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港人都为我们的法治感到自豪,因为香港是全球华人社会中司法制度最为完善的地方,亦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之一。然而,近日有两个国际研究机构发表的报告均显示,香港在司法体系的排名较去年下跌,菲沙研究更表示关注内地对香港的干预,可能最终导致香港失去以往的优势,尤其担心会对法治方面带来影响。

 

就这些重量级的负面报告,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响应时强调:「从客观事实来说,香港的司法独立在过去一年,并没有受到任何丝毫损伤。」至于针对「主观观感」,他会加强向本地人士和外国社会沟通。按袁司长的说法,似乎根本不认为特区的司法独立有受损,而评级下降不过是沟通的问题。

 

显然,袁司长欲将中共治港者和自己的责任彻底推卸。但众所周知,正是北京冲击法治的言行,加上袁司长等特区高官的奉迎,才会导致特区的司法独立排名下跌。

 

2014年,国务院以七国语言发表的《白皮书》,表明中央政府对特区拥有「全面管治权」及「监督权力」,「各级法院法官」都必须「爱国爱港」、「对国家效忠」,而且履行职务时必须「承担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以及「接受中央政府……的监督」,以「体现国家主权的需要」。袁司长非但从来没有指出《白皮书》的不是,更是反过来护航,称《白皮书》「旨在有系统地阐述及总结『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落实的情况」,并非干预特区的司法独立或法治。

 

硬推一地两检 引入一国一制

 

此后,治港者更因应《白皮书》,作出不少冲击司法独立的言论,例如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在今年5月指出要「以强大的法律武器……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认为中央对特区「法定公职人员……负有监督责任」,并提出要在港「制订和细化」中央权力的法规,包括「基本法解释权和修改权」。而袁司长则总是照单全收,毫无异议,因而使外界对特区的司法独立早已产生怀疑。

 

何况,身为律政司司长,本应致力维持政治中立性,以捍卫法治精神及司法独立为己任,但袁国强经常「不务正业」,多次牵涉入公职上的利益冲突,如在2013年,加入政改三人小组这项非其份内事的政治工作,全力协助推销假普选,间接导致人大常委会在2014年作出8.31错误决定,因而引起雨伞运动。而这项政治工作,导致律政司其后起诉雨伞运动参与者时,均遭质疑是政治检控或秋后算账,就如近期牵涉三位年轻政治领袖黄之锋、罗冠聪和周永康的案件,便传出袁国强是推翻高层检控人员的建议,坚持要申请复核刑期,所以末代港督彭定康早前访港时,也公开批评他此决定是出于政治考虑。

 

另外,据称袁司长是为了硬推高铁「一地两检」方案而短期留任。「一地两检」方案是在高铁西九龙总站(即特区范围内)引入「一国一制」,既彻底破坏特区的法治,也令一国两制形同虚设。律政司司长理应全力反对,但他反而是主导硬销。由此观之,众多「客观事实」已摆在眼前,律政司的公信力一再被他严重损坏,试问外界对特区司法独立的信心又岂会不受影响呢?

 

我们素来强调──公义不仅要做到,更要昭著地彰显出来,使其有目共睹。(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 but must manifestly be seen to be done.)可见特区的司法独立排名下跌,袁司长绝对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