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肝癌晚期要求出国治病,能以人道原因特批允许刘晓波夫妇出国的人,自然只有习近平一人。而习近平出席20国峰会被认为是西方国家领袖力劝中国主席习近平“高抬贵手”的最好时机。8月9日20国峰会结束后习近平已经回国,刘晓波何时能出国的问题接踵而来成为新的关注点。
所有关注刘晓波夫妇命运的人一致认为:20国峰会世界级领袖云集,西方国家领导人中总会有几个能在会见习近平时私下要求他尽快放行刘晓波夫妇,其中的美国总统和德国总理,是人们寄予更大希望的人。美德领袖面对习近平时,他们提到刘晓波了吗?有人相信,有人不信。
一种乐观的信息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峰会间与习近平有多次谈话机会,她也多次提到了刘晓波。这种无法考证的小道消息和推测继续折磨人们的神经,直到习近平高抬贵手的那天。而过去一些年中,有关中国人权敏感人物事件的外交交涉,有时能在西方国家领导人举行记者会的问答中得知一二。但今天的西方国家记者是否把刘晓波命运列入了他们的问题表?直到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报道。
一种悲观的信息,虽然没提出确凿证据,但登载在海外中文媒体博闻社的网站上,该媒体发自汉堡的评论说:“与会的各国首脑们,似乎都“给足了”习近平“面子”;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竟然没有一人当面向习近平询问有关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病情。 20国首脑没能“换回”刘晓波的“自由”;从这一层面而言,2017年的“地狱”汉堡,“上演”的,也无疑更是史上“最失败”的一届G20峰会。”
居住在德国的中国资深媒体人长平撰写一篇评论,题为“当刘晓波在与世隔绝中死去”,他指出:在无论拯救病危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还是改变中国的专制体制,很多人都相信”私谈”更有用,甚至认为公开施压会适得其反。二十年来,欧盟诸国与中国的人权对话,也采用悄悄 进行的方式,这被称为”静默外交”。而德国学者凯特琳・钦佐巴赫(Katrin Kinzelbach)对1995年开始直到2010年的欧盟与中国人权对话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静默外交”对中国人权的正面影响微乎其微。这种途径不但未能达到预期成果,反而让中国政府更加蔑视人 权,敷衍对话,反制质询、批评和建议。
也许,确实没有多少外国首脑在20国峰会上力劝习近平同意放行刘晓波,但这期间却有不少西方媒体高度赞扬刘晓波,同时狠批西方国家放弃原则向中国屈服。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7月8日在该报发表题为《刘晓波历尽磨难,他人才得享自由之光》的公开信称:“亲爱的刘晓波,您可能是我最钦佩的人。您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曼德拉(Nelson Mandela),但您的结局却和他有着骇人听闻的差别。曼德拉最终成为南非总统,您却最近才从中国的监狱转移至医院,并且仍然处在监控状态之中。您的妻 子说,您的肝癌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而中国政府残忍地拒绝允许您赴国外就医,以挽救您的性命。”
英国《卫报》7月9日则在题为《随着刘晓波的逐渐消逝,他关于中国改革的希望也正在死去》的文章中说:对于刘晓波反对了如此之久的中共而言,他的死很合宜,这会使得他消失为一个谜,也没有明显的继承人。今天的中国所受到的钳制是毛泽东逝世以来最为严厉的。即便是一些没有明显的政治议程的抗议,例如女权主义者抗议性骚扰,也会被无情地镇压。国际社会也屈服于北京的愿望,国际社会对刘晓波的支持也缺失的很扎眼,沉默也是如此。即便是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所在国,也对刘晓波的疾病沉默,或许这是受到了与北京新的关系的影响。
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亲爱的特朗普总统:请让刘晓波作为一个自由人死去》的文章说,中国政府没能够尽早地诊断出这位最著名的政治犯的病情, 直到癌症到了晚期才发现,以至于任何有意义的治疗都太晚了,这真的非常让人不安。
文章还说,随着中国的国力以及影响力的上升,西方民主国家选择将一些他们认为更为重要的利益放在所谓的价值观之前。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领导的白宫淡化中国的人权问题,他不愿意帮助刘晓波(他的诺贝尔奖得主同伴),这点十分明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奥巴马只在公开场合提到过刘晓波案一次,不管他在私底下所了什么,那显然都不会带来影响。与此同时,他还拒绝同134位诺奖得主一起写联名信给习近平,也没有公开谴责刘霞被软禁一事,甚至还威胁否决一项参议院通过了的、将中国大使馆前的路命名为“刘晓波广场”的议案。文章说,美国拒绝给予刘氏夫妇帮助相当于给了习近平镇压国内异见分子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