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听到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以「需要更多时间准备」为由,拒绝出席下周一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会议,交代其僭建丑闻时,我真的很怀疑,曾将事件归咎自己「政治敏感度不足」的她,究竟有没有认真想过提升其「政治敏感度」。

 

由僭建升级至诚信问题

 

是的,她没有拒绝到立法会交代,也答应了出席下月底的例会。不过,无论是建制派或民主派,都认为她应尽快到立法会解答议员的疑问。民主党议员涂谨申批评郑若骅不尊重立法会,不把握一个重要的时机尽快向公众澄清相关事实,质疑她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委员会主席的梁美芬则表明担心,若问题拖至二月底,会影响《国歌法》、一地两检立法工作的开展。

 

郑若骅甫上任即被揭发寓所僭建,至今刚好两星期。其间,她仅召开过两次记者会,先后解释「买嗰阵已经系咁」、「工作太忙」、「政治敏感度不足」,「冇为意」僭建问题等等。但《苹果》找到其按揭文件,显示她讲大话。作为她上司的林郑月娥,也不得承认郑的解释「好似系匪夷所思、难以想象」,最后只能推说「但如果呢个系事实,就惟有系事实」,又重弹「热厨房」旧调,说担心日后再无人敢加入政府。(讽刺的是,当年梁振英被问及家中僭建物时,也曾以「厨房变得越来越热了」来开脱)。

 

过去两星期的事态发展,已清楚显示郑若骅一再错过解释以至解决事件的时机,结果让事情由僭建问题,升级至其能力问题,甚至诚信问题。但她依然故我,连纵横官场几十年的林郑月娥,也没提醒和协助她尽快化解危机,任由丑闻及衍生的疑团继续成为阻碍她履行公职的最大障碍,现在竟还想再多拖一个多月。

 

文过饰非是致命伤

 

虽然近日传媒没有再大篇幅报道,但不代表事件会不了了之。例如,香港大学法律学者张达明自行翻查数据后,在社交平台出帖提出,以当年的市况,「似乎没有甚么合理的原因有人会在2008924签署买卖合约,以2,600万元购买在2007年底只是值少于1,300万元在屯门的一座二手独立屋(注:潘乐陶于楼价大幅度攀升4年后的2012年,也只是需要用2,700万元购买相连而面积相等的独立屋)。」张质疑:「究竟郑若骅与上一手业主是甚么关系?为何会以似乎绝不合理的价钱购买该独立屋?会否有人串谋抬高价钱以藉着按揭套取现金?」

 

 

旧的问题未解答,新的疑团又出现了。究竟需要时间准备些甚么呢?奉劝郑女士,律政司长知法犯法牵涉的是诚信问题,不是万宁婆婆事件引爆的公关危机,更何况就算是后者,也从反面引证了文过饰非才是面对公众的最大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