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移民难民署与慕尼黑地方的外国人管理局出现了沟通失误,导致一名原本要在4月3日出席听证陈述理由的避难申请者在同一天被遣返。这名被遣返回中国的难民是一名维吾尔人,其律师称,当事人现在音讯全无。

Flughafen München (picture-alliance/dpa)

慕尼黑机场

(德国之声中文网) 今年3月29日,联邦移民难民署给这名现年22岁的维吾尔族中国籍政治避难申请者写了一封信:”请务必在4月3日上午9点30分参加此次政治避难申请听证。”按照计划,这名维族小伙应该在当天陈述其再次申请政治避难的理由。然而,他却没能准时参加此次听证:就在4月3日清晨,他被强制遣返、押送往中国。

根据德广联的独家调查,德国的不同行政部门间出现了沟通失误,从而导致了这次明显非法的强制遣返。联邦移民难民署曾经给慕尼黑地方外国人管理局、县行政处等部门发送过传真,告知了4月3日的听证会安排,然而这份传真却没有被接收到。县行政处称,尽管事发后花了大力气寻找,这份传真至今依然没有找到,”很遗憾,虽然当事人提交了有效的再次避难申请,但他却依然被遣返。慕尼黑外国人管理局绝对没有故意去限制这名遭到遣返的外国人的权利。”

联邦移民难民署则对德广联表示,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遭到强制遣返,从法律上而言是”绝对不允许的”。

Symbolbild BAMF (Getty Images/S. Gallup)

德国联邦移民难民署

遣返后可能已被羁押

近年来,中国新疆地区频频发生暴力袭击事件,中国当局也随之加强了对维吾尔族等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族群的压制。长年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德国学者阿德里安·岑茨(Adrian Zenz)指出,维吾尔人目前正在中国遭受严重的政治迫害。”许多维族人没有经过正常的司法程序就被送入了政治改造营,因此将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遣返回中国的做法,从人道主义角度而言令人难以理解,这种做法也非常不负责任。”

德国联邦政府人权专员考夫勒(Bärbel Kofler)也对德广联表示,鉴于当前的形势,将维吾尔人遣返到中国是”不合理的”。德国联邦议会德中关系小组成员、绿党籍议员鲍瑟(Margarete Bause)则强调,”这起非法遣返事件就是一桩丑闻”,此事”攸关生死”。

这名误遭遣返的维族小伙的律师博格曼(Leo Borgmann)则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自从4月初被遣返后,当事人音讯全无。他猜测该维族小伙很有可能已经被中国当局拘押。

München Ausländerbehörde Kreisverwaltungsreferat (Tilo Mahn)

慕尼黑外国人管理局

避难申请屡遭驳回

博格曼透露,这名维族当事人2013年初抵达德国时,尚未成年。随后,他首次提交政治避难申请,但是被驳回。

根据德广联掌握的资料,维族当事人2013年初是先辗转抵达了土耳其,然后再乘飞机来到了德国,随后申请避难。据其本人称,他是”从中国的拘押地逃亡出来的”。联邦移民难民署的文件则显示,当事人声称担心会遭到迫害,但是却没能提供可信服的依据,因此首次避难申请被驳回。该机构还指出,在首次听证时,当事人还一度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首次避难申请被驳回后,当事人曾向慕尼黑行政法院提起上诉,但是也在2016年2月被驳回。


负责外国人管理局事务的慕尼黑县行政处处长波勒(Thomas Böhle)也对德广联承认,当事人今年3月提交的再次避难申请,按照法律本应能阻止遣返;县行政处现在将与联邦移民难民署一同探讨如何改善跨部门合作与沟通机制。
律师博格曼说:”今年3月,已经接到遣返通知的当事人,再次申请了政治避难,这本应该能够暂停遣返程序,但是,我作为律师,一直到他被送上了去中国的飞机后,方才获知强制程序竟然已经启动。而且,这个时机也很不巧:遣返当日,正好是复活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而且是在清晨。”

531名中国人申请德国政治避难权

根据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UNHCR)的统计数据,2017年,共有31296名中国人逃往其他国家申请避难,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峰。其中,有531人在德国首次申请避难。同年,德国共批准了191例中国籍难民的首次政治避难申请、驳回了1131例,通过率为14.4%。而德国对于再次申请政治避难的中国人,批准率也差不多,2017年该数值为16.8%。

根据欧盟的相关难民法规,各成员国可以将部分国家定义为”安全来源国”,来自这些国家的避难申请者,其审核程序会被简化,一旦被驳回也会被加速遣返。欧盟法律规定,只有拥有行之有效的民主体系、没有政治迫害、没有非人道刑罚、没有暴力威胁、没有武装冲突的国家才能被定义为”安全来源国”。因此,德国并没有将中国列入”安全来源国”,中国籍避难申请者的材料会得到详尽的核查,即便首次申请被驳回,也有足够的时间提起申诉、提交再次申请。

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只有保加利亚将中国列入”安全来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