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和人数呈增多趋势。(Public Domain)
中国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和人数呈增多趋势。(Public Domain)

中国最高法院日前发布最新的“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披露,中国大陆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和人数均呈增多趋势,毒品犯罪成为增长最快的刑事犯罪,广东湖南和浙江成为毒品重灾区。有评论人士认为,虽然中国大陆对毒品的管制越来越严格,但毒品走私和贩卖利润大来钱快,令很多人会铤而走险。

据中国媒体财新网6月20日的报道,中国最高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这是该院公布的首个有关中国毒品犯罪情况的白皮书。“禁毒工作白皮书”显示,中国大陆毒品犯罪案件的高发地集中在华南、西南、华东和华中地区。走私、制造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呈加剧之势,零包贩卖毒品等末端毒品犯罪增长迅速,涉案毒品种类呈现多样化。

白皮书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从2012年的76280件增至2016年的117561件,增幅为54%以上;毒品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当中所占的比例,也从2012年的约7.7%增加到2016年的10%以上。毒品犯罪成为增长最快的案件类型之一,增幅是全部刑事案件总体增幅的4.12倍。

在北京的时事评论人士巩胜利先生,就本台记者提出的,为什么毒品犯罪在中国大陆如此快速增长的问题表示:

“管制越严厉,贩卖毒品的利润就会越高,这就会导致一些人更愿意试一试,一些不怕死的人就会冲上去。”

财新网的报道说,中国最高法院的“禁毒白皮书”显示,广东湖南浙江等省已成为毒品犯罪高发地。毒品犯罪已突破以往主要分布于边境、沿海地区的地域性特征,遍及全国所有省份。广东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近年来一直居全国首位,5年来的结案量占全国总量的17 %以上。云南是缅北毒品向中国大陆渗透的主要通道,虽然近年来案件数量增速减缓,但大宗毒品犯罪案件仍然多发,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片剂的缴获量居全国首位;

中国最高法的“禁毒白皮书”显示,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已成为“金三角”毒品走私入境的第二大通道;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受其它省份毒品渗透影响和本地毒品消费刺激,毒品犯罪数量居高不下;辽宁、山东、海南、甘肃等省的毒品犯罪也呈多发态势,犯罪形势较为严峻。

此外,白皮书显示,涉案毒品种类呈现多样化,其中,甲基苯丙胺(包括冰毒和片剂)、海洛因仍居于主导地位,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所占比例不断增长。新类型毒品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涉氯胺酮犯罪所占比例最大,涉甲卡西酮、曲马多、芬太尼、恰特草等新类型毒品犯罪时有发生。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俊就此表示,中国大陆近年来已成为世界上合成化学毒品的最大发源地。中国大陆的很多小型国营制药厂也参与制造合成毒品:

“中国的合成毒品不但向欧洲出口,也想美国出口,中国过去有许多制药厂,连一些小城镇都有。后来这些工厂都开始从事制造合成毒品的生意。中国其实是世界上制造合成毒品的最大国家。”

财新网的报道说,中国最高法的禁毒《白皮书》提到,中国大陆目前面临境外毒品渗透和制毒犯罪蔓延的双重压力,走私、制造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均呈加剧之势。一方面,“金三角”“金新月”及南美等境外毒源地的渗透加剧,云南、广东等边境、沿海地区的毒品走私入境犯罪仍保持高位。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制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合成毒品犯罪较为突出,由以往高发于广东、四川等省份开始向其它省份蔓延,目前在中国大陆的26个省份都发现了制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