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正想转发这个帖子,眨眼间手机“失灵”。再点微信,显示“该微信账号因涉嫌传播恶性谣言……”明白是被疯号了。
微信一下子被消失很不习惯。和被宅在家的感觉差不多。被宅被疯,双“被”叠加,颇有又瞎又聋之感。好在这两年听惯了朋友们被疯的故事,看惯了不少朋友在微信上瞬间消失,然后又在某天重新露面。假如没有这些“前赴”者,猝然被打成“后继”人,不定还会瞎想以后会不会遭……病毒期间啥事不能发生?好在被疯时间到第二天晚上8点半为止,只有一个昼夜24小时,到时候申请重新开疯即可。和被疯几天、十几天、几个月的比,很“幸运”了。如果和被“永久疯号”,也即被消失的比,简直得向专干这行的“隐身人”感恩才是!
定下心来,猜想被秒疯的原因,会不会因为帖子事涉文G中的著名教授冯友兰,因而被“隐身人”认为有影射当今“冯友兰”之类“死鬼,天都快亮了,还尿了一床”的“大知识分子”?不对啊,这贴还没发出去呢。
到底哪条帖子瘙了它们的痒处?会不会是遇罗克?遇罗克甘冒杀头的风险,在鬼魅横行的告密时代举起反血统论大旗、痛揭反文明疮疤,这样的英雄当然是“隐身人”眼中的敏感人物。在英雄面前,见不得阳光的它们自愧形秽,焉能善罢甘休?还有个帖子也有可能,那是二人对话,大意为,其一说自己为朋友“两肋插刀”,甩了多少多少两银子给朋友撑起。其二说,钱再多买不来友谊,买不到人心。本来这人是在给那人点赞,但也有可能被认为是在讽刺。当然也可能被认为是幽默。但是,天知道“隐身人”懂不懂啥叫“幽默”?
疑心生暗鬼,这么一猜测,就觉得条条帖子都可能敏感、都可能瘙着了“隐身人”的G点。遗憾微信已经被疯,无法弄清楚到底哪条惹了祸。整你,但不让你明白为什么整你,这是它们的高明之处。心中不由暗骂“隐身人”不是个东西!
不爽之际,突然眼前一亮:一下子明白了为啥那么多人鄙视“隐身人”,并且不乏对它们破口大骂的人——
“龟儿子做这些缺德事不得好死!”“格老子。瞎眼睛,断手杆,死娘死老子遭报应!”“狗ri的,生的儿都不得长屁眼儿!”……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赤裸裸的痛骂很不文明。不过,成都人对这样毫不掩饰的痛骂却有个相当文明的词儿,叫“喜骂”!喜不喜当然可以另说,但敞开心胸,真心诚意,不撒谎不隐瞒真实想法地骂,不正是成都人响应《人民日报》(记得大概是这家报纸吧)“说真话”的号召么?
此前,某些不招人待见的死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的人不都在骂么?心毒手辣打手的死了,权势遮天的坏蛋死了,惯于撒谎的骗子死了……不管咋死的,都骂。
譬如,明知惯于撒谎的死于癌症,但并不确知死于喉癌,硬要骂人家:报应!专门说慌骗人,活该得喉癌!昧良心的人当然活该遭报应,不然,“为人不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咋能够流传到今天?但报应应该“现眼现报”落在当事人身上,不应该错怪人家父母、后代。当父母的虽然有“教子不严”之责,但不应该被连坐。当后代的“出身不由己”,更不应该被连坐。
想着想着头脑清醒过来,明晚8点半怎么申请?自己玩微信是只“菜鸽子”,弄不好晚上哪里去求助?于是马上短信向有经验的微友请教。结果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说很简单,照猫画虎按“隐身人”指导一步步操作即可。一说很复杂,必须另外一个手机号,还要请人担保,等等。如此南辕北辙我倒庆幸,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到时不正好可以“应对自如”么?
为了保险,第二天还专门去大门口手机商店请教。卖手机给我的小伙子热情接待。他的回答也是:“很简单,照提示操作就行了。”这话等于给了我双重保险。心里踏实了。回家坐等晚上“8点31分零9秒”的到来(见上图2)。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看起来算得“天衣无缝”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如我所愿。第一步倒是“很简单”,第二步就“很复杂”——“隐身人”真地指示必须另外向它们提供一个手机号。老婆的号记得最熟,于是立即填入。对方显示:不行!
怎么办?脑子高速旋转,第一反应是夫妻俩容易“共同作案”,人家的“大数据”就是为这个准备的,哪容得“蒙混过关”?马上调整对策,填入侄女的手机号码。这下行了。接下来第三步,应该“一帆风顺”了吧?才不。真这么简单,“大数据”还叫“高科技”么?这一步,“隐身人”叫用另一个人的手机号编辑它们规定的短信,然后把这个短信发给它们指定的号码。
本来,这项操作很简单。奈何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不一定简单。东操作西操作,就是操作不好。直到操作得自己丧失了信心才作罢。于是,今天只好去向手机店的小伙子求援了。
因为昨天专门求教过,小伙子接过手机,三下五除二,通了。最多不会超过3分钟。我吃了一惊:真的这么简单!咋昨晚我就是弄不好呢?小伙子的回答令我汗颜:“你短信回错了得嘛!”
原来,昨晚急着开通,按“隐身人”的规定给它们发短信时,慌忙中把它们给的“验证码”写错了。致使原本昨天晚上就可以“重新申请”开通的微信到今天才得以开通。在年轻人面前,不得不承认,老了!70岁该过气了,不服气咋得行呢。
沮丧自是沮丧,但沮丧之下想起近年来流行的一句话,又顿感安慰:“如果没有被疯过,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玩微信。”看看四周玩微信的人,深感此话经典。尽管玩法多多,归结起来确乎不外“好意思”与“不好意思”之间:
好意思玩:玩着玩着突然被疯—向它们申请开通→接着玩→再被疯→再申请,循环往复。一直玩到“隐身人”消失,迎来晴天丽日,终于可以自由自在,不再有惊恐随时降临。
不好意思玩:玩得灯红酒绿“岁月静好”,“隐身人”不屑光顾。或者干脆不玩,免却烦恼。
想来也是,它们闪出个“违法”“违规”“404”就把你消失掉,你还得惶惶然反省自己到底哪里违法违规,断难去反思它们到底合不合法?它们到底凭什么说我们“违法”?它们弄得我们无所适从,为了不被它们疯号删帖404,被迫用“疯”代替“封”,甚至生造出“皿煮”“人quan”之类莫名其妙,破坏祖国文字纯洁性的字眼。
如此种种,到底谁在违法?底线究竟在哪里?
谢显宁 20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