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本叫《中国不高兴》的书在市面上大卖,在网络上热议,作者为中国民族主义领军人物王小东等人。正如封面所题的“为国直言,替天行道”等字句传达的意思,该书致力于说明强大后的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变得更强硬,如何有条件地同西方决裂,同时,对国内的所谓精英知识分子也进行了一番讨伐,对民间盛行的民族情绪则加以高度赞扬。
赞扬者以为它是一部振聋发聩的激情之作,“直言内政外交,是谏言国策”;而批评者则把它看作一部既无历史意识也无现实体察、既无逻辑思维也无人性关怀的《意淫大全》和《暴民手册》。尽管坊间对此书评论不一,但它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至少是商业上的,在不少书店此书刚上架便一售而空,证明民族主义在政治范畴之外,仍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标签。
在大致翻阅过这本书之后,我对作者们把今后中国的国家利益以及强大过度寄托于强硬的外交路线、向西方摊牌之类的观点很不同意。这倒不是因为作者观点与我国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长期外交路线方针相冲突,也不是因为强硬民族主义诉求有损大国风范,这些都尚在其次,而是我以为,要论及“国家运程”这么重要的问题,所谓民族主义情绪压根就不应掺和其中,中国未来能否进步、强大,关键不在于“中国是否高兴”,而在于“中国人是否高兴”,直白说,就是中国的强大与否不在于强硬外交赢来的自豪感,而在于民生进步带给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如果你认同前者,那么你可以先无视普通中国人是否高兴,而去致力于民族主义的兴盛;如果你认同后者,就应该重点关注普通中国人是否高兴,以及如何使他们高兴。
我想,对于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他们的高兴大部分应该来源于日常生活,比如,贩夫走卒能和谐摆摊赚钱而不被城管骚扰他会高兴;比如,打工男女可正常养家糊口而未遭遇血汗工厂他会高兴;比如,经理老总可合法经营而不必去行贿送礼;比如,下岗失业职工可以有一份足以维持生存的保障;比如,能看得起病,上得起学……
最近有一部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的电影《高兴》在热映,讲的就是一个名叫高兴的小百姓的幸福故事,他的“高兴”是驾驶着自制的飞机飞上西安城的天空,做一回“人上人”,民族主义跟他的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我相信,对于当下中国的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所谓民族主义都是一种奢侈品,都没有地位或者居于次要地位。但《中国不高兴》一书却把民族主义置于国运所系的重要地位。
13年以前,有一本书叫《中国可以说不》,也曾经轰动一时,该书也是把中国之未来与对外的强硬态度紧密联系,认为应该对国际社会多说“不”。13年过去了,中国一直在贯彻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少出头,少说不,同时我们的社会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这足以证明,所谓对外关系——包括政治交往、文化交往、经济交往等——里的说不说“不”实在无关紧要,紧要的是把与的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情办好。
当然,严格讲,说“不”确实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那不是因为中国说了多少不,而是因为普通中国人有了更多说“不”的权利,体现的是我国政治的昌明以及民生、民主的进步。
如果《中国不高兴》的作者真的怀有“抽丝剥茧驱妖娥,敢为今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就国家根本利益讲,是不是应多关注下如何“使中国人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