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受害者的李波当然值得同情;但作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李波必须予以批评。正如德国文豪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你把灵魂抵押给了魔鬼,你用什么才能赎回?脸书上也有人如此宣告:“我们尊敬烈士,亦同情羔羊,但鄙视起初大声求救、最后乖乖受死的乌龟!”
香港铜锣湾书店系列绑架案受害者之一的林荣基挺身而出诉说真相,让我想起翻译家杨宪益一段名言:“他们可以将任何一个人都加在杀害者的名单之上,但是他们不能够杀光所有的人,他们不可能摧毁所有的高贵”。林荣基和李波的讲述截然不同,难道是中共对两人区别对待吗?相信林荣基,还是相信李波?大部分的港人和观察者心中都会有一把天平来衡量。
林荣基坦率地承认,他并非天生的英雄和勇士,他携带书店客户资料北上交给中共当局,走到半路上,他停下来,在路边吸了三支烟,最后决定折返,并向公众说出真相,这样做才对得起曾经为受害者们上街抗议的六千港人。若是自己百依百顺、亦步亦趋地跟魔鬼合作,怎么对得起声援自己的香港同胞?其他几名当事人各有牵挂,他作为顾虑最小之人,若不开口说出真相,香港真就一片暗淡了。
此后,林荣基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被问及“一国两制”失效后香港的出路,表示自己认为港独可行,又指中共不是民选政权、没有合法性,却想要控制一切,毫不尊重人权,因此要求独立的人有其理据。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之后说:“我并不怕说,独立是可行的。”他形容说,在一段婚姻当中,若丈夫对妻子不好,妻子离开是正常。
在林荣基说出被“中央项目组”绑架真相之后,李波居然打破许久的沉默,在脸书上驳斥林荣基所说不实,是“讲故事”,其措辞完全是按照中共授予的格式照本宣科。李波原本可以保持沉默,没有人会因为他沉默而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他偏偏要以高调反驳林荣基的方式来向中共表示效忠;他希望早日脱困,不料却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沼。
我的老师钱理群教授曾经提出人说话的三条底线:一、做人应说真话;二、想说真话而不能时应该保持沉默;三、如果外在环境之暴虐使沉默也难以做到时,即便不得不被迫说假话,至少不应该加害于人。李波跳出来帮助共产党说话,且污蔑敢于说真话的林荣基,就已经突破了最后一条底线。李波这样做,当然必须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
作为受害者的李波当然值得同情;但作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李波必须予以批评。正如德国文豪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你把灵魂抵押给了魔鬼,你用什么才能赎回?脸书上也有人如此宣告:“我们尊敬烈士,亦同情羔羊,但鄙视起初大声求救、最后乖乖受死的乌龟!”
更何况,林荣基与李波进入图书出版行业的初衷并不相同。林是铜锣湾书店的原来的老板,后来因为经营困难,才将书店转让给李波和桂民海,自己继续担任店长。早前的铜锣湾书店有其文化价值的坚守,流亡美国的中国异议作家李劼称赞林是一位有品位、有学养的书店业者。李劼的《百年风雨》一书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林很喜欢,逢人便推荐,一间书店居然卖出数百本,可见林是真正的读书人和爱书人。而李波和桂民海纯粹是商人,专门出版和销售道听途说、粗制滥造的“政治禁书”,以牟取暴利。
赞美林荣基和批评李波,这是有良知的评论人的天职。然而,也有一些貌似正人君子者宣称:赞美林荣基的挺身抗暴,非议李波的屈服,是“逼人当烈士”。我无法理解这种怪异的思路:既然铜锣湾书店事件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事件,林和李都已成为公共人物,人们当然可以对他们作出评论和臧否。评论者并没有拿着枪逼李波出来反共,何来强迫之说?
多年前,我曾撰文向中国知识界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做哈维尔,还是做昆德拉?哈维尔选择人权作家之路,参与起草和组织《七七宪章》而被捕入狱,天鹅绒革命之后成为捷克民选总统;昆德拉则拒绝在《七七宪章》上签名,而且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嘲讽说,这种以卵击石的举动毫无意义。这个话题在知识界引起不小的波澜。很多推崇昆德拉的文士学者,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不以为然,故作中庸地说,应当尊重人们选择犬儒生活方式的权利。
此后,昆德拉爆出曾充当告密者的丑闻。供职于布拉格极权主义研究院的学者Adam Hradilek根据警方档案,在捷克新闻周刊Respekt上披露,昆德拉年轻时为了进入电影学院,不惜向政府告密,诬告反对派人士罗斯拉夫·德沃拉切克是西方特务,使之被送往劳改十四年,一名曾收留反对派人士的农夫更被判死刑。德沃拉切克获释之后,到瑞典定居,不久后便中风,困于轮椅,晚景凄惨。当记者访问他的妻子时,他的妻子说,对于丈夫当年可能被昆德拉所害的说法,她一点也不惊讶,“昆德拉是个出色的作家,但对他的为人,可是没有任何期望”。
林荣基与李波的对峙,就如同昔日哈维尔与昆德拉的对立。李波没有昆德拉的才华,却有与昆德拉相似的自私、自保的人格。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更要谴责造就这种奴性人格的独裁暴政。作家钟祖康一针见血地指出:“李波说‘如果反抗,一世活在恐怖中’,因此他决定不像林荣基那样反抗,这是相当中国式的反应。绝大部分洋人的想法则恰恰相反,他们大都会认为:‘如不反抗,一世活在恐怖中。’结果一为人,一为奴,就在于此。”美国的开国之父们,若是选择走李波的那条安全的道路,至今北美仍然是英国的一处微不足道的殖民地;然而,他们选择了林荣基的那条艰险的道路,终于打破枷锁、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