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60块一天的高价我可以忍,不能忍的是今天发现访问因特网时用的居然还是国内的局域网,”一位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在网上吐槽。

 

临行前,他开通了中国移动的数据国际漫游,可是到了当地还是无法登陆脸书、看不了“油管”,连谷歌地图也不能用。

 

底下留言的网友怪他后知后觉,原来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海外漫游服务早就有同样的问题。

 

“本来漫游就是传回运营商的,”一位网友解释说,“因为你SIM卡对应的密钥在移动那里,漫游地运营商没有。”

 

另一位网友说得更直白:“肉体在墙外,手机依然要翻墙。”

 

星期一(72日),美国商务部以担心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为由,建议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拒绝中国移动进入美国开展业务。随之而来的,是美国主流媒体对这家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更多的审视。

 

星期三(7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艾萨克·斯通·费希(Isaac Stone Fish)以“中国公司在美国审查网上内容”为题报道了中国移动用户无法在海外自由访问互联网的遭遇。

 

一位经常到美国出差的中国记者对该报说,一次,她费了好一番周折才找到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朋友,因为她的VPN坏了,而中国移动的漫游服务又禁止她访问谷歌地图。另一位名叫May Sun的上海分析师估计,中国移动大概从四、五年前开始了在美国的内容审查。

 

“中国大陆居民长期以来受制于复杂而令人窒息的审查制度”,报道说,“作为中国崛起的后果,最近,在美国的中国公民,包括美国人,现在都面临更严厉的审查、或自我审查的压力。”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长期研究中国覆盖最广的即时通讯软件软件微信,曾发布多份报告披露微信的内容审查机制。

 

“公民实验室”研究员阮洋在2016年的一次采访中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大陆用户即便到了海外,更换了的绑定的手机号码,审查仍然会跟随他们到海外。”

 

阮洋还说,微信对中国大陆用户和海外用户采取“内外有别”的政策,但是海外用户并非完全不受审查影响。如果一位海外用户在聊天时发送了涉及“六四事件”、“中国领导人”、“西藏问题”等敏感词的信息,中国大陆用户根本无法看到这些信息。

 

虽然明知道使用微信等同于将自己置于中国政府的监控下,一些海外用户依旧照用不误。

 

“一方面我超级在意隐私这回事,会用SignalTelegram等应用,另一方面我又总在微信上,”一位在香港居住的外籍人士在推特上说。

 

而这,恐怕正是中国的威胁所在。

 

“中国的威胁在于美国人会慢慢习惯生活在中国的世界。在那里,审查和限制言表达自由是可以接受的常态,” 《华盛顿邮报》记者费希写道。

 

他说,中国在美国的影响力与俄罗斯有很大不同——更难量化、更老练,也更具危害。

 

那位在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说,后来他向中国移动的客服反映了在海外无法访问脸书和谷歌地图等网站的问题。中国移动退回了50%的漫游费作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