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上月的人大会议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后,内地媒体开始不断炒作有关概念,视之为珠三角地区以至香港未来发展方向。快将落任特首的梁振英为了显示紧跟中央政府的发展规划,为了展示自己仍然有为,赶紧在这几天带领一个香港代表团到「大湾区」内的各个城市考察,据说是要增强香港跟这些城市的联系,为香港找寻新机遇。头号官媒《人民日报》前几天更发表评论文章指香港不要再蹉跎,要尽快上车,不然时不我与,后悔莫及。
制度不同难成经济带
所谓「粤港澳大湾区」究竟具体发展规划是甚么,区内各城市如何整合成一个区谁也没有说清楚,北京官方文件暂时只提出了一个「美丽的远景」,那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美国加州湾区(Bay Area)、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后第四个世界级经济带,并会成为中国高新产业中心。
骤眼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似乎有相当吸引力,有甚么地方或城市不想象加州湾区、东京湾那样充满经济活力呢?问题是粤港区大湾区概念本身有严重甚至难以克服的矛盾及缺陷,勉强整合只会形成全盘皆输的局面,而对香港的伤害尤其致命。
加州湾区、纽约湾区等能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带有多个重要因素支持,包括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及足够庞大的内部市场,但最关键的还是区内的资金、人才、人口、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互补不足之余更可以带来最高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粤港澳大湾区却不一样,其中香港、澳门由于实行一国两制,有本身的边界及独特法律制度,不能任由内地的人口、人才自由流进流出,资金、信息则因为内地的严格控制而不能自由在城市之间流动,特别是信息、新闻方面内地的规管只有越来越严厉,任何官方不认可、不接受的媒体都会被封锁,甚至只能采纳官方渠道的消息。在人才、讯息、资金、人口都不能自由流动下,港、澳跟大湾区其它城市的融合将会相当有限,企业、投资者、专才、管理人员根本难以把它们视为一个经济带,更不要说利用整个区域提升经济效益及产值。
北京不可能放宽规管
当然,这些都是人为的障碍,不一定不能解决。例如把港澳的一国两制及边界大大淡化,让内地城市的人才、人口自由进出港澳,地区的融合便可以大大提升。但这样的做法不但等同取消了重要的国际承诺,不但改变了重大的政策,更会令港澳地区面对难以承受的人流、物流压力,随时把它们压垮。而且,一旦港澳变成跟内地城市如东莞、佛山、广州一样,在资金及讯息上受到严格规限,两个特区特别是香港将会完全失去原来的制度优势,失去作为自由港、自由经济体的独有竞争力,甚至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独有位置。这样的融合实际上跟自杀无异。
要解决这样的樽颈,中央政府得让大湾区内的内地城市跟香港一样任由资金、讯息自由流动,到时候不管在东莞或佛山都可以轻易接触外地信息,都可以不用翻墙就登上facebook或其它全球化的社交媒体;还可以随时把手上的人民币变成外币买卖任何资产或作任何交易。只有做到这一步,「粤港澳大湾区」才有可能变成加州湾区或东京湾区的模样。可惜,让这样大的区域全面自由化势将大大削弱北京的政治控制,并且引发骨牌效应,令其它地区群起要求类似的安排,到时候北京根本难以应付。为免后患无穷,北京显然不可能放宽规管让讯息、资金自由流动,大湾区将因此变得有名无实。
也许,「大湾区」概念想的只是进一步加强基建投资,再多建一些铁路,令区内基建进一步配合。可是现时区内交通运输网络已相当发达,再搞新基建的效益只会不断下跌,总不成再来第二条港珠澳大桥吧!
既有先天缺陷,又出现新基建效益不彰情况,「粤港澳大湾区」实在充满了大白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