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批評美國人權記錄差,但中國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大官巨富及其家屬,想方設法往美國跑。

    4月14日,中國政府發布《201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回應前一天美國發布的《2015年各國人權報告》。對於中國民眾來說,由於互聯網長城,只能看到中國政府怎麼批評美國,而看不到美國怎麼批評中國政府,儘管美國的報告有漢語文本。

    從中國對美國的批評來看,都是社會和犯罪問題。比如美國槍支管理失控,2015年共發生槍擊多少宗,造成多少死傷;美國警察暴力執法,濫用權力多少宗;美國2015年有超過56萬人無家可歸;美國婦女狀況不斷惡化,兒童成長環境堪憂。

    而美國不講中國的刑事犯罪、社會經濟問題,而是從政治和司法的角度,指出中國的人權問題,圍繞的都是侵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事例和統計,剛好是違反中國憲法35條至37條所規定的公民八大自由: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宗教、人身。

    再從雙方統計的來源看,中國引用的是美國媒體對美國的批評,而美國則用的是美國自己的調查、訪談,以及第三方資料。不是美國不想用中國的媒體報道,而是中國的媒體上沒有對中國人權問題的批評,大量的卻是對美國人權的批評。也就是說,美國的人權,中美媒體都可以批評;而中國的人權,中國的媒體卻不能批評。中國只有批評別人,沒有自我批評,築起牆來,也不讓聽到別人的批評。

    美國的人權報告,不只是針對中國,而是對全球眾多國家每年的人權狀況,進行記錄評估。從戰略的角度,美國外交的三大目標是維護安全、發展經濟、捍衛民主和人權。儘管國內外飽受指摘,有時還得不償失,但美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權外交的理論與實踐。

    而中國的人權報告,只針對美國。中國不搞人權外交,對外只強調安全和經濟互利,不談人權民主問題。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韜光養晦,等我強大了再說。用江澤民的名言,就是悶聲發大財,迴避人權、民主和道義問題。美國經常被批連本國的問題也管不好,卻想做世界警察。中國除了自己是警察國家,還要做美國的警察。

    中美在人權方面的鬥爭,源於認識和政治的差別。美國早在兩百多年前的獨立宣言裡,就明確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而中國長期關起門來說話,認為人民當家作主,享受最好的制度,要解放全球其他三分之二水深火熱的人民。人權是資產階級虛偽的概念,階級鬥爭才是政治現實,中國政府不承認存在人權問題。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用毛澤東的話說,與人鬥其樂無窮。

    中國政府不接受普世的、所謂西方的人權概念,1989年事件後,更是認為人權問題是美國的陰謀。為了和美國在國際上鬥爭,推出批評美國的年度人權報告。國際鬥爭加上國內日益增加的壓力,中國到2004年終於「人權入憲」,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修正的憲法33條。

    但就像其他公民權利在憲法中虛置一樣,人權問題在中國始終敏感。除了對外交往和交鋒,國內一般不討論。網絡上人權這個詞,經常不能輸入,或被自動過濾,或變換一下形式才能顯示。這些年官方力推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有趣的「富強」和其他敏感的「自由、民主」列入,也沒有「人權」的位置,儘管這些年在講以人為本。

    中國政府講的人權是生存權,強調的是集體人權和維護政權穩定的主權。而美國認為生存不是人權,而是動物權。人活的要有尊嚴、自由,它不是用集體和國家來壓制每一個人的權利,人權一定是每一個人個體的言論、信仰、選舉、結社、遊行示威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中美爭論,反映在中國媒體上,就是中國人權好,美國人權糟。反映在美國媒體上,就是美國更糟。但中國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大官巨富及其家屬,想方設法往美國跑。中美的人權好壞,不知用孔子的「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和中共的「實事求是」,該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