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当选后开始组班,四方八面传来的是找人有困难的消息。她自己固然形容政府犹如「热厨房」,不少人抗拒加入,她的竞选办主任陈智思也指组班困难不少,形容邀请人加入政府犹如「求人入火海」。陈智思又指现时缺乏制度鼓励有志者服务社会,又没有晋升阶梯,令新任特首要找人出任主要官员以至第二、三梯队极不容易。他认为,目前的情况下从公务员系统找问责官员比较稳阵,因为有能力及往绩可寻。
曾荫权年代黄仁龙叫好叫座
从「热厨房」升级为火海,显见找人加入林郑班子的确不容易;若果未来几个星期再没有进展,只怕林郑及她的左右手会把政府说成是生人勿近的「炼狱」(Inferno)。
老实说,新特首组班说易当然不容易,说难有时也不太难。毕竟社会上有不少唯唯诺诺不学无术如吴克俭之辈,他们因缘际会进入政府建制例如咨询委员会内,对官僚言听计从。若果林郑愿意像梁振英般起用这样的人,组班可说易如反掌,三司十三局局长、副局长、政助一天最多两天就可以全部找到,甚至还有不少人向隅。
真正难的是找到有能力、有公信力能服众的人担任主要官员,像前朝曾荫权年代的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就「叫好又叫座」,既能捍卫法治及一国两制,又保持高民望,不会被指作政治骚的打手。林郑若要找这样高质素的人才可绝对不容易,这当中既涉及政治、制度的因素,也跟个人的作风有关。
当年黄仁龙愿意放下如日方中的法律专业担任律政司司长除了个人想服务香港外,同样重要的是政治气氛与对曾荫权的信任。2007年时经过七年「董建华之乱」及两年休养生息,香港各方面的社会矛盾相对温和,北京最高层对一国两制仍算尊重,港人治港算不变形不走样,中联办没有公然干政,香港的问题主要让香港自行解决,即使涉及中港关系的争议也不会强行把意见压在香港头上。再加上曾荫权本身对两制的分界、对香港的核心价值及制度优势非常坚持,不会自我矮化或让西环变成「太上皇」,有志有能力服务香港的人如黄仁龙自然肯进入「热厨房」。
黄仁龙较早前写的求情信就指出曾荫权如何努力向中央争取由香港法院自行寻求释法,减少法治所受的震荡。这样有承担的特首才容易招揽到真正的人才。
政治精英拒受西环林郑呼喝
林郑月娥所处的政治环境全然不同。经过五年梁振英乱港,香港礼崩乐坏,两制分界几近崩溃,西环中联办官员全方位干预香港事务,北京「强力部门」肆意越境执法以至抓人(李波事件)。这令想服务香港的人担心自己有志难伸,要看西环各级官员面色。
何况林郑本身能成为特首正正是靠西环中联办发功箍票,少了西环的干预之手只怕林郑早已落败。既然西环拥戴林郑上位有功,林郑不管主观上、客观上都难有能力摆脱西环的影响力,更难以期望她不怕开罪中联办全力捍卫两制。香港的政治精英及市民完全明白林郑这先天上的缺陷,他们怎肯轻易加入一个随时要听中联办指令的班子呢?给人家呼来喝去可不是好受的!
从个人来看,林郑也许比梁振英好一点,大概不会看上吴克俭之流,不致像梁振英般用人「一左二窄」,容不下「梁粉」以外的人。问题是林郑本身器量、格局也相当狭窄,事无大小一手抓以外还期望手下的官员全面按她的本子办事,否则随时受责。成为不能说的秘密的「骂哭女AO」就充份反映她的严苛作风。要知道局长、司长已是极高级政治人才,必然有自己的主意及做事方式,不大可能「朝请示晚汇报」,巨细无遗按林郑的意旨办事。当林郑个人有这样的形象时,有能之士自然「远庖厨」不肯入厨房,以免不断捱骂捱训。
既有政治上对西环干政的忧虑,又担心人事上难以跟第一女特首磨合,香港社会精英怎么肯轻易加入新政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