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这种题目,就说明我们还没缺粮,这种题目给人的感觉就是吃饱了撑的。
这当然是笑话。但显然又是一个大话题,是吃百姓的饭,操总理的心。
不过你不要想得那么大,题目中不是还有一个“点”吗,咱就说那一个“点”。
中美的“关键点”在哪里?当然不是单向的,既有美国的关键点,也有中国的关键点。
但凡实事求是,不骗自己,我们比美国更急于求“合”,或者说我们更不愿意看到中美关系脱钩,否则我们一些人的很多话就不用讲了,因为看得出,美国政客分明是拉了架势要与中国脱钩,你也从没听到有哪个美国政客在中美关系方面说句“软话”。他们像是铁了心。
我们不能自欺欺人,说那是极少数美国政客的意思,不是美国大多数的意思。要知道美国重大决定都由国会参众两院议员投票决定,而议员又都是人民选举的,他们只拍人民的马屁。当然少数政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再说一遍,我们不能欺骗自己,否则会害了我们。
这些天我们一直重复一句话,那就是中美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从客观上说,肯定是这样。要“斗”没有不伤的,再强大,也免不了。这里弄个不恰当比喻,如果两个女人打起来,或一男一女打起来,其中一方力量很弱但意志很坚强,往往在对方身上也能看到被手指挠伤的印痕,这种女人很可能在打斗时还会说一句:是虎,老娘也喂你一口!
可不论意志多么坚强,如果强势一方动真格的,弱势一方还是要吃亏甚至吃大亏。“俱伤”不假,但强势一方,第一“伤”得轻,第二不仅能承受,很可能完全不在乎。而另一方就“伤”不起。我们现在要有勇气承认“伤不起”;如果能承认,就还有希望。
美国是下了决心要与我们脱钩,但下决心与真正实现还有距离,因此也就还有不让美国实现他们“决心”的时间和机会,只是这时间和机会我们不能再浪费了。
那么“关键点”在哪里呢?对美国而言,就是他们不再信任中国,认为对方说的一切好听的都不可信。事实是否如此,我们说了不算,要问美国,我们不能代替美国的感觉。你给美国是一种什么感觉,他们就相信那种感觉,你事后再解释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这有没有我们的问题呢?我想肯定有。这就是这些年我们的所言所行,有时候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做得痛快,甚至骂得痛快,根本不顾人家的感觉感受,说得再难听一点,把人家当空气一般,有时候甚至到了想怎么骂就怎么骂的地步,骂人家是“人类公敌”是“骗子”,“比病毒还病毒”。你想,人家听到会是什么感觉什么感受。将心比心,人家如果这样来骂我们,我们会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吗?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这么做,等于在给对方递出一信号,那就是,你们这么使劲的骂,分明不就是在为“彻底脱钩”造舆论吗?不然,怎么会如此“出言不逊”?用中国人在双方关系即将破裂时常说的一句就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别的也就没什么好谈的了。”你看这些天我们是不是一直给对方传递的就是这样一种“没什么好谈的了”的信号?特别是看看央视,再听听张唯为、金灿荣、胡锡进、陈平们的一些大言不惭,不都是一种强势的态势吗?
前几天看到央视记者发微博说,他们拟了采访蓬佩奥的提纲,主要是想就他近段时间有关谈论中国的发言做个采访,结果被蓬佩奥一口回绝,即不接受采访。此外,前不久我们有外交发言人虽非正式,但在例行记者会上也算发出信号,欢迎蓬佩奥到中国有些地方看看,结果蓬佩奥与人谈到这方面,认为那不过是被安排的“作秀行”。
所以说,一旦双方,或者说美国对我们几乎彻底失去信任,再重建,就难。有人说过,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破冰”到现在花了四十多年建立起来的信任,我们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它搞没有了。在很多中国人看来,美国当然“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可就像前副外长傅莹一个多月前在一次论坛上发言所讲,我们就没责任吗?我们也有责任。那责任就是,这两年我们不惜跟他们对着干,结果“干”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结局。这就是中国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