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传媒人 吴志森)

 

 

 

一年前,港大学生刊物《学苑》发表《香港民族论》,梁振英在施政报告劈头狠批,左报建制齐声附和,在全港掀起一场铺天盖地声讨港独运动,仿佛港独已迫在眉睫,要立即消灭于萌芽状态。

 

一年过去,经历旺角大冲突后,《学苑》又发表青年宣言,对2047的第二次香港前途​​问题,提出年轻人充满想像的空间,港独的理念更为明确,包括联合国承认香港独立、香港全面民主、以及全民制订香港宪法。与一年前相比,《学苑》的港独主张更明确,左报仍然全版甚至几版篇幅狠批,但特区政府和北京官方的反应,却相对「温和」。面对《学苑》更「明目张胆」的港独主张,梁振英只是不痛不痒的表示:「香港亘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份,此事实不会在2047年后改变,这是我们的宪制规定,亦是清楚的常识问题。」而律政司长袁国强也是「温温吞吞」:「香港无独立条件,港独亦不合乎本港利益,不如在现阶段把时间和资源花在完善及落实一国两制。」

 

官方对港独转趋「温和」,在政治上有不同解读。旺角冲突后,北京南来收风的探子蜂拥而至,对冲突的前因后果垂询甚详,了解梁振英上台三年,深层社会矛盾一触即发。亦明白所谓港独,只是一小部份人的主张,目前只留在脸书议论阶段,即使有所谓理论基础,亦相当粗糙,而且各门各派,矛盾重重,有些更搞得满天神佛,成为笑话。港独仍然不成气候,若然煞有介事的进行批判,反而有利港独思潮的传播,效果适得其反。

 

另一个原因,是政治现实的考虑。本土派的梁天琦在新东补选高票落败,6.6万票的佳绩,反映本土思潮迅速扩大,北京不只一位主管香港政策的官员公开表明,激进年轻人在9月立法会选举取得几席,不足为奇,可见北京对香港新局面早有心理准备。北京官员当然也明白什么叫越批越香,狠批港独,造成逆反心理,得不偿失,暂时忍手,待9月立法会选举,再谋打算。

 

 

 

北京转温和对梁振英不利

 

北京对港政策的温和取态,当然对梁振英不利。三年多以来,梁振英施政一无是处,起用吴克俭这类窝囊局长,表现笑话成箩,怨声载道。梁振英和他的幕僚亲信,以斗争为纲,到处点起火头,只有强硬路线才可以稳住大局,香港局势越紧张,梁振英的位置就越稳,连任的机会就越大。 9月立法会选举前,北京对香港的形势进行重新评估,梁振英的如意算盘无法打响,于是改弦易辙,忠实执行梁振英路线的林郑月娥,也向泛民伸出橄榄枝,在有商有量下调动立法会议程,让民生拨款议案得以顺利通过。

 

港独主张,充满激情,年轻人理想主义热情澎湃,对香港未来充满憧憬与想像,因为香港民主前途遥遥无期,苦无出路,港独成为当中选项,是必然结果。

 

《学苑》的港独主张,只是口头表述,讲得白一点,是对今天香港恶劣处境的情绪反应,没有行动纲领,没有路线图,更没有时间表。同学对港独的浪漫憧憬,不能只看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亚、英国的苏格兰、加拿大的魁北克,只用和平的公投就能决定命运,甚至独立建国。历史上不少分离运动,即使在欧洲民主文明的国家,暴力血腥,伤亡枕藉,最后仍是无疾而终。北爱尔兰脱离英国,西班牙的巴斯克分离运动,都要沉重的性命代价。我在此忠告激情浪漫的年轻人应熟读中外历史,谨慎定出下一步行动。

 

面对中共强权,港独很难成为现实,但打破思想禁忌,却发挥神奇功效。 2010年五区公投的口号是「全民起义」,受到建制左派的围剿,指「起义」等同「造反」,做不得也说不得。雨伞运动期间,大台的布景以「命运自主」作为口号,也受到狠批,指「自主」等同港独,港人连命运自主的权利也受到剥夺。到今天,《学苑》明确提出港独的主张,什么起义、命运自主,甚至「是时候政变了」都变得小儿科。学术思想言论表达的自由,本来,就不应该有任何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