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与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共同组织各类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或联合研究。“活跃于世界舞台定期开展国际调研交流活动,出席国际极具影响力的论坛并参与对话。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智库,CCG已在巴黎和平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重要国际场合举办边会。同时,CCG已成为各国使馆、国际政要、国际智库和国际组织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通过接待来访、组织圆桌研讨会、举办名家演讲活动等形式,CCG搭建了中外沟通的桥梁和常态机制,充分发挥了智库二轨外交的作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派出机构在全世界的分布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组织出版了《中国与全球化》丛书,其中有《亚洲的21世纪》,《共识与冲突》,《商界领袖看中国发展机遇》,《驻华大使看中国与世界》等等。其主题大致是:西方主导世界时代的终结,亚洲的复兴,中国的崛起,超过美国,取代美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看到了中文教育在占领全球化话语权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成功举办了“2021国际中文教育智库论坛”。
面对俄乌战争,《中国全球化智库》对中央的建议是:审时度势,化危为机,争取更大发展机遇,引领全球化的下一步发展。
《中国战略思想库》(网站:http://www.macrochina.com.cn/sixiangku/ )
《中国战略思想库》名义上是一个民间学术沙龙,但其“目的是把中国各个不同领域的思想者联系起来,共同研究中国在走向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复杂关系,为中国的政府和企业选择正确的国内外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思路与框架。”“中国在未来三十年成长为世界核心大国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这种类型的研究”
《中国战略思想库》的使命清晰地定位在“中国正在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从世界秩序的被影响者走向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者,着重于战略思想的智库要做的就是要提供方案……”
《中国战略思想库》旨在“中国如何才能从尾随到引领,从适应到塑造—-重新树立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角色。”
《中国战略思想库》的研究课题诸如:“未来全球力量格局的变化趋势”,“中国超美系列研究”,“中国能源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和路径选择”,“西方大国的全球收缩趋势”,“全球大国军事干预力分析”,“国际战略博弈”,“一路一带推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疫情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判断”,“疫情中与疫情后经济全球化的走势”,“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与“人类抗疫健康共同体”的建设,等等。
《中国战略思想库》在其报告“俄乌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战略选择”中为中共高层建言:“要抓住主导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战略机遇期。”,“成为新世纪的领导者”,“中国要学会做仲裁者和规则制定者,积极主导全球治理”。
将全球化作为中国战略思想的一部分来研究,将中国价值(中共价值)当作“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世界兜售,并强调:“中国的贤能民主、市场民主和科技民主对民主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全球化在中共那里决不是仅仅局限于经济战略,而是目标指向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更新。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ANSO( 网址:http://www.anso.org.cn/ch/gywm/anso/ )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的成立旨在“促进共同发展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社会基础”。该组织又同时名为《一路一带创新发展智库》。这是一个由多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参加的国际组织。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的目标将专注于建立一系列国际联盟,比如国际科学家联盟,丝路文明联盟,产业联盟,大数据联盟,城市环境联盟,创新与转移联盟,等等。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制定了2020-2022年度的战略规划,这是一个全面渗透各个参与国的计划。该书可在网上下载: ( http://www.anso.org.cn/ch/ansohy/ansoyth/201909/W020190906825608621372.pdf )
一带一路的实质是新殖民主义。一带一路将极权主义中国的经济动脉延伸到了他国的疆域,以便于对其资源和能源的掠夺,对产业和创新的占有,对数据和信息(情报)的盗窃,以及通过制造债务危机来实现对所在国货币和金融的控制。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以及各个大学的经贸研究所,也都纷纷将全球化列入研究课题。我们不得而知官办机构和党办机构究竟研究出了些什么样的结果,但是其阵势表明,中共的确在认真研究全球化国策,为扮演主导全球化的角色作铺垫。
中国全球化方案的实施
中国话语全球化战略 为中国全球化设定话语体系,按照体制内智囊的说法:落实中国的全球化方案首先要抢占话语权,要用中国的话语体系取代现有的国际话语体系,即要促成话语体系的去殖民化,要“拒绝按照西方殖民化的制度形式来构建我们的制度”。(温铁军,《开放时代》2019年第一期)。
中国话语全球化战略首先志在联合国以及联合国各个下属机构获得话语权。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且在多数联合国下属机构占有决策地位,比如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国际法庭、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等等,都有中国派出的人员,以中共的意识形态作为发言和起早文件的话语体系。
中国话语全球化战略抢占对“自由”、“民主”,“人权”的定义权和使用权。“谁拥有‘自由’的定义权和使用权,谁就获得了设定规则和设定议程的能力”。
中国话语全球化战略抢占新兴经济领域的国际标准的制定权。中国强调“在2016年前,中国完成主动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要达到国际标准制定总数的50%,在2021年前,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数量要显著增多,要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国务院2015年文件《深化标准化改革》)
欧美标准化制定的理念是将其留给各利益相关方的团体和行业去制定,本质上是为了创造可操作性,为创新技术竞争提供标准基础。但是,中国将标准制定政治化,将其看成是国家恶性竞争游戏的一部分。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将阻碍技术的发展。
中国经济全球化战略 一方面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中国经济的动脉向全世界延伸以此取代老极权主义者使用军事手段扩大疆土的做法;另一方面一改闭关锁国的作法,通过跨国公司扩大海外市场规模、扩大海外投资、扩大海外运营和绩效,扩大海外资源的配置、利用和占有,注重创建国际品牌。中国利用制造大国的优势,把握全世界经济的供应链,让“中国制造”覆盖全世界。
世界经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常使世界陷入困局,中国强行改变或抵制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的霸凌行为正警觉着全世界。为着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寻找出路,而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抬头恰恰是对中国经济可持续性的打击。
中国货币全球化战略 其内涵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具体作法是从人民币区域化做起,逐步打入国际货币体系,做大做强跨境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业务,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金融创新,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外汇交易中的使用量,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开发数字货币的使用。
但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指数表明人民币与欧元和美元相比尚存在巨大的差距,仅仅与日元和英镑相当。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由于对全球货币竞争的格局缺乏清晰的判断而进退两难。人民币持续贬值,汇率不可自由浮动并不可自由兑换,令人民币国际化前景难堪。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令各国对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持保守态度。人民币与卢布的结盟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这是极权主义货币的结盟,但这是两国的制度本质决定的,人民币被卢布拉下水的可能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中国金融全球化战略 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中资银行纷纷走出国门,完善国际金融网络,做强海外机构,打造亿元大行。
海外设行,以交通银行为例,自2016年以来,已经在海外分别设有伦敦分行、纽约分行、东京分行、法兰克福分行、卢森堡分行、罗马分行、巴黎分行、多伦多分行和首尔分行,对巴西BBM银行实行控股并购,境外机构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纽约、伦敦和新加坡的金融中心。而在捷克、印度和南非等国的机构也将陆续开业。这仅仅是交通银行一家的情况,其排名远在工商银行、中央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之后。
海外并购,以工商银行为例,2007年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2009年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2010年收购中法合资的金盛人寿保险6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2011年继续购入南非标准银行55%股权,成为控股股东,购入阿根廷标准银行8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2012年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股权;2014年收购土耳其Tekstil 银行75.5%股权。工商银行目前在全球五百强中排名第九,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第一,2018年其一级资本达3240亿美金以上。
金融全球化战略受到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制约,要求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监管国际化,既依赖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资金积累,又要求经济发展具有质的变化和飞跃;由于中国金融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不够规范化,金融制度滞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尚满足不了这些要求。
就国内而言,金融市场的“内循环”疲软,表明中国依然是一个“金融弱国”;但就海外而言,大力开发海外金融市场,使得中国已经挤入“金融强国”的行列。这是一个奇怪的外向型经济现象,中国的金融战略更具有帝国特征,即无序地扩张,而国内经济发展动力的缺失将使得海外金融市场的拓展缺乏可持续性。
中国数字全球化战略 的目的是打造数字时代的战略主权。数字全球化是当下世界主流发展的趋势,中国以势在必夺的姿态挑战以美国为首所建立起来的国际数字生态体系,加强对国际数字联盟的博弈力度,抢夺国际数字规范的制定权,笼络欧洲数字联盟,抢占亚太和印太数字经济市场,最终引领全球数字治理格局。
中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并产生了一批诸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中国联动等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相当发达和繁荣的公司,尤其是华为,代表着中国数字技术的前驱,是抢占世界市场的排头兵。但是数字技术和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相同安全考量或相同经济利益考量的国家会组成区域性联盟,比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四边网络安全》、欧盟、五眼联盟、乃至7G,或20G国家,等等。联盟之外的国家想加入这些联盟并非易事。比如中国想打造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就十分困难,东盟十分警惕,因为与中国的合作,最终可能会失去自主权。企图将东南亚纳入中国势力范围的企图失败。中国想打入区域性联盟都如此困难,想作全球性数字联盟的盟主,就更是痴人做梦。靠一路一带维系的数字霸权由于地缘政治的离心作用就更难实现。
中国服务全球化战略 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的弱点。“服务”通常指没有实物产品产出的经济活动。服务全球化是指服务要素的配置跨越国界并在国际服务网络中承担服务供给的角色。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体量长期居世界低位,在中国制造全球化的带动下,近年有所发展。在中国成长为制造业大国的同时服务业也随着商品的输出而日益做大输出。这是在经济发展初期制造业带动服务业的模式;而当服务业发展起来后,又会反过来带动制造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力争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当服务业创造的产值与制造业创造的产值几乎平分秋色的时候,当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甚至高于制造业的时候,中国服务全球化在中国经济全球化中的比重就不能被忽略,今后中国服务全球化的势头将会越来越猛。
中国创新全球化战略 推动了中国成为一个自定义的“知识产权大国”。尽管其知识产权大都是抄袭、剽窃和改头换面他国科研成果的结果,尽管其国产专利大部分都面临无法转变为生产力的尴尬,但拿来主义的确对促进技术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较为恶劣的是中国提出以“技术转让”作为外资获取进口投资的审批条件,这基本上就是明抢,是拦路抢劫。中国离一个创新大国的地位还远着呢,当其将创新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来推动时,创新就窒息了。
综上所述,中国全球化方案,是一个全方位的方案,它是极权主义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方案,因而是一个极权主义的全球化方案,它必将世界带入中国陷阱。西方正在或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极权主义全球化
中国全球化方案是一个极权主义方案,一个以控制全球政治和经济为目的的方案。
全球化以打破国家边界,以建立一个互惠互助的商贸平台为特点。全球化的程度是以全球化指数来判断的。全球化指数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来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有:科技与文化,和平与繁荣,秩序与安全,环境与气候,健康与福利,等等。
但是,极权主义全球化是背道而行的。极权主义全球化追求的是国际权力。极权主义全球化强调国家意志,以自己的国家为本位,以篡夺国际权力越大越多为指数。极权主义全球化的程度是以其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所担任的领导职务的大小多少来判断的,也就是说以其权力的大小和左右国际事务的话语权的份量来提高其占有全球化份额的期望值。
在中国全球化方案的推行过程中,中国从一个后极权主义时代又返回到了极权主义时代。确切地说,中国在进入以习近平的名字命名的极权主义时代的同时,加速了中国极权主义全球化的推进。
西方曾期待中国的国家转型,那是幼稚的。在国际事务中必须有这样的魄力,如果要造福全人类,那么就必须坚持在一切国际事务中去中国全球化,去极权主义全球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