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称为中国30多年来最重大政治改革的消息近日广为流传,〈重大政治改革出台 监察委浮出水面〉的标题备受瞩目。中共出台《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后,媒体多指幕后推手是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监察委员会的成立虽然着眼于反贪,但一党四院的政制设计显然脱胎于国父孙中山的五院制,是习近平推崇孙中山及强化中共一党专政理念的结合,亦可能是他谋求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地位。
借鉴孙中山五院制 探索反贪机制
西方国家盛行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一直被中共视为邪路、绝不接受。习近平2008年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港时曾发表「三权合作论」,要求行政、立法及司法机构互相支持。他主政后一再强调要加强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是,面对中共无官不贪的制度性贪腐引发的执政合法性危机,习近平也不能不探索新的反贪机制。
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山西、浙江进行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据称目的是要「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丰富监察手段」,即整合现有党内纪委、政府监察、检察院、法院的反贪力量,设立独立的监察委员会,形成「一府两院」(政府、检察院、法院)之外的第四国家机构。虽然中国媒体把新的权力架构概括为「一府一委两院」,但如果从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表述及借鉴孙中山的五院制而言,中共的新政制应称为「一党四院」更贴切。
上月举行的六中全会已定调:「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相对于孙中山倡导、台湾现行的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五院制,中共构想中的政治架构就是一党(党委)、四院(人大-立法院、政府-国务院、监察机关-监察院、司法机关-司法院)。中共日后会否设置考试院不得而知,但台湾的五院制其实早已脱离孙中山的原构想,选举五院的国民大会已被废除,监察院、考试院更被讥为政府体制内的最大「阑尾」。
放弃舆论公众监督 无异本末倒置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旨是强化党内监督,试图透过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强化以制约高级干部的贪腐,但放弃舆论监督、公众监督,无异于本末倒置。同样,监察委员会的运作如果以接受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就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反贪机构,更可能像台湾监察院那样沦为「阑尾」,或者成为中纪委直接指挥下的权斗工具。香港的廉政公署本是中共称道的独立反贪样板,但在中共、港共侵蚀下,其独立性已受到质疑,遑论先天不足的中国监察机构。
习近平把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作为30多年来中国最大的政治改革加以宣传,又选择北京、山西、浙江作为试点,反贪之外的政治意图更可圈可点。习近平的亲信蔡奇刚出任北京代市长,浙江是习近平主政、发迹的根据地,山西是习近平反贪打虎的「重灾区」,可见习近平对监察体制改革期望之殷切,远非完善反贪机制那么简单。
中共上周五(11月11日)举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习近平致辞时虽一如既往避提「国父」之称,但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的定语则从过往的「杰出」提升至「伟大」,孙中山成了「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比文革时毛泽东的「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只少了一个。
或许,习近平试图藉一党四院的理论、制度创新,塑造比肩孙中山、毛泽东的形象,由此奠定自己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