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店子为四川方言,即路边小店。 店内,既可食又可宿。
不要以为路边小店即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茅草店,在四川,即使是大山中的幺店子,也有比较简陋的篾笆屋。
川西童谣:”楼上的客,楼下的客,听我幺师办交涉:要屙屎,有草纸,不要撇我的篾笆子,要屙尿,有夜壶,不要在床上画地图。“
1968年,我曾爬山路到西岭雪山腹地,芦山县大川镇去扛楠竹回队建房屋,而在山中见到没有加入“人民公社”的单干户。
他们虽然身披兽皮,但红光满面。不像山中的公社社员一脸菜色还衣衫破烂。
许多山民有布票却无钱买布,我曾目睹山民,夏天在家中就不穿衣,难怪当年赫鲁晓夫说:中国人“三个人穿一条裤子”。
那时,不仅全国山河一片红,还全国民众缺吃少穿。
单干户以打猎为主,也种些洋芋和蔬菜。主要的狩猎对象是高山牛羚,山民们称为野牛。兽皮可以卖给供销社,也可以换盐或粮食等生活必须品。个别的狩猎人甚至不知道朝代或时局的变化。
大川镇就有一家幺店子,不过店内的篾笆床上臭虫很多,完全不能入睡。
毛泽东思想广播站却深入了山乡。不仅白天叫喊,甚至半夜也会一阵呼声,说需要去保卫毛主席。
在大川镇供销社,我买到了当时市面上凭票才供应的牙膏和肥皂。可见山民就不用这些“非生活必须品”。
我还去观看了地震形成的地沟和改道的河流,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山河滩上,感受到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份荒漠。
1997年出国前,我又去西岭雪山。不是为了赏景,而是去向老友熊德雄告别,他当时在䢺江煤矿工作。
汽车在䢺江矿区的花水湾和天宫庙一带转了几圈,也没有找到熊德雄。我只好黯然而返。从1963年开始我俩一起闯荡江湖,友谊保持了55年。
当时,我看到西岭一带的变化,山民们告别了赤贫,吃饱了洋芋烧牛肉。
估计四川的幺店子已逐渐消失,但关于幺店子的风趣童谣却流传下来。
也许,外省的网友不知什么是”幺师“,这里可以解读成店主或店小二。同店主摆摆龙门阵,旅途中的落寞便尽行消融。
当年的一些四川人,因为穷,用篾笆子代替手纸,不仅不卫生,还可能划破屁股。
但愿后世的人们,不再回到那个荒唐的年代。
2020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