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原香港文汇报的工作人员,将成立纪念该报总编辑金尧如的基金会,以促进香港新闻事业,并鼓励香港新闻工作者守护香港的新闻自由。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香港左派的文汇报,历来被视为北京在香港的喉舌。但在1989年64事件中,该报一直积极正面报道发生在中国北京的民主运动,并在北京宣布戒严的次日刊登了“痛心疾首”的四字社论,对香港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六四事件之后,多位文汇报工作人员被迫辞职,包括社长李子诵和总编辑金尧如。当年任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的程翔,星期二在香港明报撰文表示,他们将成立“金尧如新闻基金”。程翔对自由亚洲电台说,成立基金的目的,是鼓励香港新闻工作者共同守护香港的新闻自由。

“我们这个基金准备用来成立一个新闻奖,鼓励我们香港的同业恪守记者职业精神,捍卫新闻自由。确立李子诵、金尧如爱国报人,以笔报国的这么一种风范。希望通过这个奖金能鼓励香港新闻界守护香港的新闻自由。”

他表示,在中国新闻史上,以开天窗形式发表社论最出名的只有两次,一次是1941年,中共在重庆设立的新华日报刊登“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抗议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的围剿;而1989年5月21日文汇报在头版重要位置的社论则是另一次。

文汇报发表“痛心疾首”社论的当天,香港一百万市民上街游行示威,抗议中共当局罔顾民意的做法。

程翔透露,1989年5月21日文汇报的社论,经过香港新华社官员的批准。

“其实,当时我并不在香港总部,我在北京办事处。据我后来知道李社长跟金尧如总编他们设计的“痛心疾首”意外,还有一个版本是“夫复何言”,就是没话说的意思。然后拿去给新华社,新华社负责审查的相关领导就挑了“痛心疾首”。在共产党统治下人性跟党性的矛盾,在那个大是大非那一刻,人性产生出来时候,只能做一个比较符合人民感情的决定。可是当他的党性要赛过他的人性的时候,他就要做出违背人民利益的事情出来。”

程翔称赞原文汇报两位负责人,社长李子诵,总编辑金尧如都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典范。两位负责人在六四事件之后都被迫去职,金尧如后旅居美国加州,2004年因病去世,而现年已经98岁的李子诵仍居香港。

在文汇报工作十多年的程翔,曾在北京记者站工作多年,认识很多中国的记者和编辑。他认为,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其实我觉得国内很多新闻界的朋友都在很努力地冲破一些禁区。很多人的努力还是让我非常佩服的。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比我们在外面更要严峻得多。我觉得假如历史发展到了一个这样的时刻,需要有人出来讲话的话,我觉得国内的很多报人还是有这种道德、良心跟职业的专业精神的。”

程翔后任职于新加坡海峡时报,2004年被中国逮捕并以间谍罪判处五年徒刑,2008年获假释回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