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篇文章惊天下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规模讨论,起始于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发表的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而引起思想交锋,演变为政治较量,推翻“两个凡是”,扫除了中国历史前进的障碍。

老生常谈发挥了威力

  这篇文章的产生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产物,所以一旦面世,受到广泛的重视。当晚,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十二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转载。两天之内,全国三十五家省、市以上的大报中二十五家作了转载,后来其他报纸也陆续转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它的四个小标题概括了全部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
  “革命导师是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从内容来看,文章在理论上并无创见。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的形势,把真理标准问题提到了首位。理论上的老生常谈一经重申,却具有冲击形势的针对性。文章虽没有点出“两个凡是”,但读者都会联想到“两个凡是”。因此,它本身就是重在实践意义,而不是追求理论创新。

  这篇文章的意义,倒是站在反面的人看得更清楚,因为他们切身感受到实践标准对“两个凡是”的威胁。

  五月十二日,《人民日报》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当天晚上十一时,毛著编办○1副主任吴冷西,打电话给《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吴冷西主政《人民日报》时,胡绩伟是他的副手。所以吴冷西的讲话具有居高临下的口气,要点如下:

  “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理论上是错误的,政治上问题更大,很坏,很坏。”

  “文章是提倡怀疑一切,提倡真理不可信、不可知,相对真理不存在,真理在开始提出时不是真理,要经过实践检验以后才是真理,这是原则错误。”

“文章在政治上很坏,很坏。作者认为‘四人帮’不是修正主义,而是教条主义,不是歪曲篡改毛泽东思想,而是死抱住毛主席的教条不放。……所谓要冲破禁区,就是要冲破毛泽东思想。文章结尾认为当前要反对的就是‘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革命实践’,就是要反对所谓教条主义,要向马列主义开战,向毛泽东思想开战。”

“作者的意思就是要提倡我们去怀疑毛主席的指示,去修改毛泽东思想,认为毛主席的指示有不正确的地方,认为不能把毛主席指示当僵死的教条,不能当圣经去崇拜。很明显,作者的意图就是要砍旗。文章批判林彪‘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难道一句顶一句也不行吗?难道句句都不是真理才对吗?”

 吴冷西在理论上讲的都是外行话,因为他根本不懂哲学。在政治上,他倒是很敏锐的,点到了要害,只是立场不同,别人认为很好,他认为很坏很坏。

吴冷西说,这是他的个人意见,不要外传。胡绩伟回答:“你既然在政治上提得这么高,我必须和别人讨论你这些意见究竟对不对。”○2

次日,胡绩伟就到胡耀邦家里,讨论吴冷西的这些意见“究竟对不对”。胡耀邦还召集中央党校的一些人参加。他针对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从大视野出发讲了一番话,主题是“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他说,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了一场大灾难之后,刚刚起步,要倒退人民是不答应的,也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阮铭把他讲的意思敷衍成章,以《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为题,发在《理论动态》上,《人民日报》又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转载。后来,胡耀邦对胡德平还有一段精彩的议论:“中国人民遭到的痛苦和灾难换来了今天整个民族的觉醒。……在一个堤坝上,华主席一锄头打开一个缺口,历史的潮流究竟把缺口冲破多大,这就完全要看人民的力量了,谁也不能事先估计到。”○3吴江在胡耀邦家当场表示,要回答吴冷西的责难。事后,吴江与孙长江商量。孙对吴说:“我们赶紧写文章批驳吴冷西的意见,不然等我们被打倒后就没有发言权了。”○4他们确定了答辩文章的题目——《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五月十三日,毛著编办的另一个副主任、《红旗》杂志主编熊复,也打电话给新华社社长曾涛,说新华社播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篇错误的文章。他认为:“这篇文章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思想上是反动的,在政治上是砍旗子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犯了错误。”○5

那个毛著编办,在当时似乎是保卫“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意识形态指导机关。毛著编办和人民日报、新华社并非上下级关系,吴冷西和熊复却动不动就指责别人“砍旗”,他们又成了类似于“中央文革”那样,具有法外之权,可以号令天下。吴冷西和熊复还神秘兮兮,叫别人不要外传,实际上他们自己传得很广。如果没有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不过是报纸上的一次正面宣传。一篇文章引起旷日持久、牵涉广泛的大讨论,就因为有人反对,就因为反对意见的激烈。所以当时人说,对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反对派的功劳最大。

一篇平常的文章,提出一个平常的问题,却遭到激烈的反对,这就成了不平常的事件。

“不表态”和“把好关”

  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不同意见,惊动了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他指示中央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对此“不表态”、“不卷入”。○6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表态,已经卷入了。只不过是愚蠢的表态、被动的卷入,等着战火向自己身上扑来。

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对于他所掌控的《红旗》杂志、毛著编办实行“不表态”、“不卷入”的方针,对于已经表态、已经卷入的,则另有一种脸色。五月十七日,他在一次会议上说:“理论问题要慎重。特别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发表前邓小平看过)两篇文章,我们都没有看过。党内外议论纷纷,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主席思想。我们的党报不能这样干,这是哪个中央的意见?要坚持、捍卫毛泽东思想。要查一查,接受教训,统一认识,下不为例。当然,对于活跃思想有好处,但人民日报要有党性,中宣部要把好关。”他提出“要查一查”,那就不仅是批评的问题了。“查”的结果如何处置?底牌尚未亮出来。后来,汪东兴把他的意见归纳为“三不”:“一不要砍旗,二不要丢刀子,三不要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7汪东兴提出“这是哪个中央的意见?”问题就严重了,似乎又要搞“两个司令部”的斗争。
  第二天,汪东兴找了中宣部长张平化。张就来“把关”了。他召集正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各省市文教书记和宣传部长到钓鱼台开会,专门讲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说“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不论是从哪里来的东西,包括中央来的,都要拿鼻子嗅一嗅,对不对,不要随风转”。他煽动大家提不同意见,但提倡的是“拿鼻子嗅一嗅”,不是用脑子想一想。最后,他向与会者拱拱手,说:“拜托,拜托!”○8汪东兴要他“把关”,他又“拜托”各地的负责人“把关”。这个会议,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压制真理标准的讨论是起了作用的。

由于自上而下括起了冷风,一时之间,形势紧张,谣言四起。说什么“中央派人到中央党校,追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事”,“《人民日报》犯了严重错误,中央已派工作组进驻了”。还有人说“文章的作者已经被抓起来了”。

此时解放军正在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在起草文件的过程中,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李曼村认为,凡是毛主席、华主席讲过的话都不能动。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发扬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他反对提“新的历史条件”,说什么这不符合华主席提出的“新的历史时期”。这又把对毛主席的“两个凡是”推广到华主席了。

六月二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他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9反对“两个凡是”的人们认为,这是邓小平对真理标准讨论的支持。

“凡是”派头面人物却并不认为小平的讲话是反对“两个凡是”的。六月十五日,汪东兴召集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直属新闻单位负责人的紧急会议,又一次挥舞大棒。他批评有人要为天安门事件翻案,说:“明明是毛主席说的,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他们不是反毛主席是反谁?”在那时,没有比“反毛主席”更大的罪名了。他还说:“特约评论员,是谁?有些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有问题。对干部问题评得很不对,只讲了一面,凭感情,不凭党性。好像有股气,要出气,利用文章出气不对。”谁都知道,这些特约评论员文章出自胡耀邦指导下的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他多次点名批评胡耀邦,特别指出《人民日报》四月十日刊登的一个老干部给青年的信(胡耀邦撰写),说是“对青年起煽动作用,引导青年犯错误”。《人民日报》在报道邓小平的讲话时,用了“邓副主席精辟阐述毛主席实事求是光辉思想”作为标题。汪东兴责问:“对华主席的讲话、叶副主席的讲话为什么就不标‘精辟阐明’呢?难道华主席、叶副主席的讲话就没有精辟阐明毛主席思想吗?这样的标题不是有意的吗?” ○10所以,《红旗》杂志在一九七八年第七期的评论员文章中,就作了等级区分,华主席是“极其精辟地阐述”,叶副主席是“在讲话中指示我们”,邓副主席是“在讲话中强调指出”。

“特约评论员”再接再厉

    胡耀邦的头上出现一股高压气团。

六月下旬,在胡乔木的恫吓之下,连胡耀邦都“有点退却之意”。胡乔木跑到胡耀邦家里,说这场争论是党校挑起来的,再争论下去会导致党的分裂。他不同意再争论,要立即停止。《理论动态》不要再发表可能引起争论的文章。胡耀邦同意“暂时冷却一下”。○11

胡乔木在别的场合又表现出另一副面孔。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会上讲:有人说中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有分歧,这是造谣!造谣!要分裂党中央。言者声色俱厉,闻者莫明所以。○12还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央机关局长以上干部会上,又发表同样的论调。他说:我可以负责地讲,中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是一致的。谁说中央内部有不同意见,就是分裂党中央。这是胡乔木的两面行为。他对发起和推动真理标准讨论的主导者胡耀邦说,争论会导致党的分裂;他在公众场合又指责别人,谁说中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不一致是造谣。造谣者和辟谣者都是他本人。他在胡耀邦面前造谣,是为了吓退真理标准的讨论;他在公众面前辟谣,是为了替“两个凡是”粉饰太平。合二为一,体现了胡乔木的一番苦心。

正当胡耀邦“有点退却之意”时,站出来一位大将极力支援。他是名副其实的解放军大将,时任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

吴江和孙长江一直在写作《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孙长江写了初稿,吴江改写后,又讨论、修改了几遍。他们将稿件送胡耀邦审阅,胡让秘书打电话转告:“过三个月再说。”这篇文章已不能刊载《理论动态》,更不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吴江和孙长江体谅胡耀邦的难处,但又不甘罢休,便绕过胡耀邦,将文章送《解放军报》。《解放军报》送罗瑞卿审阅。罗坚决支持,两次提出修改意见,并与胡耀邦通气。他们之间至少打了六次电话。胡当然求之不得,打消了“退却之意”。他对秘书说:“有办法了,去找罗大将,罗大将说要发。”罗还说,有人(指汪东兴)不是讨厌“特约评论员”吗?我们就是要用“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六月二十四日,《解放军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这一次与上次不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同一天刊登,新华社同一天播发,表明北京的主要新闻机构对“两个凡是”的联合反击。尔后其他报纸也陆续转载。

罗瑞卿多次打电话给报社,询问版面的安排,叮嘱无论如何不能出差错,一如将军临战之前的谨慎。罗瑞卿去联邦德国治病,上飞机前,他对《解放军报》的负责人说:“那篇文章,可能有人要反对,我负责,打板子找我。” ○13不幸,罗瑞卿死在手术台上。他的一生以善举告终,留给人们的是不尽的思念。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一驳斥了“凡是”派的反对意见,进一步指出:“‘两个凡是’是林彪、‘四人帮’的思想体系”。这一洋洋一万七千言的巨篇的发表,才使前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站住了脚。同时,实践标准和“两个凡是”的对立更为鲜明。后来,胡耀邦评价道:“现在看,一九七八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篇文章,水平并不高。真正有分量的是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罗瑞卿亲自抓的,是吴江他们起草的。当时我的处境有困难,罗挺身而出,这篇文章的影响大。”○14


注:
  ○1它的全称是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看起来是个出版机构,实际上拥有发放毛主席指示、解释毛泽东思想的意识形态指挥大权。文革中,批判陆定一的修正主义。他说:“请你们先出毛泽东全集,然后再来批我。”粉碎“四人帮”后,有人建议出《毛泽东全集》。吴冷西说:“不能出全集,出全集会影响‘高举’。”这就是说,出《毛泽东选集》,选什么、不选什么,关系到由谁来“高举”。“委员会”是虚设,“办公室”才是实体。办公室主任为汪东兴(后为胡乔木),李鑫为第一副主任。这个机构是“凡是”派的阵地,此外还有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红旗》杂志社,中央专案办公室也是由汪东兴、李鑫把持的。一九八〇年五月,毛著编办改称中央文献研究室。
  ○2以上引自胡绩伟《从华国锋下台到胡耀邦下台》第66-67页,39页,明镜出版社,1997年。
○3胡德平《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中篇,《财经》2008年第9期。胡耀邦史料网
http://hybsl.cn 2008-05-09
○4《孙长江细说“真理”一文刊发幕后》,
http://jgjs.qingdao.gov.cn/E_ReadNews.asp?NewsID=1132
  ○5同○2,第40页。
  ○6《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增订本)第421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
  ○7引自胡绩伟《从华国锋下台到胡耀邦下台》第40、44页。所谓“砍旗”,是指砍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所谓“丢刀子”,是指丢毛泽东这把刀子。语出毛泽东本人。他反对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说过这样的话:列宁、斯大林是两把刀子。斯大林这把刀子,已经丢了;列宁这把刀子,也丢得差不多了。
  ○8同上,第40-41页。
  ○9《人民日报》1978年6月6日。
  ○10见胡绩伟《从华国锋下台到胡耀邦下台》第42页,胡是这次会议的参加者。
  ○11这是我当时听到的说法。阮铭的《邓小平帝国》(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92年)第35页言之鑿鑿,可为佐证。他说日期是六月二十日,胡耀邦打电话把吴江和他叫到家中。胡耀邦说,胡乔木刚来过。他转述了胡乔木的意见,并告吴江和阮铭:“暂时冷却一下吧。”吴和阮不同意。据跟随胡耀邦多年的警卫秘书李汉平回忆,六月二十日、二十四日(即《解放军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的当天——郭),胡乔木连续到胡耀邦家,说:“你不能再这样写,这样党就分裂了。”(见高瑜《华国锋的下台和胡耀邦的上台》,《动向》2008年9月号,第35页。)
  ○12《我所了解的胡乔木——郑惠访谈录》(邢小群)2008-02-19 18:15:08 发表于:博客中国
www.vip.bokee.com
  ○13姚元方《与胡福明教授共忆真理标准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323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14王仲方(原罗瑞卿秘书)《耀邦与我的两次谈话》,《炎黄春秋》2005年7期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