽快向选民兑现承诺。香港的民主游戏还要继续玩下去,但愿好民主能为香港市民谋取更多的实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