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穆迪之后,另一家重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中国及香港的评级发展,从稳定转为负面。标普调低评级的理由跟穆迪相近,同样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持续放缓,债务上升速度加快,负债比率将从今年占GDP165%升至三年后的180%,令经济及金融体系面对更大风险。标普认为,这些因素有可能令他们将中国今年或明年的信贷评级下调,所以决定把中国评级前景从稳定降为负面。而由于中国是香港的主权国,加上两地政治、经济、金融关系非常密切,标普同时将香港的前景展望评级降为负面。

 

再有评级机构调低中国、香港的前景评级并不让人意外,事实上若果只有穆迪一家作这样的决定才真教人奇怪,因为两地经济特别是香港的不利因素多不胜数,整个经济基调已经变坏,往下来的增长只有越来越慢,经济金融风险则越来越高,不仅短期前景展望负面,中长期也难以乐观。

 

正如我们在较早前指出,过去二十多年来香港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一个基础及两方面的动力。一个基础就是香港的制度优势包括稳定的政治社会秩序,法治,高透明度及重视确当程序。两大经济推动力则是畅旺的楼市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只可惜,这些基础及利好因素已开始急剧转坏及褪色,不但无法推动香港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甚至可能把香港拖进长期的停滞。

 

 

 

制度失优势驱使外资撤港

 

先说香港的制度优势。不管是回归前还是回归后,香港的优势都非常突出及明显。法治及独立司法制度固然非内地的「以法治国」及党高于法律可相比,社会稳定及按确当透明程序处理争议,同样教内地城市望尘莫及。可惜,自梁振英上台及中联办全面干政后,透明确当程序已逐步变成黑箱作业,因才任用的meritocracy变成用人唯梁(粉),变成用人唯关系及政治取向。政府的检控决定也经常充满政治考虑,对于不同意见者严苛,对亲政府的则宽松。这些变动加起来令香港的制度优势大为逊色,要持续吸引外资及国际企业流入固然有困难,还有可能驱使原本在香港设总部的企业离开,转到更稳定、制度实力及软实力更优秀的地方。

 

经济发展的基础削弱了,原本推动香港经济高速增长的两个因素同样大幅变坏。先说房地产市场。过去二十年来,香港经济的好坏盛衰跟楼市起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回归前的楼市大牛市令香港不同行业都受惠,银行、法律专案、装修、建筑……等不断有增长,连带政府库房也猪笼入水,盈余储备大增。九七、九八年一场亚洲金融风暴令楼市大逆转,楼价不断寻底,成交萎缩,香港内部消费及投资因此大受打击,即使出口持续有增长仍未能拉动整体经济,直到沙士过后楼市回稳加上内地推出CEPA及自由行等政策以后香港经济才总算否极泰来,走出困境。现在,本地楼市经历超过十年牛市后开始转势,楼价累计下跌一成多,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下跌。再加上特区政府大幅增加土地及楼宇供应,即使楼价不出现九七、九八年般的插水式下跌也肯定逐步阴干,长时间拖累消费及投资表现。

 

中国因素同样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经过超过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累积的不平衡,累积的过​​剩产能及债务已到了难以处理的地步,再加上人口红利耗尽,经济管理赶不上复杂的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放缓或引发群众运动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迅速放慢,从过去接近10%降至4%甚至更低;而放缓过程引发的矛盾及危机更是棘手,随时出现政治经济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例如像八九年那样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动摇社会稳定。事实上目前北京当权者不断加强对政治、社会的控制就是为了防范这样的systemic risk

 

即使不出现这样的大震荡,中国经济也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为香港带来大量的新增资金及购买力,甚至可能反过来要从香港抽取资金,令香港经济「贫血」。

 

失去了稳固的发展基础,失去了推动经济向前的动力,香港的经济前景展望只怕有一段长时间都是负面,难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