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个星期天将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开场。这次会议被视为人类避免全球气温出现灾难性变化的最后机会。作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不仅未做出提高减排目标的任何新承诺,甚至在峰会就要举行的三天前依然未宣布派国家元首参加峰会。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对中国的不作为按捺不住,开始直接向中国领导人喊话。
习近平1年零9个月不出国门,挡箭牌是出于防疫的考虑,当然,距离冬奥会不到100天了,曾经宣告抗疫胜利的中国至今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新冠疫情,习近平可能忧心忡忡,但观察人士指出,这种没有“完全控制住”,也就是北京要求的“清零”政策,是不是多少有点荒唐,参加20国集团会的领袖们 ,哪一个的国家已经“清零”了呢,边工作,边生活,边抗疫,西方国家大抵如此。
也有分析指出,习近平缺席是因为中共20大临近,他忙于自我接班,内部需要搞定的事情太多,顾不上外事。中共定于11月8日到11日召开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次会议将会为决定习近平是否继任的中共20大打下基础。
习近平为什么急于推出这样一个历史决议,分析认为,因为这个决议“主要是自我肯定”,为什么要“自我肯定”呢,因为二十大习近平要准备连任,“必须要给出一个说法”,“自我肯定”就是把习近平抬高到与毛泽东一样高的水平,把习近平的意志真正肯定为全党的意志,“巩固习近平核心地位与政治权威”,这样一肯定,“说法”就水到渠成给出来了。
推上有人议论,习会不会担心像当年的赫鲁晓夫?1964年10月,统治苏联的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休假,在莫斯科,有他亲手提拔的对他“绝对忠诚”的勃烈日涅夫、包括克格勃首领看家,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很平庸的勃烈日涅夫发动了政变,伟大领袖赫鲁晓夫一夜之间罪过累累,“被退休”了。
▲美国之音(VOA)10月26日报道:习近平的缺席让人们对联合国气候峰会成果的预期降低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杭州举行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上讲话。(2016年9月3日)
华盛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COP26)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以便为全球减少碳排放和转向清洁能源研拟计划和筹措资金。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中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却决定缺席这一重要的峰会。
路透社引述气候专家的话说,习近平缺席这次重要的峰会很可能因为自去年以来,他已经在气候问题上向国际社会做过3次意义重大、甚至令人意外的承诺;即使出席这次峰会,他也无法作出更多或更高的承诺和让步。
代表中国与会的很可能是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和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谢振华。
绿色和平组织驻北京气候问题资深顾问李硕在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很明显,“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6次会议需要中国以及其他排放国高层的支持”。
在中美之后,位居世界第3大排放国的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经承诺出席这次联合国气候峰会,而且将面临会议主办方要求他加速减排,并明确设定印度碳中和目标日期的压力。当习近平去年公开宣布中国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时,全球都对此感到意外。中国此前一直强调,在发达国家肆无忌惮地进行碳排放、完成工业化之后,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路透社引述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顾问的话说,中国不愿意被视为在国际压力下屈服,为已经设立的目标进一步加码,尤其是当中国多个省份正在为应对缺电、限电甚至电荒而焦头烂额之时。这位环保顾问还表示,中国在减排上无法作出新的承诺,是因为习近平作出的承诺“已经达到极限”。
为了落实习近平向国际间作出的减排承诺,中国政府给全国各省市区都制定了减排的年度目标。但是今年上半年,超过半数的省市区都没有完成预定的减排指标,迫使政府对一些高耗能产业拉闸限电。随着煤炭供应短缺,煤价飙升,煤电价格倒挂导致电厂发电积极性受冲击,最近两个越来中国的供电缺口越来越大。
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7天连续14次发文来看,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似乎并不是减排,而是全力扩大煤炭生产和进口,稳定煤价,从而让煤电企业扩大产能,全力发电,保证民生用电和企业用电,保证冬季供暖。
中国政府并未正式宣布习近平缺席格拉斯哥的气候峰会,但是外交界和环保界消息人士中,几乎没有人预期习近平将亲自与会。实际上,自从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已经多次缺席或仅以视频方式远距离出席高规格的峰会,包括联合国大会和金砖国家峰会。本月早些时候,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举行,人在北京的习近平仍然通过视频而不是亲自与会。
下个星期,20国集团(G20)峰会将在罗马举行。目前得到的消息说,习近平也将缺席这场峰会,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将代表中国出席,而习近平将通过视频与会。
习近平虽然自去年年初起就没有出国访问,但他通过视频在国际间作出的三个有关气候的声明和承诺却非常惹人注目。
去年9月习近平在向联合国大会发布的视频演说中,出人意料地作出了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承诺,也就是说,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基础上,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在今年4月由美国牵头的一场气候峰会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将在第15个5年计划期间逐步减少煤炭消费。
他还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视频致辞中宣布,中国将立即终止向海外煤电厂提供融资,化解了多年来环保团体向中国施压的一个重要争议议题。
中国和印度一样,在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方面面临作出更多、更大承诺的压力。格拉斯哥气候峰会前,各国“国家自主贡献”的内容将会被公布。
习近平在国际间就减排问题连续作出的承诺虽然受到各国、各界的欢迎,却让埋头生产的中国企业以及以GDP挂帅的中国地方政府头痛不已。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其气候政策旨在服务国内的需求,而且不会以国家安全和公众福祉为代价。
非政府组织公共与环境事务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路透社表示,中国在气候方面已经面临足够多的挑战,在格拉斯哥实在很难再有任何作为的余地。
“面对这么多的阻力和已做的承诺,重要的是消化和落实,”马军说。
也有分析家认为,中国和印度在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上的首要任务不是作出更多的让步,而是要推动发达国家履行《巴黎协定》中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和清洁能源技术转让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融资。习近平的缺席,有可能不利这一目标的实现。
▲美国之音(VOA)10月27日报道:临阵脱逃?习近平预计将缺席气候峰会 马克龙按捺不住
2019年11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合记者会后握手.
华盛顿 —第二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个星期天将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开场。这次会议被视为人类避免全球气温出现灾难性变化的最后机会。
作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不仅未做出提高减排目标的任何新承诺,甚至在峰会就要举行的三天前依然未宣布派国家元首参加峰会。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对中国的不作为按捺不住,开始直接向中国领导人喊话。
星期二(2021年10月26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法国的总统马克龙与习近平通话。总统府在会后的一份声明中说,马克龙在通话中敦促习近平明显提升中国的减排目标以对付气候危机,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给世界一个“决定性的信号”。
中国外交部在通话后发表的一份新闻稿中没有提到马克龙对中国领导人在对付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期待,却称法国希望与中方就格拉斯哥气候峰会加强协调。
中国是目前仍未提出新减排目标的一个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此前,它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就是说,在未来近10年内,中国不仅不会降低碳排放量,反而会不断增加碳排放。
一些观察人士将习近平看来会缺席这次气候峰会视为中国领导人因无法面对外界压力而决定临阵脱逃。
中国政府虽然尚未正式宣布习近平缺席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但是外交和环保人士中几乎没有人预期习近平将亲自与会。
上星期与中国负责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见过面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星期二说,习近平不出席气候峰会看来与新冠疫情有关,但是路透社引述气候专家的话说,习近平缺席峰会可能是因为他不准备为对抗气候变化做出更多的承诺或提高减排目标。
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美国已经承诺在2030年之前将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50%到52%,并且为对付气候变化的国际援助项目加倍拨款。总统拜登也会亲自在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上重申美国的这项承诺,并鼓励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做出积极呼应。
世界第三大排放国的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已经承诺出席这次联合国气候峰会,即使他预计会面临会议主办方和参与国的压力,要求他加速减排、并明确设定印度碳中和目标的日期。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28日报道:习近平继续闭关
将近两年不出国门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年底前出国的可能性似乎不太大,他将不会亲自出席30,31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这个星期天在英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习近平至今尚未表态,普遍预计习本人也将缺席。习近平现在习惯了以“远距”“视频”参加国际会议,以往国际大场合从不缺席的习近平,近两年不出国门一步,引发许多猜测。
即将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召开的气候大会,法国总统马克龙期待习近平在减排方面作出新承诺,他希望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给世界一个“决定性信号”,习近平不去,派去开会的部长们只好事事请示,不会有任何实质性决定,有国际媒体援引观察人士怀疑:习近平缺席这次气候峰会会被视为中国领导人因无法面对外界压力而决定临阵脱逃。
英国首相约翰逊周三发出预防性质的警告,这次气候峰会将“非常困难”,甚至有失败的危险,其中一个理由,20国集团中,17国此前已经递交了减排计划,独独中国和印度两个大排碳国按兵不动。
本来外界预期习近平与拜登有机会在G20峰会时举行双边会谈,但习不来了。那么,白宫证实,年底前拜登和习近平会举行会谈,这也是“网上参加”,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解释得很外交:从拜登的角度看,认为他有机会和习近平面对面,现在若因疫情考虑无法亲自出席会议,那通过视频会谈则是次好选择。
习近平1年零9个月不出国门,挡箭牌是出于防疫的考虑,当然,距离冬奥会不到100天了,曾经宣告抗疫胜利的中国至今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新冠疫情,习近平可能忧心忡忡,但观察人士指出,这种没有“完全控制住”,也就是北京要求的“清零”政策,是不是多少有点荒唐,参加20国集团会的领袖们 ,哪一个的国家已经“清零”了呢,边工作,边生活,边抗疫,西方国家大抵如此,清零把中国害苦了,兰州发现了几例,400多万人的省城就这样糊里糊涂封城了。也有另一种解释称,习近平不出国,主要是避疫。
但还是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出不了国,主要是“安内”的需要,疫情其实是其次了,最重要的就是11月要召开中共六中全会了,这次全会,要做的就一件事,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习近平为什么急于推出这样一个历史决议,分析认为,因为这个决议“主要是自我肯定”,为什么要“自我肯定”呢,因为二十大习近平要准备连任,“必须要给出一个说法”,“自我肯定”就是把习近平抬高到与毛泽东一样高的水平,把习近平的意志真正肯定为全党的意志,“巩固习近平核心地位与政治权威”,这样一肯定,“说法”就水到渠成给出来了。
赫鲁晓夫的教训
但也有疑问,习近平兼了中共中央所有重要的组长,几乎掌握了全部的权力,有栗战书为他宣示“一尊”,有王沪宁为他捉笔撰文,李克强已成了偶尔敲敲经济边鼓的角色,老臣王岐山虽然出谋划帮习近平反腐清党,但好时候也过了,现在也不过是一个虚设,习近平为什么还需要说法或者需要肯定呢?
中共历史上已经做过两次“历史决议”,前两次是为了确立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领导地位,对大权超过邓小平,威信远次毛泽东的习近平来说,这次不是确定他的地位,肯定他的地位,因为这些都不存在疑问,因此分析认为,主要是要确定 他的未来。
习近平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等于为自己终身执政铺了路,也等于把“废除领导人终身制是邓小平最重要的遗产”弃之如敝履。
废除了中共自己的家法,就有要把“党天下”变成“习天下”的嫌疑,党内的暗涌是存在的。所以习近平可能还是有点忌讳,因此要闭关,把一切做到万无一失,因此,现在是关键时刻。
推上有人议论,习会不会担心像当年的赫鲁晓夫?1964年10月,统治苏联的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休假,在莫斯科,有他亲手提拔的对他“绝对忠诚”的勃烈日涅夫、包括克格勃首领看家,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很平庸的勃烈日涅夫发动了政变,伟大领袖赫鲁晓夫一夜之间罪过累累,“被退休”了。
▲美国之音(VOA)10月29日报道:习近平缺席两场峰会是担心被“围殴”,“与西方同处一室不再舒服”?
华盛顿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不参加今年20国集团峰会(G20峰会)以及气候峰会的消息引发世人猜测。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缺席两场峰会应该是担心会受到“攻击和不尊重”,而且他的缺席显示,与西方领导人同处一室,不再令其感到舒服。另外,分析人士也担心习近平的缺席也可能会导致峰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与西方关系紧张,习近平可能会担心受到“伏击”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苏利文( Jake Sullivan)星期二(10月26日)证实,习近平将不会亲自出席10月30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G20峰会。这将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缺席G20峰会。中国政府虽然尚未正式宣布习近平会缺席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峰会,但是外交和环保人士认为习近平不可能亲自前往。彭博通讯社此前报道说,中国外交人员告知G20峰会国家,习近平不能亲身前往是因为中国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
虽然如此,对于曾经宣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习近平来说,缺席这样的重要国际场合的确令人深思,特别是考虑到中国曾积极支持G20 集团,也曾热情主办过2016年的G20峰会,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称巴黎协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全球政策研究所国际经济学教授保拉·苏巴奇( Paola Subacchi)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习近平不亲身前往这两个峰会确实“令人有些惊讶”,但是,考虑到中国与部分G20成员国的关系,这样的选择并非很难理解。
她说:“很明显,中国不想与一小群国家元首共处一室,与他们讨论从地缘政治到基于规则的制度上的各种问题。他觉得这么做风险太大,担心会遭到伏击。这其中有很多问题,中国不想被单挑,也不想在一个小小范围中讨论这些问题。也许中国认为在一个更大的场合,比如,联合国大会,会比在一个小范围中讨论更容易一点。 ”
中国与G20 成员国中的七国集团(G7,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的大部分国家关系紧张,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也处于低谷。在台湾、香港、新疆和南中国海等被中国视为所谓“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一直遭到西方国家的批评。
苏巴奇说,一国领导人在G20峰会面临压力在历史上也是有的。2011年G20 峰会期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最大的问题,意大利也面临这样的危机。当时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奥巴马和默克尔等西方领导人的压力下辞职。奥巴马和默克尔等人认为只有贝卢斯科尼辞职,意大利重新组建政府,才有可能让意大利摆脱可能的经济危机。
苏巴奇认为,习近平应该希望避开类似的压力。她说,习近平决定缺席,虽然不是直接与西方对抗,但是也传达了一个讯息,那就是,他与西方领导人同处一室已经感到“不舒服”。她说,无论如何习近平的缺席显示,中国和西方之间有一道必须要弥补的沟壑,否则,各国间无法进行有效合作。
也有分析指出,习近平缺席是因为中共20大临近,他忙于自我接班,内部需要搞定的事情太多,顾不上外事。中共定于11月8日到11日召开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次会议将会为决定习近平是否继任的中共20大打下基础。
领导人面对面会晤会有助于管控分歧
因为所谓的疫情原因,习近平已经差不多一年零九个月没有跨出中国国门了。习近平最后一个出访国是缅甸,时间是2020年1月18日。习近平在今年十几场国际会议都是透过视讯方式参与,包括金砖五国峰会。据报道,习近平也会通过视讯方式参与本次的G20峰会。
尽管如此,很多人相信,一国领导人对某件事情和某个区域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重要的外交资源。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二刚刚通过视讯方式在时隔四年后参加了东盟-美国峰会,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凸显了美国对东盟的重视。不过,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安全问题专家扎克·库珀(Zack Cooper)认为,这还不够,拜登今年晚些时候应该亲自前往东南亚。
他说: “我认为总统今年秋天晚些时候访问东南亚也很重要。他去过一次欧洲,他很快还会再去一次。他还没有去过亚洲。目前,我们在东南亚有些落后,我们必须作出一些弥补。 ”
拜登总统星期四启程前往欧洲,出席本次G20的重要活动,然后参加气候变化大会。这是拜登上任以来第二次前往欧洲访问。
伦敦大学的苏巴奇教授说,在重要国际活动期间让领导人有面对面会晤的机会,其实也有助于化解紧张关系。
她说:“这些领导人峰会有很多价值。他们有机会坐在一起,面对面交谈,理清分歧,甚至把议程扔到窗外,只专注于现在桌上的优先事项。 ” 不过她又说,很显然,中国觉得现在问题多得超过了解决办法,不希望被逼着同意一些他们不愿意接受的东西。
在此之前,有很多报道和分析称,拜登和习近平有可能在G20峰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 以管控美中之间的分歧。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星期二说:“拜登总统确实相信,有机会与习近平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很重要。” 他说,美中激烈竞争之际,“最高级别的密集外交,领导人级别的外交对有效管理这一关系至关重要。
2018年,美中贸易战紧张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习近平在阿根廷举行元首级会谈后,中美两国同意在激烈贸易战中停火,开始谈判。
2009年12月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最后一天,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闯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领导人的闭门会议,促成这些国家签署了哥本哈根气候协议。
习近平的缺席可能会影响两个峰会的成果
不管怎么样,习近平缺席这两个重要峰会已经让人们对峰会成果的预期降低。据信,本次G20峰会被认为将为格拉斯哥气候峰会“定下基调”,让各国领导人在气候峰会前在一种非正式的气氛下弥合分歧的重要场所。
伦敦大学的苏巴奇说:“没有中国参加的 G20 峰会对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当世界上可能的最大的经济体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在谈判桌上时,您如何在格拉斯哥取得成功? ”
她解释说,虽然中国的代表团会在,虽然在领导人在峰会上亮相前
有很多的幕后工作已经被完成,但是,“各国领导人一起,有着共同的议程、共同的看法,还是会有不同的效果。”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还是全球第一污染大国。作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格拉斯哥会议前,中国没有做出提高减排目标的任何新承诺。
10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习近平通话时曾敦促习近平明显提升中国的减排目标以对付气候危机,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给世界一个“决定性的信号”。但中国外交部的新闻稿中没有提到马克龙对中国领导人在对付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期待。中国10月27日出版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也没有作出新的承诺。
有人认为,习近平缺席这次重要的峰会就是因为他无法作出更多或更高的承诺。
路透社引述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顾问的话说,中国不愿意被视为在国际压力下屈服,为已经设立的目标进一步加码,尤其是当中国多个省份正在为应对缺电、限电甚至电荒而焦头烂额之时。这位环保顾问还表示,中国在减排上无法作出新的承诺,是因为习近平作出的承诺“已经达到极限”。
去年9月习近平在向联合国大会发布的视频演说中,出人意料地作出了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承诺,也就是说,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基础上,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净零碳排放,旨在实现碳吸收端与排放端的抵消)。
今年4月,习近平在由美国牵头的一场气候峰会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将在第15个5年计划期间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另外,他还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视频致辞中宣布,中国将立即终止为海外煤电厂项目提供融资,化解了多年来环保团体向中国施压的一个重要争议议题。
▲美国之音(VOA)11月1日报道:习近平连续缺席国际舞台 中共可向世界说不?
(资料照)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美联社图)
自从源自武汉的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至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经连续21个月没有出国访问。10月30至31日在罗马举行的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以及随后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6次会议,习近平只是以视频方式参与。《纽约时报》发表分析报道表示,表面的原因是COVID-19疫情,尽管中国官员没有明确地这样说,但这也是中国当局的一种谋划,反映了中共的外交及内政政策的更深层的变化。
《纽约时报》表示,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不再感觉有必要同美国及其盟友在任何议题上,除非是为自身利益进行合作,或者至少表面上是在合作。
报道表示,疫情前,习近平平均每年出访14个国家,在国外呆34天左右。但是,习近平近期缺席全球舞台,令中国替代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野心变成更加复杂。这恰逢中国近年同世界许多的国家的关系急剧恶化,而一些分析人士表示,这也促成了中国同一些国家关系的恶化。
同时,中国将精力转向国内,官员专注于保护习近平的健康和内部政治图谋,包括在明年的中共二十二大上习近平预料将继续作为最高领导人掌权5年。因此,习近平面对面的外交活动的重要性已不比他掌政初期那些年。
设在纽约盈利性研究智库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中国研究员诺亚·巴尔金(Noah Barkin)说,“中国目前有一种地堡心态。”
报道说,中国在贸易、台湾和其他问题上面临紧张加剧之际,习近平的退缩使他失去了面对面遏止中国的名声不断下跌的机会。
报道表示,不到一年前,习近平才做出让步以便和欧盟达成投资协定,但却因中国和欧盟因为在新疆侵害人权议题上相互制裁而遭取消。此后,北京没有再接受欧盟领导人给习近平在欧洲会面的邀请。
柏林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资深研究员勒加德(Helena Legarda/中文名李爱玲)表示,习近平不出访排除或减少了最高领导层交流的机会。她补充说,这些面对面会谈“时常对试图化解达成任何种类协议的遗留障碍,或减少紧张局势是根本性的”。
习近平连续缺席罗马G20峰会和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也使在当今全球两个最重大问题,疫情后复苏与对抗全球暖化上取得有意义进展的希望受挫。
本人参加这两次会议的拜登总统曾希望在会期期间面对面会晤习近平,但结果两位领导人只同意年底前举行视频峰会。
奥巴马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主任、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瑞安·哈斯(Ryan Hass)说,“拜登总统与习近平主席无法面对面会晤损失确实大”。
报道表示,不过习近平并没有放弃外交。自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权后,中国和俄罗斯都在和塔利班的谈判上扮演主要角色。习近平也与多名欧洲领导人举行视讯会议,包括即将卸任的德国总理梅克尔,本周则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及英国首相约翰逊通话。
在拜登谈到要组成“民主国家联盟”对抗中国的挑战的同时,习近平也同样谋求建立自己的合作关系,包括与俄国和发展中国家来反抗他认为的“西方伪善”。
美国政治风险顾问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分析师托马斯(Neil Thomas)表示,“在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上,世界上的多数国家,我认为习近平不出访没有太大的不利”。
报道表示,中国领导人向来以频繁出访作为卖点,尤其喜欢展现他们乐于访问贫困国家。习近平抛弃过去的想法,不再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应该按照邓小平的“韬光养晦”表现谦逊,而是试图透过视讯会议,展现中国充满自信的新形象。
习近平这么做的同时,也面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许多政策的严格检视,包括病毒溯源、在香港、西藏和新疆不断增加的人权侵害,以及日益不祥的警告台湾的行径。
调查显示,过去2年,全球许多主要国家对中国的观感急剧恶化。
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政治学教授史宗翰(Victor Shih)表示,习近平减少出访,恰逢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高涨,似乎阻碍了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的重大合作或妥协。
史宗翰说:“他不再认为需要国际支持,因为他有了这么多的国内支持,或对国内的控制。要去迎合美国,还有欧洲国家的努力,比起他的第一个任期时要少得多。”
报道表示,习近平目前更关注的是准备11月8到11日举行的闭门的中共19大6中全会,这将是迈向他下阶段权力高峰的重大一步。
▲纽约时报11月1日报道:习近平21个月未出访,凸显中国外交内政深层转变
过去的这个周末,当20国集团的总统和总理们在罗马会面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不在其中。预计他也不会出席本周在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谈判,这次谈判将中国遏制碳排放的承诺视为帮助缓解气候变化最糟糕后果的关键。习近平尚未与拜登总统本人会晤,而且两人短期内似乎也不会见面。
习近平已有21个月没有离开过中国,而且时间还在继续增加。
习近平不出国的表面原因看来是疫情,尽管官员没有明确地这么说。这一考虑也强化了中国外交和国内政策的一个深层次转变。
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不再觉得必须与美国及其盟国合作——或者只是看起来在合作——除非是按照中国自己的条件。
尽管如此,习近平最近在国际舞台上的缺席,已令中国将自己置于取代美国领导地位的野心变得复杂。这发生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急剧恶化的同时,有些人认为这是关系急剧恶化的原因之一。
相反,中国已转向闭关自守,官员们的注意力都在保护习近平的健康以及国内政治的勾心斗角上,包括定于明年召开的中共代表大会,预计他将在会上宣称再担任五年的国家领导人。结果是,面对面外交的优先级与习近平刚担任国家领导人时相比已经下降。
“中国现在有一种草木皆兵的心态,”研究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跟踪中国情况的诺亚·巴金(Noah Barkin)说。
习近平的退却已让他失去了亲自出面扭转中国持续下降的声誉的机会,同时中国还面临着贸易紧张关系加剧、台湾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不到一年前,习近平曾为与欧盟达成一项投资协议做出让步,这部分是为了削弱美国,却眼看着协议因政治制裁的摩擦受阻。那之后,北京没有接受让习近平今年在欧洲与欧盟领导人会面的邀请。
“这排除或减少了最高领导层进行接触的机会,”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高级分析师海伦娜·拉加达(Helena Legarda)在提到习近平不出国时说。“从外交上讲,”她补充说,面对面的会晤对“试图解决和克服任何协议谈判中遗留下来的障碍或尝试缓解紧张关系,通常非常重要”。
习近平的缺席也减弱了人们对罗马和格拉斯哥会议能就当今世界面临的两个最紧迫问题——新冠病毒大流行后的经济复苏和应对全球变暖——取得有意义进展的希望。
正在参加这两个会议的美国总统拜登曾想找机会在会议间隙与习近平见面。这与拜登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与中国合作的战略一致,尽管两国在其他问题上存在冲突。不过,这两位领导人只同意在年底前举行一次“网上峰会”,具体日期尚未公布。
“拜登总统与习近平主席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会晤是有代价的,”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说,他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国事务主管。
仅在五年前,习近平曾在达沃斯的年度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把自己描述为世界多边秩序的维护者,当时,特朗普总统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将美国撤下了国际舞台。但蹲守在中国境内很难扮演这个角色。中国为了防范新冠疫情,基本上关闭了边境。
“习近平如果出国的话,回国后,他要么需要遵守新冠的防疫规定,要么会冒受批评的风险,因为他让自己凌驾于其他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定之上,”何瑞恩说。
习近平政府并没有放弃外交。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权后,中国和俄罗斯在与塔利班的谈判中一直起主导作用。习近平还与包括即将离任的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内的欧洲领导人举行过几次视频会议,本周还将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举行视频会议。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了罗马的会议,习近平将通过视频发表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上周五所说的“重要讲话”。
在拜登总统提出建立一个“民主联盟”应对中国挑战的时候,习近平也在寻求建立自己的伙伴关系,包括与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合作,以反对他眼里的西方的道貌岸然。
“就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而言,我不认为习近平不出访是个很大的不利因素,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分析师牛犇(Neil Thomas)说。他指出,习近平本周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詹姆斯·马拉佩(James Marape)进行了外交通话。
“这比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从乔·拜登那里得到的时间多多了,”牛犇说。
尽管如此,习近平停止出访的做法仍惹人注意,尤其是与他曾保持的频繁节奏相比。他最后一次出国是2020年1月对缅甸的访问,就在出访的几天前,他下令对新冠病毒发源地武汉市进行封城。
习近平也没有接待多少外国官员。在武汉封城后的几周里,习近平会见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以及柬埔寨和蒙古的领导人,但他最后一次已知的与外国官员见面是2020年3月,他在北京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Arif Alvi)。
长期以来,中国领导人一直把他们繁忙的海外访问日程,尤其是去较贫穷国家访问的意愿作为卖点。根据牛犇的研究,疫情之前,习近平已成为首位年均出访次数超过美国总统的中国领导人。
据牛犇估计,在疫情暴发前的几年里,习近平平均每年访问14个国家,平均每年花在国外的时间为34天。这明显超过了奥巴马平均每年花在国外的25天和特朗普平均每年花在国外的23天。
“习近平主席的外交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一家中共媒体2019年底转发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习近平抛弃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是个温和参与者的观念——用他的前任邓小平的名言来说就是“韬光隐晦”,在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但现在,他发现自己正试图通过视频会议来投射中国充满自信的雄心勃勃的新形象。
他这样做的同时,中国的许多政策、新冠病毒的起源、在香港、西藏和新疆日益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以及中国对台湾越来越不详的警告,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调查显示,在过去两年中,许多主要国家对中国的看法急剧恶化。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政治学系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说,习近平不再出访发生在国内民族主义气氛日益高涨的同时,这似乎排除了重大合作或妥协的可能。
“他不再觉得他需要国际支持,因为他在国内有那么多的支持,或者说有那么多的控制,”史宗瀚说。“取悦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总体努力现在不像他第一个任期时那么大。”
罗马和格拉斯哥会议的时间安排也与国内会议的准备工作有冲突,而后者显然居于优先地位。中共精英将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闭门会议,这个会议将向习近平的下阶段掌权迈出重要一步。
习近平缺席罗马和格拉斯哥的会议可能会使世界各国错失一个机会,原本它们可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或经济复苏问题上更强有力地团结起来。中国代表团本身似乎不太可能拥有在谈判中作出重大妥协的权力。
“有些问题领域有一些合作的希望和一些取得积极成果的希望,”墨卡托研究所的中国问题分析师拉加达在提到格拉斯哥气候峰会时说。“在习近平不出席的情况下,首先不清楚的是,中国人是否有意愿达成这件事。其次,我觉得许多领导人心中的问题是,这难道不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吗?”
▲美国之音(VOA)11月1日报道:不出席也不视频,习近平仅以书面声明参与联合国气候峰会
华盛顿 —在欧美等国领导人齐聚格拉斯哥出席星期天(10月31日)开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之际,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却既不亲自出席,又不通过视频致辞,而只是在星期一以书面声明的方式在大会发言。
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气候峰会公布的一份日程说,习近平的书面声明,将在包括美国总统拜登和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内的世界领袖致辞结束后,上传到会议的官网上。
根据会议发布的发言者名单,习近平是唯一一位以书面声明方式在会议“第一阶段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高级议程”致辞的国家领导人。本来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和中国外交部的声明,人们预期习近平会通过视频在大会上发言。不过卫报报道说,习近平无论是否视频致辞,都未曾出现在大会之前发布的演说者日程安排中。
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习近平自去年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时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因此之前也没有人期待他会亲自出席格拉斯哥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习近平也没有出席刚刚在罗马结束的20国集团(G20)高峰会,而只是通过视频在峰会上做了发言。
中国政府上周四向联合国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和《中国本世界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两份报告。但是这两份报告在减排方面没有作出新的重大承诺。
在2015年达成的巴黎气候协定中,各国承诺要将全球暖化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但是气变专家和环保人士呼吁各国,特别是碳排放量巨大的国家快马加鞭,尽快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前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给中国等国带来进一步提升减碳目标的压力。
上星期,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曾分别与习近平通电话,希望中国在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上,就因对世界面临的气候危机,发出“一个决定性的信号”。
不过根据中国官媒央视的报道,习近平在与约翰逊讨论气候变化问题时坦言,中方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具体举措,意味着“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循序渐进和付出艰苦努力”。
习近平强调,中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坚定不移”,“一贯言出必行”。
路透社日前引述气候专家的话说,习近平缺席这次重要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很可能因为自去年以来,他已经在气候问题上向国际社会做过3次意义重大、甚至令人意外的承诺;即使亲自出席这次峰会,他也无法作出更多或更高的承诺和让步。
习近平去年向国际社会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令全球都感到意外,因为中国此前一直强调,在发达国家肆无忌惮地进行碳排放,完成工业化之后,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落实习近平向国际间作出的减排承诺,中国政府今年给全国各省市区都制定了减排的年度目标。但是今年上半年,超过半数的省市区都没有完成预定的减排指标,迫使政府对一些高耗能产业拉闸限电。随着煤炭供应短缺,煤价飙升,煤电价格倒挂导致电厂发电积极性受冲击,最近两个月来中国的供电缺口越来越大。
纽约时报在日前的报道中分析说,习近平不愿亲自出席20国集团峰会和格拉斯哥气候峰会,是因为他已经把施政重心从对外转向对内,而且他也不再愿意为了国际舞台上的风光而作出重大的妥协。
纽约时报认为,习近平不到一年前曾经以大幅让步与欧盟达成一项谈判耗时很久的投资协定,但是中国与欧盟因为人权问题发生的争议和相互制裁,导致欧洲议会搁置了对投资协定的审议。此事或许严重影响了习近平通过外交提升形象的意愿。
中国政府目前最迫切的挑战就是控制最近爆发的零星新冠疫情,确保明年2月开幕的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此外,中共20大明年下半年召开,即将完成第二任期的习近平,预计将谋取第三任期,为中共的内政外交再掌舵5年。
▲美国之音(VOA)11月2日时事大家谈: 接连缺席世界峰会,习近平有几重顾虑?
继10月30日意大利举办20国集团峰会之后,联合国气候峰会目前正在英国紧锣密鼓地进行。世界大国领导人抓住时机纷纷亮相,表达自己国家关切的问题,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却接连缺席了这两次重要的世界峰会,由外交部长王毅作为其代表参会。
综合国际舆论,习近平接连缺席峰会的缘由包括新冠疫情安全考量、中共六中全会的权力斗争、中国与西方关系全面紧张、以及北京无法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更多更高的承诺等等。
目前中国正处于敏感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均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习近平的一举一动必然引发国际舆论的好奇和议论。习近平出于何种考量,接连缺席两次重要的国际峰会?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认为,防疫只是习近平缺席峰会的一个借口,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而习近平不愿意同不喜欢他的人在一起讨论他不喜欢的问题。
他说:“当然按照中国的防疫标准,他有可能对二十国峰会这种场合的安全性有疑虑,可是你也找不出理由认为这个场合不安全。所以疫情只是不出席会议的一个方便借口。应该说,这次习近平不出席两大峰会,原因是多方面,也包括刚才谈到的六中全会的权力斗争。在我看来,习近平缺席两大峰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和西方国家搞得关系很紧张。另外这两大峰会的主题又是他不喜欢的,一个疫情、一个减排,这都是他不喜欢的问题。因为在这两个问题上,中国都比较被动,都很可能引起别人的质询,或者像有些外媒说的‘围攻’,可能引起这个情况。会议的正式议程很好办,因为各国领导人在台上正式发言,那是不可能提出问题的。但下面那些接触、交谈,或是如果在现场出席的话,在会上可能出现的一些应对,那就很难说了。当然有人说,正因为中共领导人和西方国家关系搞得比较僵,大家见面谈谈,可能会化解这种紧张的关系。这是往好处说,面对面的接触搞不好就很可能把关系搞得更坏。从习近平的角度看,他跟一大堆对自己有意见的人讨论对自己不利的问题,就让自己很尴尬、很不愉快,所以当然还是不出席为妙。”
香港资深传媒人士纪硕鸣认为,习近平缺席峰会有诸多原因,但他与世界大国领导人不在一个话语体系肯定是主因。
他说:“我认为,北京对疫情期间领导人出访应该是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你看疫情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级别的领导人都没有出访记录,除了主持外交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外交部长王毅,印象中没有其他高官出访,从去年二月份疫情到现在。所以这个规定不仅仅是针对习近平个人,相信北京高层是有一个共识。不出访的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的,一个当然是疫情。中国会认为,国际防控措施不佳,出访有潜在的感染风险。第二我觉得,国际会议要求透明,防疫过程中你有没有注射疫苗,打的是什么疫苗,打了几针,可能都要求通报。包括联合国大会,好像就有这方面通报,巴西总统就说我就不打。这些对中国国家领导人来说是一个国家机密。万一他说他没打过,那不影响国内人的继续推广打疫苗了,领导人都不打。第三个我看媒体都有揣测,我也有同感。在这样的场合下,领导人之间缺少共同语言,也解决不了分歧的情况下,中国有一句古语叫话不投机。所以现在中国不像10年前是香饽饽,各个国家都追着中国要买买买。现在都是气候问题、人权问题、疫情溯源等等,都不在一个话语体系当中。所以对习近平来说不如不见。我觉得是这几个原因造成的现在这个状况。”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表示,除了国际因素以外,中共即将在11月8日至11日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而且习近平能否在明年的二十大上顺利连任,这会使习近平认为,中国国内的议题要优先于国际议题。
他说:“你习近平在二十大能不能连任总书记?修宪修改的只是国家主席、副主席,党的总书记本来就没有任期限制。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几个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明年他能不能连任总书记就是个关键。习近平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他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我们都说中共是黑箱作业,结果就是到头来就是连最高领导人自己也看不清楚,他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要反他,有多少人要搞什么阴谋诡计,免不了会疑心生暗鬼,因此他就会格外格外的小心。从最近一段时间来清洗司法系统,现在又对金融系统要开刀,固然有很多眼下的事情要应对,但也表明他对上层还是缺少十足的把握,还是缺少安全感。反过来,他这些刺激行为又大有可能给自己制造出更多的潜在敌人。所以这样一来从他的角度看,尽管别人看起来他是大权在握、想干嘛就干嘛,在他那儿一定还是顾虑非常多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六中全会一定要按照他的需要开成,在二十大之前一定不能出任何问题,他一定是这么想的。”
香港资深传媒人士纪硕鸣也认为,对习近平来说,目前中国国内的问题成堆而且棘手,与其出国务虚,还如不呆在国内解决实际问题,为他接下去的连任巩固基础。
他说:“网络上有一句话,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先来你不会知道。所以你要绕开国际麻烦,搞一个内循环、双循环,但是内需不振,GDP不断下滑。要发展科技产业又遇到了数字安全问题。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又发现民企也不听话,有垄断危机。好端端的去了一次西藏,载歌载舞欢庆的时候,却跑出来河南大水,郑州遇难,全国的观感都不好的意外。虽然现在14亿人的中国可以时不时地将病毒清零,但是周期性的不断爆发,而且这种周期越来越短、扩散面积越来越大,现在是处处为难。另外马上要召开六中全会,以及明年的二十大,换届加上习近平要连任,所以人事安排是极其重要的。现在传闻也很多。中国的现状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由老大来拍板,确实是够忙的,再加上可信任的人也不多。所以他出国务虚,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如呆在国内先做好内循环,巩固好接下去连任的基础,这就是国内的现状。“
(美国之音记者尹暄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