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苗 知名宪政学者
民国当归或者跑到未来前头去筑城,忽视当下和身处的绝望性困境带来的限制,自己不站在几乎一线天的当下堵路,就会可能使当下路径更多。 (民进党图片)
欧盟官微披露,欧洲联盟人权事务特别代表Stavros Lambrinidis与公安部谈论拘役、审讯手续,反对用刑状况以及近期对人权律师的缉捕。
我和这个特别代表有了一面之缘,给他讲了一通,说了中美人权对话是空炮,让欧盟与民国联合起来搞,多关注社会经济的维权。说政治犯人权,推动中共政改,这个就算了,要大腾挪。
台湾关注人权,很显然还在公民社会阶段,这与华山会议形成的公民社会策略是一致的。代表台湾的力量要比代表民国的力量,更加注重大陆,前者是具体的关注,落实到「不言自明」的真理,普世权利价值,而后者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关注,要求大陆人民效忠和牺牲,顺服于民国,以便自己获得精神或者权力特权,也就是历史真理感的启蒙。
二十世纪以来的启蒙模式与维权模式之间的冲突与搏斗,延续到民国在台湾的保存以及在大陆的光复运动中。台湾的关注,太实,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自下而上冲到半空中,再也冲不上去,没法实现公民社会与民国国体的合一,不是从维权到民国的运动,至少是去民国化的,以回避中共的忌讳和台湾人的反感担心。
民进党呐喊大陆人权,大陆人欢呼。国民党要是呐喊,只有讽刺的份,因为国人要求的和它允诺的是光复大陆。人权话语,还是隔靴搔痒,只是大陆人对民进党要求低。台独嫌疑外,加上民进党民国国体担当不足,所以大陆人整体上怀疑民进党。倒是相信国民党,但国民党没能力而且与共党勾搭。
在520蔡英文演讲后的当天,我接受台湾中央广播电台采访,评论说,蔡英文演讲稿回避了与大陆民间交流这一块,我提议在台湾的民国政府,应该通过关注大陆的民生和社会维权议题,来凌驾于大陆地方政府之上,形成替代中共中央政权的影子中央政权,第二中央政权,而抛弃那一些大陆政治犯人权的关注和运作,大陆政治犯人权运作不可避免的是围绕「中共中央政权」的,是大一统的,是中央集权的,是依附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对大陆整体人权,因为中共的维稳切断,没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没有牵动带动作用。对大陆政治犯人权的关注,没法彰显民国国体,没法实现公民社会和民国国体的融合。
台湾以公民社会的方式关注大陆政治犯人权,有着贬低中华民国国格和台湾地位的隐形结果,好像仅仅是中共的劝告者,谏议大夫,而不是法统和华人世界精神主权所在,扮演了大陆公知的角色,不是发出指示的主权化身,而是异议人士。
居然没有以中华民国宪法的捍卫者自居,以国际法和普世价值来发言,并没有扭转这种附属性和依附性地位,与大陆民主阵营一样。关注大陆政治犯人权的无效性和低位格,这个在香港民主回归派,例如支联会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历史和迷糊中可以证实,香港新世代对「大陆民主化路径」的切割和警惕中,可以为台湾关注大陆人权提供警告,告别对促进大陆民主化路径的依赖,对大陆政治犯人权议题的消费依赖,转向「民生」议题。在台湾民生是首要议题,而在台湾关注大陆人权中,同样民生是首要的,因为大陆改革已死,大陆民主化是贩卖虚假希望。
华山会议形成的公民社会策略,我写文章批评落后于形势40年,招式过老,刻舟求剑。后来蔡英文提出的以民国宪政处理两岸关系,这算对公民社会策略的超越。民国政府需要以民国宪政处理两岸关系,台湾社会力量当然没有这种要求,只是如此贬低了台湾而已,延续了台湾仅仅一个省的地位格局。以国际法或者普世价值,或者文明来督促中共,诉诸于公众同情,对于中央集权体制无异于大战风车,但对于地方性民生问题有作用。民国政府关注大陆政治犯人权,无疑会被中共当做干涉内政,吃力不讨好,而且引发台湾人恐惧,事倍功半;但是关注地方性民生问题,则会被视为解救者,而不易触怒共党。
当改革已死,政治犯人权关注,味同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用。将来的大陆广场革命,能根本起作用的,一定是面包沾自由「炼乳」的,而不是单纯自由的,没有面包为载体,自由就是空中楼阁。政治犯人权关注高度内卷化,无法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普通人敬而远之。大陆民间需要转换轨道,从政治自由换到以民生为载体附带自由的轨道。
民国当归或者跑到未来前头去筑城,忽视当下和身处的绝望性困境带来的限制,自己不站在几乎一线天的当下堵路,就会可能使当下路径更多,去发现我们没发现的溪流或者地下河,能起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