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仅有宣言是不够的。就在去年6月21日,全国比较重要的乳品企业发表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签署者就包括本次出事的几家重要企业。这份宣言的第一条即是倡导公平竞争,“反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业准则的不正当竞争,善待奶农、善待消费者、善待同行”。事后看来,这个宣言没有产生任何作用,整个乳品行业的不诚信行为反而愈演愈烈。当然,这一次毁灭性事件给乳品企业带来的冲击,将令他们刻骨难忘。但是,要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行业内的企业家们要做很多事情,要彻底地脱胎换骨。
与中国很多产业一样,乳品产业起步之后,很快就陷入无序竞争之中。无序源于没有组织,没有行业的内部规则,没有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意志与机制。简而言之,行业的无序竞争,源于这个行业没有最基本的自我治理机制。
任何一个共同体,如果没有自治,而只有外部的强制,就不可能形成一种正常秩序。举其大者如“社会”,如果个人普遍地没有道德感,人际之间缺乏伦理性规范之约束,那么,不守信、违约的行为就将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便政府高效率地执行法律,也不可能形成优良秩序。于是,人人得拿出大量精力穷于应付、算计他人之行动。同样,一个行业,如果缺乏必要的内部自我治理机制,就难以形成行业共同体的基础性秩序,这个行业必然陷入混乱之中。
这似乎正是乳品行业的状况。这个行业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导致其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治理。而组织化程度低的一个原因是企业众多,且涉及奶牛养殖、乳品收购、乳制品加工等多个环节,从业者高度分散,似乎无从组织。
不过,制度因素的妨碍作用可能更大。各个企业,不管是奶牛养殖业者,还是乳制品加工企业,都与地方政府有很深渊源。企业一旦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就会变成原子化的存在,缺乏与同行企业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意识。他们只看到同行间的竞争关系,甚至视之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无法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
另一方面,有效的行业自治,依赖行业内较大企业的自我约束,并在考虑本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关注本行业的共同利益。然而,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检测结果来看,在乳品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行为反而最不诚信。原因可能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占领市场,而盲目地扩张生产规模,导致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无意甚至是有意放松。这些企业如此行动,当然也就丧失了在行业内充当领袖的道德资格。而没有大企业的领导,行业自治是无从谈起的。
由于这些原因,乳品企业尽管早就意识到了本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也知道如此无序竞争下去,必然导致整个行业的崩溃。然而,这些企业陷入了集体行动困境中无以自拔,所有企业都被锁死在机会主义策略的路径依赖中。
当然,乳品行业并非没有组织。中国奶业协会早就成立,它自称为“全国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以及为其服务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行业组织”。不过,可以推测,这个协会与大多数官方协会一样,没有充当行业自治之领导机构的资格、意愿与能力。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企业自主组织的,它很容易被大企业控制而无法平等地对待每家企业,不以本行业的公共利益为首要考虑。正因为此,它没有能够有效地发挥自愿监管的职能,对本行业的无序状况无能为力。
处于当下环境,乳品行业必须自救,自救之道在于行业自治,真正自愿而又有效的行业自我治理。这首先要求行业内较大企业能够自我约束,并关注行业的公共利益。哪怕是从经济人理性的角度,这些企业也理应如此,因为,它们从民众对本行业的信任中获益最多,如果民众不再信任乳品行业,它们所蒙受的损失也最大,因而它们本来就应当运用各种合法、合情、合理的手段积极维护本行业的秩序。有了较大企业的职业伦理自觉与自治意识,行业内的众多企业才有可能联合起来,发现彼此之间的公共利益,形成行业内部若干规则。进而这些企业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执行这些规则,维护和增进行业公共利益。
危机总能刺激社会的自我组织,这场乳品危机也许正是乳品行业自治成长的契机。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保障,发表再多宣言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