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等企业家赤裸裸为红色政权效忠继续引发争议,“断交”事件却不能改变台湾政治“绿肥红瘦”的趋势。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历史终将埋葬”马云们”》,作者陈岳生指出,在中国众多知名的双引号企业家中,即使有重回妈妈怀抱里的任志强(在微博上秀重回党的怀抱),在商言商不谈政治的柳传志,以及被失踪后继续做着中国梦的郭广昌,但像马云这样持续为特色社会主义叫好者,前后逻辑连贯的依然寥寥可数。”这样的马云,这样的任志强,如果按照他们妈妈(党)对’软埋’的定义,早晚有一天历史一定会软埋他们,即真正让社会认清这样一群看似商业成功实则人心溃烂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文章说,马云当下对计划经济的情有独钟,恐怕不仅仅是经济学常识缺失的问题,更大的可能也说明他本身就对国家主义情有独钟。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异常清晰的现实是,这里的国家主义之强盛,无论在经济,还是自由度,更不用说民主,比如最近疯狂的删帖封号,可以说,极权式国家主义从来没有离开过,且灾难也从来没有远离过,并呈现出越来越精细化管控。一方面体制在以更大的压力与能力在打击社会,另一方面所谓的商业领袖或公共知识份子,反其道也在为国家主义从经济或社会理论上背书,使其管控合法化,使其中国式半计划半市场经济不断牢固。
走出邦交国数字迷思
香港《端传媒》发表文章《断交事件后,反思台湾国格主张》,作者宋承恩认为,《蒙特维多公约》国家地位四大要件里,所讲的是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往来的”能力”,而不是实际上与多少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当前台湾国家地位仍处于争议,尚未被广泛承认的前提下,邦交国数字,如同其他”实质国际参与”或”国家实践”(state practice),都构成台湾是否”以国家身份出现于国际社会”(act like a state)的整体证据。
文章说,邦交国不是不重要,而是由国格追求的角度,邦交国本身不是目标。由这次政府与民间的反映,看得出来台湾已逐渐走出过往的”邦交国数字迷思”,值得肯定。但更深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以什么身份被承认”,以及”自我国格主张的困境”两方面。问题是,台湾从来没有在法理上清楚界定自己的国格,而是容让相互矛盾的声明或实践,堆成一堆碎砖瓦,供研究者捡拾–同时容许国格界定的问题,暴露于来自两岸关系、地缘,乃至国内政治情势的摆荡与影响。长期以来,台湾政府对这样的情形不但不 觉得需要精进,反而自诩为”务实弹性”,或推给情势。
两岸论述”绿肥红瘦”?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两岸场域蓝退绿进》,作者南方朔指出,最近的台湾在两岸问题话语上已出现微妙的变化。在两岸这个议题上,由于国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所以过去两岸关系一直是国民党的强项;到了最近,国民党由于内斗扩大,这种内斗已扩及两岸议题。北京对国民党本土派的吴敦义也改变了态度,它不再称吴敦义为”先生”或”您”,而称之为”你”,北京对人的称呼一向有轻有重。
文章说,由于国民党的内斗愈来愈深化,绿和泛绿在两岸论述上就有了机会。绿色阵营以前并无两岸论述,它们除了”反中爱台”,并指责别人”卖台”外,就没有别的说法。蔡英文虽然说法多变,但大众都怀疑她的诚意。但民进党及泛绿也是会变的。当国民党影响力日益缩小,台湾内部的统独紧张就会变小,并因而稀释出空间。
炮打港独邀功
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真假枪炮打港独 邀功岂止梁振英》,作者李平认为,梁振英早前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过去五年面对最大的挑战是处理占中,最难的决定”就是忍”。港澳办副主任冯巍近日一番说话或许揭开了天机。他说,在处理”非法占中”时,驻港解放军成为坚强后盾。原来,梁振英所说的忍,应该是没有出动解放军这块后盾;原来,驻港解放军可以凭藉反港独的演习立功。
文章说,真假枪炮齐轰港独,自占中后已蔚然成风,成为中港官员、御用学者文人邀功请赏的捷径。亲共议员藉有议员到台北出席”台湾国会关注香港民主连线”成立仪式,联署声明炮轰港独与台独勾结。中联办法务部部长王振民就不时有”理论创新”,近日又抛出所谓”香港从来没有独立的政治”。文章质问:如果香港不能发展出一套与中国不同的政治,何来一国两制、高度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