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访加对女记者发飙  中国外交腰杆越来越硬?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路透社照片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5月31日开始访问加拿大。在次日和加拿大外长进行会晤之后的联合记者会上,王毅针对一名提问的加拿大女记者动怒,斥之为“偏见”“傲慢”“不足责任”“没有发言权”,媒体质疑其有失外交礼仪,并折射出中国外交日益强硬化的趋势。

“你没有发言权!”

在当天的联合记者会上,加拿大iPolitics网站女记者康纳莉向本国外交部长迪翁提问,其中列举中国人权的恶化状况,包括香港铜锣湾书店老板被捕、人权律师遭受打压、尤其是加拿大公民凯文-高被中国羁押,并向迪翁外长提问如何运用加中关系来改善人权。

迪翁部长的回答四平八稳,他认为,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分歧,所以加中双方需要接触和交流。双方在会谈中已经谈到凯文-高以及香港等地的人权问题。

轮到中国媒体时,中央电视台记者向王毅提问“亚太地区发展的良好方向”,但此时王毅甩开问题,表示先要“对涉及到中国的问题做一个回应”。

王毅用严厉语气驳斥康纳莉说,“你的提问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和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傲慢,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在翻译之后,王毅用声色俱厉的语气称:

“你了解中国吗?你去过中国吗?知道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面貌,把6亿以上的人摆脱了贫困吗?你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人均8000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吗?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保护人权的话,中国能取得这么大的发展吗?你知道中国已经把保护人权列入我们的宪法当中吗?我要告诉你,最了解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是你!而是中国人自己!你没有发言权,而中国有发言权!所以请你不要再做这种不负责任的提问。中国欢迎一切善意的建议,但我们拒绝任何无端的指责。”

然后王毅径直回到刚才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上。他援引习近平在2014年APEC会议上的发言,作为自己的回应依据。

在斥责记者的同时,王毅多次用手中的笔或者手指朝着记者所在的位置指点。

王毅的发飙举动给在场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当另一名加拿大记者向王毅提问时,先以“最大的尊敬”(with greatest respect)作为开场白,并解释说加拿大人对中国人权非常关注,然后才进入正题。

 

加拿大对华政策的两难

另据加拿大广播电台中文部报道,加国媒体直到王毅来访的前一天下午才得知此次访问的消息。

布鲁克大学政治系教授、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伯顿在接受《环球邮报》采访时,对政府如此低调地安排这次两国外长正式会谈感到惊讶。伯顿曾在加拿大驻华使馆供职多年,他认为这种规格的访问通常应该提早宣布。

伯顿推测,加方之所以如此安排,似乎反映出的心态是不想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引起过多公众注意和公开辩论。

在保守党执政期间,加中关系一直保持冷淡。自由党获胜后,外界普遍认为对华政策将出现重大调整,新政府对华态度将更加友好,包括在启动自由贸易谈判和鼓励加拿大学生大规模前往中国留学等等。但实际上迄今为止这种改变并不显著,新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似乎左右为难:虽然总理小特鲁多曾经承诺取消保守党对中资的限制,但同时又不能无视安全部门对中国控制加拿大能源部门的担忧。

此外,虽然保守党政府下台,但加拿大民意仍然对中国保持警惕。据《环球邮报》报道,今年2月份的一项民调显示,76%的加拿大人对中国政府持负面看法或某种程度的负面看法。只有2%的加拿大人对中国政府持正面看法。围绕加中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反对群体比例也明显超过支持群体。

 

中国外交:腰板越来越硬?

王毅针对加拿大女记者的强硬表态引发了各国媒体的普遍关注。从技术上说,一国外长回答并没有向自己提问的问题,即便不合情理,也并非完全不可想象——如果的确涉及到重大立场宣示的话。但是作为来访客人,用强硬语气批评东道国记者“偏见”、“傲慢”、“不负责任”,甚至教训媒体记者“没有发言权”,则体现出明显的心态鸿沟。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前驻日大使,王毅曾经被认为 “勤奋好学、注重细节且具有温和的外交风格”,而在加拿大的发飙,则展示出这位外交部长的强硬一面。

事实上,已经有观察人士指出,在中共目前的权力体系中,外交部并不拥有制定外交政策的能力,只是最高层意志的执行机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习近平咄咄逼人的强势执政风格下,外交系统也正试图揣摩上意、踩准步点。

2009年习近平以国家副主席身份出访墨西哥时的言论让人记忆犹新,当时他声称,“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这番言论所流露的心态和作风,让观察人士大跌眼镜,虽然有人当时认为不过是习近平一时失语,但多年之后回看毋宁说是性情流露,而且已经开始改变中国外交的风格,注入一股踞傲之气。

不幸的是,这位曾经被认为风格温和的外交部长,似乎在和最高领袖保持一致步调的问题上总是存在困难。尤其是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峰会期间,多个信息源都指称,习近平因为未能安排去巴黎恐怖袭击现场献花,而对外交部工作非常不满,这给王毅带来巨大压力。

在气候峰会期间,已经随同习近平出访非洲的王毅起草一份讲话稿,大力颂扬习近平的英明决策,几乎每段话都以“习主席”开始,并要求连夜传达给中国官方媒体进行宣传,以期加以补救。

此外,2016年3月两会期间,王毅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再次“示忠”称,三年来习近平20次出访,相当于环绕地球飞行十圈,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人的腰板越来越硬”。

而王毅此次在加拿大的发飙,的确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中国人的腰板越来越硬”。按照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媒体发问质疑的权利几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一位远道来访的外交部长,在东道主家门口以强硬口吻教训记者“没有发言权”,则给满心期待改善关系的加拿大政府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