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学院政治系教师江绪林2月19日自杀,在海内外华人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目前旅居美国、曾与江绪林有过交往的中国维权律师和法律学者滕彪指出;江绪林之死,反映了在中国的现实体制下,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痛苦,唯有以自杀寻求解脱。而中国知识分子只有投入抗争,才能给自己找到一条精神出路。

滕彪2000年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江绪林在北大读硕士学位,他们在学校曾有交往。江绪林今年40岁,他不属于天安门广场上的89一代,但有着深深的六四情结。滕彪说:“他在北大学习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公共事务的关怀,包括六四,这是中国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他在那个时候就能够关注这个事情,而且非常勇敢的去行动:在六四11周年,他拿着一根蜡烛,到三角地去,结果被国保带走了。他在北大还做过一些事情,比如说推动成立真正属于学生的学生会,但是没有成功。再后来我就没有跟他有直接的交往。我知道他在大学教书,偶尔会在网上看到他的文章。从文章上看,他对自由民主有深刻的理解。”

据说江绪林信仰基督,试图从信仰中获得解脱和救赎,但是他没有做到。滕彪说:“我们不大好评价他的信仰。但是他的理想主义和他周围的现实差距太大了,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以至于没有办法去解脱。在中国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他的自杀事件,是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比较重要的事件,代表了少数的知识分子,他们有理想,在精神上有积极的追求,在寻找救赎。但是这样的人在中国社会里被边缘化,受到排挤,受到嘲笑,生活陷入困顿。像江绪林,他40岁也没有结婚,也没有房子,工资非常低;而那些做了很多坏事的当官的人,那些御用文人,他们能过好日子。这是中国社会不公,思想、精神匮乏的写照,江绪林的死是一种控诉。”

滕彪指出:没有任何个人能够使得江绪林自杀,江绪林之死是体制造成的:他说:“这个政治体制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无论是从政治层面对人民权利的剥夺,对思想的控制,包括对宗教的压制,包括大学的种种的管理,包括在经济上官商勾结、贫富悬殊,包括环境和生态的危机,包括人们道德的滑坡和精神的堕落,这都是中共极权体制造成的恶果。这种恶果还在扩大,对国民思想、精神的破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滕彪认为,不能够说江绪林选择自杀是错误的,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人以自杀的极端方式对制度表达控诉和寻求解脱。但滕彪表示,人们还可以找到另一种精神出路。他说:“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投入到抗争中去,像我比较熟悉的中国维权律师的群体、中国的政治异议人士和各种反对人士,有的正在被关押,有的受到绑架、酷刑,丢掉工作,家庭被破坏,等等,他们受了非常多的苦难。但是我所接触的这些维权律师、这些抗争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乐观的,他们能够从抗争当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寻找到归宿感。他们并不孤独,有很多人和他们站在一起。抗争应该是一个出路,从抗争当中会看到生命的意义,也会看到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起到的一点作用,也会给自己活下去的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