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北京当局对此予以隆重纪念,并借机向台湾喊话,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而在尊孙中山为“国父”的台湾,却鲜有官方出面的纪念活动。两岸的历史学家,又分别是怎样看待这位历史人物的呢?

Bildergalerie Traditionen 1. Mai Tag der Arbeit - China (picture-alliance/dpa/ChinaFotoPress)

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上都会竖立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同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对视。(2014年5月1日资料图)

(德国之声中文网) 在台湾金门大学教授周阳山看来,孙中山固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但是后人尊敬、怀念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孙中山完全不眷恋个人权位”。他对德国之声表示,在辛亥革命后,”为了尽快结束流血革命、并与北方的军阀妥协,将大总统之位拱手让出。”他认为,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不完全的辛亥革命成为”流血冲突相对最少”的一次革命;”而后来的中共革命,却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规模流血革命。”

然而,曾经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数十年的历史学者袁伟时,却对孙中山有着另外的解读。他在数年前接受《阳光时务》杂志采访时曾经尖锐地指出,孙中山非常贪图名誉,”为什么1921年4月在广州,不顾陈炯明、蒋介石和党内外各方人士普遍反对,硬要不足法定人数的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一般人眼中,虚名无补实事。孙文孜孜以求的偏偏是一顶大总统的峨冠,徒然增加了与掌握广东军政大权的陈炯明的隔阂,也招致本来支持他的西南各省实力派的反对。”袁伟时当时在采访中,还引述孙中山”革命必须在唯一领袖之下、绝对服从”的言论,批评孙中山”仍然受’朕即国家’旧思想支配”。

袁伟时教授本周六(11月12日)以”不便同习近平唱对台戏”为由,婉拒了同德国之声的采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周五的纪念仪式讲话中,盛赞”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强调孙中山具有”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还具备”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China Feier 150. Geburtstag von Sun Yat-sen in Peking (picture-alliance/dpa/Kyodo)

习近平发表演讲,盛赞孙中山

“民权”有待补课

习近平在演讲中还提到了孙中山在近百年前发表的《建国方略》,并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对这一说法,台湾学者周阳山表示部分同意。他对德国之声表示,中国大陆对孙中山思想的实践,是以民生主义为主,至于民族主义方面,近年来也是逐步落实,”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 中国梦’的实践,可说是与孙中山的理想渐趋一致。

不过,周阳山教授也指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除了”民生”、”民族”,还有”民权主义”这一支柱。而中国大陆在这一方面,依然同孙中山的理念存在巨大落差,”可以说,还有待’补民权主义之课’。”

居住在北京的独立历史学家章立凡也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批判中共当局的意识形态”与孙中山思想背道而驰”、”拒绝革命先行者所倡导的宪政”。章立凡还指出,如今,中国当局将宪政理念视为”西方阳谋”。

Taiwan Hung Hsiu-chu (Reuters/T. Siu)

11月12日,国民党主席洪秀柱表示,国民党党员要反省,不要忘怀了国民党的创党精神和理念。

而曾经任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的历史学家张磊则在今年9月接受具有中国官方背景的《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孙中山对中国的贡献主要是共和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政治思想的启蒙,”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他是中国进入新世纪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