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大陆的伊斯兰教以及密切相关的回族问题暗流涌动。
 
 
 
近一年来,大陆的伊斯兰教以及密切相关的回族问题暗流涌动。这首先表现为:随处可见的“兰州拉面”馆成为多事之地。在郑州,从2009年到2012年,一批回族人的拉面协会演变成黑社会组织,每与顾客纠纷动辄以歧视少数民族为名勒索汉人甚至冲击警署。慑于民族问题的敏感,当地警方竟长期靠汉人甚至警方赔偿,息事宁人。回族业者甚至在这些城市规定了竞争者距自己的最近距离,最新案例则是5月6日威海某汉族牛肉面馆被人打砸。
 
作为中国汉化最重的“少数民族”,回族历来相对温和,其伊斯兰教信仰也相对世俗化,宗教戒律常因与汉族杂居或通婚而相对变通。然而在宁夏、青海等回族聚居区,由于历史上回回的强悍和抱团,1949年后政府有意以大量优待加以安抚。直到2016年宁夏回族学生高考仍能在少数民族加分之外再加十分,而实际上该省1958年成立回族自治区时回族也只有20%,五十年后仍只占33.9%。
 
受丰厚优待的吸引,加之近年在全球不遗馀力地推广伊斯兰教瓦哈比派教义的沙特捐助,大陆真真假假的各种回族小聚居地政府纷纷强化伊斯兰色彩,连供电服务也标榜工作人员能说“流利的阿语”。其实回族原本不用阿拉伯语。更搞笑的是,受瓦哈比派煽动的“(女性)穿(黑罩袍)、戴(面纱)、(男性)留(大胡须)”现像在本无此习俗的新疆维族中推广,但因维族与暴恐、“疆独”等政治问题的联系,正被当地政府强行制止,部分地方回族的这种现像却无人干预。而在浙江,温驯得多的基督教却因教堂顶端的十字架莫名其妙地违反中共建筑景观法规而被不断强拆。
 
如果说宁夏等地强化伊斯兰特征还有理由,近年重庆、深圳、杭州、武汉等只有少量回族的城市由政府出资绝大部分,建起宏大的清真寺就匪夷所思了。不少所谓的“回民街”或“伊斯兰风情园”还轰走汉人店铺,其实只是因商业目的而打民族牌而已。
 
清真食品是大陆回汉之争的另一焦点。各地伊斯兰协会监制清真食品,保护宗教习俗无可厚非,然而由于清真认证有收益,以及一些回族知识分子有意借食品戒律强化小族群和宗教归属意识,近年一些回民开始干涉与之杂居的汉人买卖非清真食品,甚至推广清真水、纸、盐、花生油和牙刷等按伊斯兰教义也毫无道理的专属清真产品,一方面为财,也帮助宗教势力蚕食世俗生活。
 
凡此种种,随著民间关于“西安斯坦”和“大洪水”等末世论悄然流行,加上叙利亚难民在欧洲的种种矛盾,大陆部分汉人,包括不少自由派,对穆斯林族群渐生反感,并矫枉过正,由反清真食品和民族照顾政策走向笼统反伊斯兰教或回民,甚至置疑《古兰经》存在的权利。在叙利亚难民话题和国内回民问题上,争论双方都时有夸大、歪曲甚至伪造信息的举动。最新例子是伦敦选出穆斯林市长后,国内一片伦敦“药丸”之音,甚至伪造其夫人突然穿著保守,以及有人以违背伊斯兰教法为由袭击酒吧的假新闻。
 
2016年4月底,中共时隔15年再次召开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强调严防问题轻易上升到宗教层面,也提及防止清真标识泛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还由蒙古族官员接替回族官员任主任,但长期的问题一时很难纠正。
 
最使局面复杂的还是民宗问题正与中国政治更多层面搅成一团乱麻。4月16日,西安道士梁兴扬撰文《什么人在纪念马步芳》,称这位回族军阀野蛮统治地方、屠杀藏人、虐杀红军俘虏,作为景点的马公馆却强调其善举,当地学者还在报上为马翻案。很快,梁被当地国保要求照顾穆斯林不满,梁将此事网上公开,西安官方又要求将梁逐出道观。
 
其实,回族一方对马夸功讳过,非回一方也由历史人物评价上升到抵制宗教渗透,都有片面之处,但由于梁的立场符合基于汉族中心论的中国民族主义,后者领军人物迅速披露梁的遭遇,引发更大争论的同时,竟与一批赞同“政府不能让宗教凌驾于俗世生活之上”的自由派在此事上达成无形同盟,而极左派趁机指控是胡耀邦时代作为极左遗弃了中央对伊斯兰教的正确政策。还有回族人以为揪住了两度报道此事的BBC中文网与曾图谋西藏的英国的关系,并上升到回族究竟被不被认同的高度。
 
可见,政治、民族(包括敌视西方的中国民族主义,以及汉/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宗教几面大旗,各方都各取所需,却又在不同问题上阵营交错。
 
在更高层面上,中国伊斯兰教的喉舌中穆网积极传播沙特外交大臣“没有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无从谈起”的豪言,而近日首次举办的中国─阿拉伯政党对话会上,中共又极力吸引阿拉伯国家抵制始于2010年底的西亚北非政局动荡(茉莉花革命),学习中国经验、搭上中国发展快车。宗教又与意识形态之争(道路选择)、国际反恐和“一带一路”等议题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