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国当代政坛及企业、金融各个领域,打江山一代的红色后裔大批接班,掌控共和国重要命脉。这一切都有赖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元老30多年前深谋远虑的谋划安排。《新史记》37期发表重要文章揭示了这一历史秘辛。这次节目,我们请明镜集团总主笔高伐林来做一个介绍。
法广:中共打下江山的那一代,是什么时候对培养自己的子女产生紧迫感的?
高伐林:中共建立政权之际,开国元勋们都在30出头到50岁上下,都还算年富力强,权力交接问题还不突出。毛泽东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全党要重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一代新人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但那个时候,他们是从广义上普遍号召“争当接班人”;经过文革之后,元老们一来年事已高,中共1982年开十二大时,邓小平78岁,陈云77岁;二来受到底层民众的猛烈冲击,对造反派心有余悸,他们多次说过:王洪文、蒯大富这些人有年龄优势,我们拼不过他们呀,那么,“让我们的子女接班不会挖祖坟”。这一期《新史记》发表阎淮的回忆文章,披露了他们的长远图谋。
法广:这位作者阎淮是什么人?
高伐林:阎淮也是个“红二代”,文革前考入清华大学,1982年8月被陈云办公室安排,调进中组部刚刚组建、李锐担任首任局长的青年干部局。最近他出版一本回忆录《进出中组部》,谈到在青年干部局的工作经历:成立这个局,就是要加紧发现、遴选和提拔他们信得过的新生力量,同时要防止、清除文革中的造反派。閻淮在那里工作的几年,正赶上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共几次新老交替。他当时年龄轻、资历浅、级别低,然而代表的是号称“天官第一部”、掌管官员仕途的中组部,权力很大,他考察了一大批待提拔的后备官员,其中有一大批后来成为正国级、副国级、省部级领导人,像习近平、张德江、李长春、吴仪、李铁映、张立昌……他披露了中组部如何贯彻实施元老们的意图。
法广:元老们的意图是什么呢?
高伐林:简而言之,两句话,第一句:要严格把关,决不能让文革造反派“混入”后备干部队伍,重新掌权;第二句:要掌握政策,决不让自己的子女“红二代”被当成“三种人”,仕途受到阻碍。
法广:“三种人”的意思是什么,指的是哪三种人?
高伐林:“三种人”是当时一个特定的政治概念,指: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定为“三种人”,就像过去定为“地富反坏”一样,意味着划进敌对阵营,属于控制对象。阎淮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对文革期间大学生造反组织头头“记录在案”工作,这就是社会上清理“三种人”在大学里的翻版,只不过这些头头文革中都是青年学生,所以就不给处分了,只是由学校通知其现在工作的单位,记录在案,也就是说,他们未来的提拔重用就没戏了。
法广:打击面有多大呢?
高伐林:不小。阎淮因为离开中组部时按照规定交回了文件和工作笔记,记不住具体数字。但他是清华校友,得知母校被“记录在案”者为58人。一所大学就这么多,全国各大专院校加起来,数字也就很惊人了!
阎淮讲过两个例子,一个例子,说明中共元老们的政治意图是什么;另一个例子,说明所谓注意政策是怎么回事。
法广:你介绍一下这两个例子吧。
高伐林:第一个例子:阎淮代表中组部主持北京各大学领导干部“记录在案座谈会”,清华一位领导提问:“红卫兵推倒古迹建筑‘二校门’,贺龙的儿子贺鹏飞是否要‘记录在案’?” 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意义:1966年血腥“红八月”,带头“扫四旧”、随意打死人的多是高干子弟,难道不是货真价实的“三种人”“打砸抢分子”?
法广:中组部怎么判定呢?
高伐林:阎淮私下对这位领导交底,说了句大实话:“老人家们此举专为整治批斗他们的造反派,岂能拿自己子弟开刀!”他回去汇报之后,中组部办公厅马上通知北京市委组织部并转发全国各大学:“文革初期保守的老红卫兵不是造反派,其头头不属于‘记录在案’范围。”后来陈云对高干子弟孔丹来信,做了同样的批示:“这些红卫兵不属于‘三种人’,其中好的还应是第三梯队的选拔对象。”对犯有打砸抢罪行的“红二代”大开绿灯,才有了他们今天的炙手可热。
法广:第二个例子是什么呢?
高伐林:我们知道,文革中各地、各单位的造反派,虽然都是响应毛泽东“造反有理”的号召揭竿而起,但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有较激进的,也有相对温和的,有些造反派并未参与打砸抢。清华大学温和派造反组织“四一四”的头头陳楚三,应中组部官员的要求,写了一篇介绍文革情况的文章,强调他们与中央文革支持的蒯大富一派作斗争的。这篇东西后来也送到陈云那里了。
法广:陈云对这个问题怎么表态呢?
高伐林: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领导应该告诫“注意政策”,注意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陈云表态让人大跌眼镜:在他眼中,凡是造反派,全是一回事!他在刚才说到的那个批示后面紧接着就说:“像陈楚三这样的人要特别警惕,绝不能让他们混进第三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