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与中国交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罕见评论中国的“清零”政策无法持续,应该改变策略。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日前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宣称,中国动态清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要持续毫不动摇的坚持清零。观察人士分析,清零政策具有多重功能,这是一场政治忠诚度的考验,对习近平而言,在两个“零”之间,确保“零不忠诚”或比“零疫情”更加重要。
台湾教授赵文志分析说,对一个极权领导者来讲,习近平首先需要有一群对他绝对忠诚、绝对效忠的护卫队在外围,一方面协助他掌控庞大的国家机器,另一方面,这群护卫队也要在有其他政敌出现攻击习近平时,站出来挺身护卫他。
赵文志说,这场疫情就变成习近平一个很重要的观察场域,看看谁认真的贯彻清零政策,谁是绝对拥护者,谁又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了事,然后谁是对清零政策有根本不同意见的人。习近平透过清零政策观察习家军的表现,也观察有没有其他人有可能成为习家军的候选人。
赵文志说:“他都刚好透过这一场抗疫的过程当中去观察,在20大之后有哪些人是可以为他所用,哪些人可能在政治忠诚度上是有问题的,那可能会进一步地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去建构一个他自己真正能够绝对掌握的团队,所以我觉得这一次疫情有这样子的一个功能在那里。”
他表示,对习近平来讲,官员的“零不忠诚”比“零疫情”来得重要,比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扮演着支持、拥护习近平的角色,同时也是贯彻习近平个人意志的重要的力量,因此即使上海民怨不断,有些人在微博发布诸如“上海市委书记应该承认他的错误并辞职”和“无耻政客毁了上海”等帖子,但从极权国家领导人的权力逻辑来看,官员的忠诚度更为重要。作为习家军的李强,坚定地贯彻了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政策,因此分析李的政治路途应不会受到民怨的影响。
赵文志说:“对于习家军在这一次防疫的过程当中做的好或不好,就我个人的角度观察,我认为那个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跟他非常亲近的官员能不能对习近平展现出绝对的效忠、绝对的忠诚,这才是习近平想要看到的地方。”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学者冯崇义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说,中国如果不是由习近平或共产党这样一个独裁者、独裁政党掌权的话,它会非常顺理成章地接受世界的成功经验,走上“与病毒共存”的路,而无需采取如此极端的硬封城,对社会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冯崇义说,但现在中国可悲之处就在于只要共产党政权存在,只要习近平还在位,中国政府就不会宣布政策错误,或承认清零是不可能的。相反地,中共到现在还是一直坚持清零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一下子就可以把整座城市的铁公路等交通系统全部关闭,上海地铁就破天荒全部停摆,令市民十分错愕。他表示,中共的清零政策体现出所谓的“极权主义效率”,但这却是一个很可怕的制度性灾难。
●习近平押宝清零政策
▲美国之音(VOA)5月11日报道:抗疫不力 基层顶罪,20大前习近平的“大上海保卫战”
上海封城,一名女子和一个幼童从被封闭的居民小区栅栏后向外张望。(2022年5月10日)
台北 —中国上海爆发新冠疫情一个多月来,中共高层不顾民怨坚持封控清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5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时坚称中国的防疫措施科学有效,并表示“要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随即向上海各层级“立下军令状”,誓言实现社会面清零。之前,有传言说,李强仕途恐因防疫不力而受挫,但目前风向似乎有变。一些政治观察人士指出,这场大上海保卫战背后权斗激烈,李强的副手、上海市长龚正恐被究责,成为替罪羊。
上海新冠疫情持续延烧,部分区域的极端封控进入第七周。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声令下,宣称“要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且“毫不动摇动态清零总方针”后,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随即于5月6日召开“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动员大会,并指示“层层立下军令状”,“集中一切力量资源,全面展开攻坚行动。”
李强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层各级都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对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李强的副手、上海市委副书记暨上海市长龚正在动员大会上也表示将强化封控、管控和防范三区的筛查措施,并开展扫楼、扫街、敲门行动,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以实现社会面清零。
“一人阳性,全楼转运” 民怨掀锅
虽然每日确诊病例数已由2万人的高峰趋缓到目前的4千例以下,但上海防疫仍雷厉风行,各区陆续传出“一人阳性,全楼转运”的强制政策。网上5月初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上海防疫人员一上门便不由分说要全家人去方舱医院隔离,而且面对质疑,还态度恶劣回呛:“这是中国,听清楚!……不要再问我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按照国家的规定,防疫政策来!”
观察人士指出,5月10日的确诊数降至两千人以下,代表上海疫情已趋缓,让习近平得以在5月5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上宣示,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并再度为“动态清零”政策定调。不过,上海市府官员仍想“趁胜追击”,效忠中央,追求清零。
习近平定调清零 李强跟进
上海第一把手李强一再公开“对习近平效忠”,积极拥护清零主张,这其实与他之前所坚持的“精准防控”、“与病毒共存”等防疫思维大相径庭。
但李强终究是旗帜鲜明的习家军班底,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习核心”的政策,没有个人主张的空间。习近平于2002-2007年主政浙江期间,李强历任温州市委书记、省委秘书长及省委常委等职务,他因此被公认为习近平的秘书。
外传习近平原本有意在年底的二十大,提拔爱将李强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让他“入常”跻身中共权力核心。但这一个多月来,上海防疫乱象丛生,疑似打乱了习近平的人事布局,更引发上海政坛暗潮汹涌的派系斗争,因为近2500万的上海市民遭强制封控数周后大多怨声载道,并剑指中共中央,把问题归咎于习近平与北京高层所坚持的清零政策,这让北京的压力剧增,亟需找到替罪羊,就上海防疫不力问责,以向上海市民负责。
据新浪新闻综合报道,截至4月底,已有超过15名上海党职干部被问责,上至浦东新区区委蔡永强,下至社工季蓓,或因物资发放失职、或因防控不力而一一遭免职。
不过,由于被惩处的人员层级过低,外传上海的第一、二把手李强和龚正,后续恐难逃问责,成为习近平的挡箭牌以及上海防疫不力的替罪羊,届时李强入常恐不保,而龚正仕途也堪忧。观察人士分析,随着习近平近日为清零政策一捶定音后,局面似乎有所转圜。
“誓死效忠习近平”李强入常定了?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上周在中共中央常委会上一声令下,意在让全党上下“统一思想”,并为清零政策定调,因此,中国未来已无讨论清零政策以外的空间。
寇健文说:“有没有人想要去检防疫政策?有!当整个政治局常委会定调之后,我相信,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因为统一思想了,这个时候,谁再站出来讲要‘与病毒共存’,那这个错误思想要被斗争的。”
寇健文指出,政治局常委会定调后,李强马上跟进,传递了一个非常强列的政治讯息,那就是“上海与中央保持一致”。
寇健文说:“李强已经充分地表现出,他有核心的意识,中央说什么,我就紧紧跟着走。李强也好、龚正也好,仕途会不会受到影响?我觉得,跟上海疫情的走势有很大的关系。再来,其他大城市会不会也发生像上海的情况?像北京的案例开始在增加,如果其他大城市也没做好,李强跟龚正的问题相对可能会变得比较轻一点。”
上海疫情下政治角力 龚正将成替罪羊?
分析人士指出,上海经济、政治利益盘根错节,各种派系势力纠葛,除了习家军,还有“反习派”或中共口中的“躺平派”,也就是主张与病毒共存者,以及“习家军中的次派系”,都要经得起上海民怨沸腾的考验。
位于台北的中华亚太精英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智盛认为,上海疫情乱象虽对习近平要在年底的二十大上寻求第三任期构成挑战,但李强上海市委书记的地位,不见得会被动摇。
王智盛分析,李强已经是习家军中“大阿哥”等级的政治局委员,依中国官场文化,除非对习近平的权势构成威胁,否则习近平不太可能拿心腹开刀。至于李强入常是否生变,还有待观察。
王智盛告诉美国之音:“假设他的排序本来在(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之前,会不会因为这样影响他在习心目中的地位,排序掉到陈敏尔之后,甚至有第三人出来,(还要观察)。上海的斗争不是只有反习派,还有其他要利用这个时候,顺便上位。”
至于龚正能不能保住仕途?王智盛说,习近平“弃龚保李”的可能性不低。王智盛说:“龚正的角色就比较尴尬了。第一,他是上海市长,第二,他不是政治局委员。如果上海状况持续失控,之后的秋后算账,可能性比清算李强来得高很多。习近平如果真的压力太大,要保李强,然后拿龚正来当垫背或者代罪羔羊,可能性也都是存在的。”
不过,王智盛说,从习近平上周誓言要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态势来看,中共对控制住上海疫情已胸有成竹。他认为,习近平将复制武汉模式,先发动大内宣,然后亲赴病发地,诏告天下,抗疫成功。王智盛预估,最快5月下旬,习近平可能宣布“大上海保卫战成功”,若“丧事喜办”奏效,届时下台问责的人就有限。
基层顶罪 习近平、李强卸责
上海强制封城期间,部分街道办事处干部遭揭发,在发放保供物资时失职,导致捐赠的蔬果礼包未及时发放导致腐烂损毁,或发放了不合格的猪肉。另有殡仪馆人员以疫情为借口,拒绝提供殡仪服务;还有机场委外单位在发现确诊者后消极推诿,导致转运迟滞等。诸如此类的失职已被逐一检讨,并处分总计超过15名的干部。
但是,分析人士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因为上海被问责的干部层级不仅低,也未涉及地方或中央政府层级的防疫决策。
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独立时评家鲁难认为,习近平摆明了不会为动态清零的失败负责,因此,只能找些基层干部,例如警察或城管等来顶罪。就算上海民怨沸腾,对习近平也起不了作用。除非有不可控的因素,否则李强入常,习近平连任,应无悬念。
鲁难说:“已经有一部分人替李强书记也好、习近平主席也好,顶了责任。所以,在是非的面前,在稳固政权的考虑上,习近平主席不会杀掉自己核心的大将,去维护所谓的民意,因为民意不重要。”
封控惹民怨 北京重蹈上海覆辙?
除了上海,北京的疫情也在升温,虽然每日仅有几十例确诊,但全市关闭的地铁站超过60多个。其中人口约345万人的朝阳区疫情最为严峻,已于5月8日升级管控措施,要求封控区居民足不出户,全区落实居家办公,并全面暂停与民生无关的企业。
对此,现居住在台北的香港政治评论家林保华表示,疫情现已延烧到天子脚下。如果恶化,北京“动态清零”的手段恐怕会比上海更加严厉。
林保华告诉美国之音:“北京的(市委书记)蔡奇是比上海强硬的,因为蔡奇好几年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里面做事情的,他在处理低端人口什么(的)手段非常残忍的。如果说北京的武汉肺炎一发展的话,
▲英国广播公司(BBC)5月12日报道:中国“清零”政策承受内外部压力 为何还在坚持?
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罕见发表言论称中国的“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续。
上述言论在中文互联网引起争议,中国官方也发言反驳。随即谭德塞的相关言论在中文各大媒体和新闻平台被删除。
谭德塞发表上述言论之际,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因为疫情已经封城一个半月。过去一个半月中,上海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在显着降低,但距离完全清零还有距离。
与此同时,上海市民因为就医、饮食等问题爆发越来越多的不满。与两年前武汉封城时众志成城的状态迥异。
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叠加,但中国政府并未改变“清零”的严格防疫政策,并且在近期多个高规格场合继续重申“清零”的重要性。
有观点认为,中国继续坚持“清零”是政治性的,目的是保障今年秋天召开“二十大”前,不出现疫情失控的局面。
反驳者则认为,无论从香港还是英国的例子来看,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并不低,中国如果不实施严格政策,势必造成大量老年人的死亡,牺牲一些生活中的不便利,换来的是一部分人群的生存机会。
外部压力
“考虑到病毒的表现,还有我们现在对未来的预期,我们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所指的是中国目前的“清零”政策。
他进一步补充,“我们与中国专家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们指出这种方法(清零)不能持续……我认为(政策上的)转变非常重要。”
世卫紧急事务主任瑞安(Mike Ryan )接着表示,自2019年底武汉爆发疫情以来,中国已通报15000人死亡——这个数字比起美国的近100万人、巴西的66万多人和印度的52万多人相比,相对较低。
考虑到这一点,“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想要采取强硬的措施来遏制新冠病毒传染,是可以理解的”,但还需要考虑清零对人权的影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周三(5月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对谭德塞的说法做出回应,称新冠疫情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并表示,中国希望“有关人士客观合理地看待中国国情和防疫方针,要弄清楚事实,不要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中国《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对WHO的言论表达不满。他表示,“中国在付出代价和牺牲,世卫组织这个时候谈论中国的事情,理应要考虑他们的话会在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他们不应从外部拆中国抗疫的台。既然他们指出中国的办法不可持续,那么他们应该给出一个更有效更可持续的办法来。但他们又给不出来!”
压力不仅来自于卫生领域,经济领域也在对“清零”政策表达不满。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发布调查显示,近六成(58%)受访在华美资企业已下调2022年度营收预期,超过一半(52%)的企业表示在华投资计划被推迟或已计划减少投资。
“今年的盈利预期降低了,但是,更令人担心的是,会员们在隧道尽头却看不到光。”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刚林(Colm Rafferty)表示,对于在华的美国企业而言,本来就挑战重重的形势更加恶化,若是中国现有防疫措施依然如此,跨国企业会评估全球其他地区作为替代。
内部压力
严格而长时间的封城,也让上海的2500万居民面临停诊、供应链断裂,以及群体情绪低落等次生灾害。
以“停诊”为例,上海东方医院产科一名姓周的护士在家中哮喘发作,自行用药后仍无法缓解。家属驾车送其到工作的医院就诊,但因疫情防控需要,没有在这家医院得到救治。家属带其至其他医院求诊,但因病情耽误,该名护士不幸离世。
再者患有尿毒症的病患,需要每周三次透析,但是封控就意味着医院关门,无处求医。即便陆续有医院开始接受透析,透析名额显着减少,甚至成功拿到名额的病人,还是需要跨过“频繁做核酸”、“缺乏交通工具”等困难。
此类事件在中文互联网发酵,引起激烈反应,有观点认为,因封控“停诊”造成的死亡个案远大于防控避免的死亡。
企业则面临停产,上海一家集装箱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向中文媒体表示,从上海3月底封控至今,因为人员流动受限,其公司有约四分之三的车不能上路。
上海的重要性也在这轮封控中凸显。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的四分之一都在上海,而且从产业链的布局上来说,上海拥有中国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从芯片设计、先进制造到半导体设备、半导体采莲、半导体封装测试乃至EDA等细分领域,上海囊括了整个半导体的完整链路,是中国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的地区。
以至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上海如果继续不能复工复产的话,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心理问题是疫情次生灾害的一部分。此前《柳叶刀》上汇总各国研究数据显示,疫情扩大了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群。
这一情况在上海也有所体现,百度指数显示,三月以来,上海居民对“心理咨询”的搜索激增。近30天,其热度同比上升了253%.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上海居民,面临疫情下的心理余震。
这些次生灾害带来的负面情绪在上海持续发酵,不时地在互联网上爆发,引起民众对政府的政策选择的质疑。
中国为何还在坚持“清零”政策?
在内部和外部压力共同挤压下,中国政府并没有放松政策的迹象。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表示,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班志远(David L. Bandurski)发文分析,这次会议中“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的话语应被视为对中共地方领导人未点名批评,因为他们质疑了中央政策,或是执行政策不力。
有观点批评,北京这样坚持严格“清零”是出于政治目的。中共预计将在2022年十月召开二十大,这次会议上中共将进行领导层换届。考虑到此前中国修改宪法,取消了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外界普遍预计现任领导人习近平将开启第三个任期,因此北京需要在这次会议前,通过成功应对疫情,巩固自身的合法性。
中国副总理孙春兰近期的讲话似乎印证了这种看法。她在5月9日表示,“确保疫情可管可控,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不过,也有医学专家出于卫生健康的原因阐述为什么中国依然坚持清零不放弃。
美国史丹福大学儿科及健康政策教授王智弘以上海为例称,上海60岁以上的长者不到65%(如同香港)还尚未接种新冠疫苗,且根据香港大学研究,科兴疫苗对于变异毒株成效有限,在急救病床医疗资源不够的情况下,若开放可能会让上海走入香港今年疫情爆发时,医疗濒临崩溃的情况。
在上海之外,情况可能更遭。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莫利(Christopher Murray)今年初研究称,奥密克戎毒株导致大批人感染,给医疗系统带来重负;许多医护人员感染,给医院添加额外负担,“各国政府需要在接下来4到6周时间里优先支持医疗系统。”
对于中国而言,这恰恰是软肋。根据世界重症与危重病医学会联盟的数据,疫情前中国的每10万人所拥有的的ICU病床数并不出众,仅有5张左右,远低于德国的24.6张和加拿大的13.5张,即便在过去两年快速扩张,但没有根本性地扭转这一差距。
与此同时,源于城乡二元结构,中国还面临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问题。2018年时《柳叶刀》发布包括称,中国医疗水平的不均匀程度,不仅显着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地区,甚至差于墨西哥和巴西等经济水平低于中国的地区。
这些特点都意味着,中国如果面对奥密克戎的全面爆发,可能将承受大量的人员死亡。
路透社周二(5月10日)在报导中引述一份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的研究。这项研究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的学者,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人员的支持。研究通过模型预测显示,在中国,若没有适当的保障措施,例如加强疫苗接种和治疗支持,根据搜集到的有关全球数据,对重症监护的最高峰需求将超载15倍,可能导致约150万人染疫死亡。
▲自由亚洲电台(RFA)5月12日报道:上海迟迟未解封 外界解读为习近平政权保卫战
上海疫情趋缓,但封城40天仍未解封,学者任松林评估, 习近平为了确保二十大连任,不惜坚持到底,而学者明居正认为,虽然上海人并没有要反习,但反习势力则可能借力使力,习政权能否延续可能会出现变数。
一直与中国关系密切的世界卫生组织干事长谭德塞,十日和习近平唱反调,直言中国清零政策不可持续。结果联合国微博和微信号的相关消息都被封了,中国外交部暗示谭德塞不能发表不负责任言论。
与此同时,上海复旦公卫学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则共同发表最新疫情模型预测指出,中国奥密克戎疫情恐将造成1亿1200万有症状确诊病例,平均1千人中有80人染疫,其中包含270万名重症者,文章十日刊登在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
对此,台湾大学政治学系荣誉教授明居正12日录制自由亚洲电台“亚洲很想聊”节目时分析,谭德塞是从公卫专业角度出发,这样并没有错,世卫专家注意到,中国再动态清零下去,将影响全球经济。外界关注焦点,是中国的防疫战已变得政治化。
明居正说:“中共会认为更关键的因素是,如果我现在放松了,如果真的疫情大爆发,我这年底二十大还能不能开?这对习近平、对执政团队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挑战,这很可怕的,代表路线会被质疑、政权会被推翻。中国共产党对权力有病态的执着,不但对外界如此,对内部也是如此。如果习下去,他的派系都负面了,这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它根本就是政权斗争的问题,不是国际或外界所能理解。”
中国抗疫措施已演变成政治运动
同台时政评论人士任松林也点破,所谓“清零”和疫情一点关系也没有,中共什么事都以“运动”形式发生。“清零”对外是政治斗争,对内是路线竞争,习在政治局会议也挑明着说,这是一场政治任务,绝对不能输。习近平只是没有估计到清零封控在上海踢到铁板。
任松林认为,上海人其实也不是故意、上海人也不敢反对习近平,只不过是上海的传统,比别的地方市场化,跟西方接轨比较多。所以一旦中共想用行政力量介入完成,上海市场化机制垮掉,自然形成粮食供应不上、油也供应不上、老百姓也不听话。
任松林提到,2003年后他在上海待过很长时间。上海已经把很多东西外包出去了,一栋楼里左邻右里都不认识,一旦强调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街道口等,运作上会有很多阻力。楼里面的人不全认识,虽然有名单,所以说上海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和市场的结合没那么紧密。市场一旦垮掉、发现不灵了,习近平一定要在上海下重手,把上海搞得像西安一样容易控制。
明居正 : 中共一直想全面控制上海和香港这类大城市
明居正也说,共产党的观念就是要掌控一切,尤其对上海、对香港这些过去他觉得管不住、管不动的地方,特别想管。前几年习近平派自己的人马李强去上海,当时外界认为习的力量进入了上海。“我说不一定,习可以派高官过去,但坐不坐的稳?是另回事。这回你可以看到李强没有完全坐稳。”
明居正提到,四月初,上海市委连续在一天内发文,先是呼吁全市各级 干部负起责任,好好把清零战争打到底,然后则呼吁全体共产党员以身作则作先锋队。如果上海市委需要这样跟各级干部喊话,表示他在上海掌控有限。
明居正分析,这并不完全表示上海反中央,上海有它运作的方式,他们对广东、台湾较看得起,经济发达的上海人比较自傲,轻视外人,对外来官员常有排外性,并不是真的反习。
明居正说:“当他贯彻习的命令跟上海的调性就显得格格不入,就形成对抗的态势,你说真的是对抗?好像不完全是,不是对抗吗?又有对抗,但是不是升到反习的地步?那还未必。但话说回来,这态势给反习的人马一个见缝插针的机会,双方觉得是斗争的战场,对习更是如此。用大陆话讲比较准确:『绷紧阶级斗争之弦』。所以李强真正认真落实清零政策时,跟地方官发生冲突,矛盾显得愈来愈大。在习的眼里看来,会认为是对他的抗拒,而这抗拒可能导致习年底二十大不稳定,导致习必须加码控制,使得这矛盾不断螺旋上升。”
最近传出中国海关防止恶意出国,边防人员会剪掉中国旅客在外国的居留证或护照,社群媒体涌现中国是否要走回锁国、保守的路线?对此明居正说:“这就是绷紧阶级斗争之弦,所产生的后效应。共产党对权力有『病态式执着』,当习近平觉得内外交困,权力受挑战,听到有质疑,就担心了,共产党要掌控一切。”
明居正提到,习近平清楚对外贸、外资的依赖,他要在所有事都能控制下,跟欧美打交道。
明居正说:“所以中共分析,我要拿台湾、征服世界这目标是没有变的,但是共产党人要懂得前进跟后退,现在是后退时,革命高潮也还没到,也还不是革命的低潮,要谨慎掌握好方向慢慢往前走,大概现在是这个心态。”
任松林 : 控制国民出境只为防止走资
任松林也认为习的作法不是锁国,控制出国主要是经济原因。很多人有海外帐户,算算外汇、外资撤掉的,就没剩多少,大概只剩几千亿美金。过去说的上万亿美金,很多是外汇投资,主要是怕这些人把钱弄出去、运出去。第二,共产党想尽量把一些社媒、网路能影响舆情的东西要控制在手里,不希望中国人民去学外面的东西。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夏小华 台北报道 责编 温晓平 梒青 网编 瑞哲
▲美国之音(VOA)5月13日报道:政治忠诚度的考验 “零疫情”和“零不忠诚”哪个重要?
台北 —一向与中国交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罕见评论中国的“清零”政策无法持续,应该改变策略。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日前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宣称,中国动态清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要持续毫不动摇的坚持清零。观察人士分析,清零政策具有多重功能,这是一场政治忠诚度的考验,对习近平而言,在两个“零”之间,确保“零不忠诚”或比“零疫情”更加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5月10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的清零政策不可持续下去,是时候改变策略了。
谭德塞的言论引发中国反弹。南华早报5月11日报道,该评论在微博发出后随即遭到审查并删除。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批评,全世界已经死了1500万人,美国和西方国家死的人数最多,世卫这个时候“不应从外部拆中国抗疫的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5月12日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疫情防控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国际社会有目共睹,希望有关人士能够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不要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科学研究增强清零态度
就在谭德塞呼吁中国重新考虑清零战略之际,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育部公共卫生安全重点实验室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期刊上,透过模型预测发现,如果中国不采取任何保障措施、冒然放弃清零政策,奥密克戎可能导致1.122亿例有症状感染、510万住院,270万转入加护病房(ICU)以及155万死亡,主要浪潮发生在5月至7月。
《自然医学》5月5日也发表了另一篇中国的研究,表示中国的清零政策及时阻止了数百起境外输入案例,尽管成本高昂,但与新冠病毒的全球平均死亡率(截至 2022年2月16日)相比,这种清零政策估计可以挽救 100 万人的生命。
媒体分析,中国学者论文的发表,增加了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对新冠疫情采取“零容忍”态度的重要性。
上海封城已经超过六周,民众和企业对于生活与工作遭受沉重打击感到愤怒和不安。台湾广达电脑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上海达丰电子,日前就传出员工为了抢购生活物资集体冲出封锁,与警卫发生扭打。彭博通讯社称,这是中国新冠防疫的“惊人失败”。
北京目前虽然每日新增的病例数都是两位数,但民众的恐慌已经显现,害怕哪天上海封城的阴霾就会降临北京,超市挤爆抢购物资的人潮,货架一扫而空。
中国宣称取得成效
即便民众忧心忡忡,也有不少国家有“与病毒共存”的经验走在前头,但中国政府仍然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并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5月5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说:“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并强调“坚持就是胜利”。
他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5月9日也在主持防疫视讯会议时说,要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为中共20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多重功能
台湾中正大学战略暨国际事务研究所教授赵文志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坚持清零政策有多重目的,一是为了控制疫情,避免医疗体系崩溃;二是控制党内的关系,以免习近平遭受政敌攻击;三是试图展现中共的治理体系优于西方国家,且这个优越性将为习近平在二十大谋求连任第三任期有铺垫的作用。
他表示,上海封城虽然引来不少民怨,例如有百万转发、四亿人次观看的“四月之声”展现了封城底下最真实的人性挣扎,或许多少都对习近平的声望有些影响,但该视频很快就被封锁,显示国家机器仍牢牢地掌握在习近平手中。所以到目前为止,即便有民怨也看不出对习近平二十大连任有多大影响。
他表示,对一个极权领导者来讲,习近平首先需要有一群对他绝对忠诚、绝对效忠的护卫队在外围,一方面协助他掌控庞大的国家机器,另一方面,这群护卫队也要在有其他政敌出现攻击习近平时,站出来挺身护卫他。
观察与挑选习家军
赵文志说,这场疫情就变成习近平一个很重要的观察场域,看看谁认真的贯彻清零政策,谁是绝对拥护者,谁又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了事,然后谁是对清零政策有根本不同意见的人。习近平透过清零政策观察习家军的表现,也观察有没有其他人有可能成为习家军的候选人。
赵文志说:“他都刚好透过这一场抗疫的过程当中去观察,在20大之后有哪些人是可以为他所用,哪些人可能在政治忠诚度上是有问题的,那可能会进一步地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去建构一个他自己真正能够绝对掌握的团队,所以我觉得这一次疫情有这样子的一个功能在那里。”
绝对忠诚最重要
他表示,对习近平来讲,官员的“零不忠诚”比“零疫情”来得重要,比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扮演着支持、拥护习近平的角色,同时也是贯彻习近平个人意志的重要的力量,因此即使上海民怨不断,有些人在微博发布诸如“上海市委书记应该承认他的错误并辞职”和“无耻政客毁了上海”等帖子,但从极权国家领导人的权力逻辑来看,官员的忠诚度更为重要。作为习家军的李强,坚定地贯彻了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政策,因此分析李的政治路途应不会受到民怨的影响。
赵文志说:“对于习家军在这一次防疫的过程当中做的好或不好,就我个人的角度观察,我认为那个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跟他非常亲近的官员能不能对习近平展现出绝对的效忠、绝对的忠诚,这才是习近平想要看到的地方。”
亲信仕途乐观
路透社也说,在疫情爆发期间,上海已经处罚了至少25名官员,但这些官员没有一个是区级以上。报道还说,李强被视为今年秋天要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选,他跟习近平的关系密切,是习新领导班子的一枚有用的棋子,加上上海市委书记的级别比中国其他城市的党委书记高得多,所以李强将是安全的。
香港资深媒体人纪硕鸣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从前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李强就是他的秘书长,一直待在他身边。后来习近平打贪腐,罢免了江苏省的几名官员,李强就升任为江苏省委书记,填补政治空缺。次年,李强又被习近平提拔为上海市委书记。
他说,从两人过往的经历可以看出,习近平对李强的忠诚度不会有太多怀疑,因此,对于外界传言有关于要让李强下台的消息,他是质疑的,因为在中国,官员该不该下台、仕途会不会受到影响,其实不在于疫情最终是否完全清零,或是花了多久时间才清零,而是在于对最高领导层的忠诚度。
他表示,中国清零是用一种强硬且侵犯人权、违反人性的手段去执行,早已超出了科学防疫的范畴。
纪硕鸣说:“他完全是从个人的权威当中去看你的忠诚度到底是多大,这才是主要的,防疫只是一个表层,但是忠诚度才是考虑最深层次的一个目标和目的。”
所失与所得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负责人冯崇义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共在清零政策上虽然丢失了很多民心,但也并非全无所获,比如对官僚体系而言,服从上级命令的官员因此获得了升迁的机会;又如中国至今已完成超过上百亿人次的核酸检测,规模领先全球,也让从事生产核酸与快筛试剂的企业大发国难财;还有一个受益者就是疫苗公司,因为中国拒绝使用海外更有效的mRNA疫苗,所以即使国产疫苗无效也还是要宣称它有效,因此国内疫苗生产商也发了大财。
中国东吴证券团队前几天公布的研究报告推算,假若未来中国一线、二线城市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初估每个月的核酸检测费用上限为1212亿元人民币,年花1.45万亿元人民币。
冯崇义说:“所以这些是在掩盖底下的一些特权阶级部门,他们得到像暴发户一样的利益。”
冯崇义表示,中国如果不是由习近平或共产党这样一个独裁者、独裁政党掌权的话,它会非常顺理成章地接受世界的成功经验,走上“与病毒共存”的路,而无需采取如此极端的硬封城,对社会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冯崇义说,但现在中国可悲之处就在于只要共产党政权存在,只要习近平还在位,中国政府就不会宣布政策错误,或承认清零是不可能的。相反地,中共到现在还是一直坚持清零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一下子就可以把整座城市的铁公路等交通系统全部关闭,上海地铁就破天荒全部停摆,令市民十分错愕。他表示,中共的清零政策体现出所谓的“极权主义效率”,但这却是一个很可怕的制度性灾难。
▲自由亚洲电台(RFA)5月14日报道:王维洛:毛泽东灭不尽血吸虫 习近平也办不到清零
已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曾发动麻雀与血吸虫清零,导致大饥荒数千万人饿死,血吸虫在中国仍未绝迹。
网络图片
已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曾发动麻雀与血吸虫清零,导致大饥荒数千万人饿死,血吸虫在中国仍未绝迹,中国水利专家王维洛称,由此可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防疫清零终成历史闹剧。
中央社14日的报道援引旅美中国民主派人士创办的“议报”近期刊登王维洛的专文,以往昔中国防治血吸虫病的经验为例,分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坚持防疫清零行不通。
王维洛指出,1953年9月16日,毛泽东得知中国南方血吸虫病的疫情相当严峻,随即指示当时的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负责处理。习仲勋是习近平的父亲。
王维洛指出,而对比习近平当前防疫清零与毛泽东往昔消灭血吸虫病的作为,的确有相同相似之处,像是两人都强调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成立直属中央领导小组;升高至政治任务的层级。
他说,而且毛泽东与习近平都不顾事实制造恐慌,毛泽东曾把血吸虫夸大成远比帝国主义更难对付;习近平根本不顾Omicron高传染、低死亡率的事实,主观认定放宽管制势必造成大规模感染及染疫死。
王维洛表示,习近平与毛泽东拼清零和消灭血吸虫的其他相似之处还包括,分别不惜一切代价到处封城及向水宣战;夸称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他说,习近平与毛泽东都非常重视中医的作用,消灭血吸虫病运动期间,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相继研发灭虫草药;清零期间众所周知的连花清瘟胶囊据说颇有疗效,但都不被世界其他国家接受。
王维洛表示,从1958年到2022年,60多年过去,血吸虫病在中国就从来没有被消灭过,同样,习近平的清零目标也是不能达到,因为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病毒无法彻底消灭。
王维洛表示,曾任毛泽东秘书、已故中共元老李锐对习近平的倒行逆施的评价是:毛病不改,积恶成习,这句话流传在民间则成为“毛病养成恶习”、“毛病不改恶习难除”。
他说,德国的n-tv电视台在2021年年终的年度人物中,直接称习近平是“新毛泽东”。)
▲纽约时报5月16日报道:世界与新冠共存,为何习近平仍不惜代价坚持清零?
随着世界其他地方学会与新冠病毒共存,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要求他的国家坚持清零政策——不惜一切代价。
他在上周表示,新冠病毒在武汉暴发之初,中国曾成功地遏制了病毒传播,还说,我们“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但要求改变清零政策的压力越来越大。自今年3月以来,该政策导致上海陷入了停顿,让全国数亿民众处于封控状态,现在还可能会让北京停摆。
上周,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目前应对大流行的做法“不可持续”。一名经济学家将中国的做法总结为“零活动,零GDP”。跨国公司对于在这里的进一步投资越来越谨慎。
两年多来,中国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一有疫情迹象,就马上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快速封控,将感染控制在令人羡慕的低水平。这一成功让中共得以自夸在疫情中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不像西方民主国家那样,让那么多人死于新冠。
奥密克戎等更具传染性的变异株有可能破坏这一成功,给习近平和中共制造了一种两难境地。为防止病毒蔓延,中国采取了更严厉的封锁措施,遏制了经济活动,威胁到数百万个工作岗位。中国老百姓已经不耐烦了,开始反对被迫呆在家中或被送进政府设置的条件极差的集中隔离设施。
通常熙熙攘攘的北京太古里购物中心空无一人,摄于上周。此前,政府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已下令许多零售店铺停业。
通常熙熙攘攘的北京太古里购物中心空无一人,摄于上周。此前,政府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已下令许多零售店铺停业。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然而,放弃清零政策可能会导致死亡人数激增,尤其是在中国好几千万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中。研究人员本周警告,如果对病毒感染病例激增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出现死亡“海啸”,让中国脆弱的国家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增加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对习近平来说,这在政治上是相当重要的一年,由于担心出现任何异见,中国审查人员迅速压制所有要求改变清零政策的呼声。世卫组织总干事的建议曾被中国奉为圭臬,他上周呼吁中国重新考虑清零政策后也遭到了审查。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说了中国的做法“不可持续”后,中国互联网上有关他的照片和提及他这个说法的内容被迅速删除。中国外交部称谭德塞的言论“不负责任”,并指责世卫组织“对事实缺少恰当了解”。
中国官方控制的媒体也极力掩饰政府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严厉措施。上周,随着上海当局在封控区周围设置新围栏,把更多的住宅封起来,要求居民不出家门后,官媒的报道却描述这座城市在慢慢恢复正常。
一篇文章说,“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已在回归,而另一篇报道则强调了重新开业的商店数量。
但官媒的乐观报道无法掩盖习近平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挑战。
据中国的官方统计,自3月1日以来,新冠病毒已导致569人死亡,777565人感染。上海复旦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做的一项研究称,如果对疫情不加以控制的话,从现在到今年7月,新冠病毒可能会导致1.12亿人感染,近160万人死亡。
“情况相当严峻,这项研究清楚地显示了老年人接种疫苗、打加强针的巨大重要性,”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模型专家、参与了该研究的马可·阿耶利说。
据这项研究,上海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打过两剂疫苗。全国范围的这个数字是72%,卫生专家说,这个数字应该在95%以上。在几十个因疫情暴发,或预计感染病例会增加而采取了部分封控措施的城市,资源被投入到消灭病毒上去,而不是接种疫苗。
中国目前的国产疫苗也不如外国疫苗效果好。事实已经证明,使用传统技术的国产疫苗不如使用了突破性技术的mRNA疫苗有效。中国去年曾表示,很快会批准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的疫苗(与辉瑞合作生产mRNA疫苗的德国公司),但至今没有下文。几家国内公司研发的mRNA疫苗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中国最近还批准了辉瑞生产的抗病毒药物Paxlovid用于紧急治疗。
阿耶利说,完成三剂疫苗的接种、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更有效的疫苗等做法,可以帮助中国找到走出清零政策的道路。
投资者和商界领袖担心,中国严格坚持清零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出现自由落体式的下滑。“现在是政府改变政策的时候了,”知名投资人胡祖六说。他还表示,清零的益处已不再大于其经济代价。“坚持清零政策将摧毁中国经济,削弱公众信心。”
有人估计,在过去一个月里,中国45个城市的近4亿人处于某种形式的封控状态,涉及相当于7.2万亿美元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学家担心,封控措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一名经济学家警告,如果封控措施再持续一个月的话,中国经济可能会陷入衰退。
欧美的跨国公司表示,他们正在讨论如何将部分业务转移出中国。越来越依赖中国消费市场来实现增长的大公司也敲响了警钟。苹果表示,由于封控,公司的销售额可能会减少40亿至80亿美元。
星巴克的临时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表示,公司“几乎没有能力预测我们在中国的表现”。
外国的投资几乎枯竭,一些项目已搁置了两年多,因为限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措施让外国高管基本上无法前往中国。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说,跨国公司的高管们向中国高级官员寻求帮助时也得不到回应。
“中国一直非常坚定地认为本国的政策正确,不想让人们批评其做法,”何迈可说。
中国的一些高层领导人也开始在公开场合表示对经济的担忧。随着城市陷入封控,农民工和大学生很难找到或保住工作,中国总理李克强称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就在上海每天的新冠确诊病例稳步下降之际,在习近平上周号召坚持清零后,当局却收紧了封控措施。只要有一个居民核酸检测阳性,整栋楼的居民都要被迫前往政府的集中设施隔离。
这些新措施比新冠病毒暴发初期的更加严厉,并已引发了一些骚乱。中国以前很少看到骚乱,因为老百姓大多支持政府的抗疫政策。
在一段被审查人员删除前曾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中,几名穿着白色防护服的警察将一名女子的家门砸开,要把她送进隔离设施,该女子愤怒地大喊。她抗议,并要求他们拿出她核酸检测阳性的证据。最后,她拿起手机报警。
“你报警也是我来,”其中一名警察对她说。
▲美国之音(VOA)5月17日报道:习近平把所有的宝押在新冠清零政策上
旧金山 —专家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把他的政治前途押在异常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上,他同时今年将前所未有地担任第三届中共最高职务。
中国正在寻求新冠清零政策,而美国和欧洲到亚洲的国家正在取消或缓解限制措施,与新冠病毒同存。
欧亚集团中国分析师托马斯(Neil Thomas)写道,“为什么北京坚持这个方法呢?”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说新冠清零政策不可持续。
托马斯写道,“最重要的原因是习将巨大的政治资本投在零新冠上,后者被描述成中共对中国人民施以良治的典范。”
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已经封闭了几个星期,以停止病毒传播,但最近宣布计划逐渐重新开放。
分析人士说,习认为新冠清零病毒政策会最佳控制住中国的死亡率。世界实时的数据显示,疫情开始以来,中国新冠病毒死亡率是2.34%,几乎是世界1.2%的平均感染死亡率的一倍。
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副教授黄奎博说,“究竟哪个政策更好,是新冠清零或是新冠不清零,都一样,因为很多公共政策(意味着)永远会有很多辩论,”“但它究竟是好是坏我们只能随后回头来看。”
中国承认感染造成更多死亡的风险。
中国驻华盛顿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对美国之音说,“我看到报道说,根据中国和美国科学家的新模型,如果放弃严格的动态清零新冠政策,中国可能会有150万人死于新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习的政治前途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4月底当选20届党代会的代表,可能被任命为最高职务。新华社说,20大计划2022年下半年召开。
68岁的习近平既是党的总书记又是国家主席。如果中共让他担任第三届,他会至少留任到2027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倡议计划副教务长加兹登(Amy Gadsden)写道,上海政府4月以来对新冠病例激增的响应以及“让感染儿童与父母分离”的规定已经让公民对“空货架和缺乏医疗服务”表示谴责。
黄说,中国总理李克强本月警告说,如果中国坚持清零政策,中国就业市场将是“复杂和严峻的”。
上海和深圳的封闭已经导致世界供应链因为运输、后勤和工厂的劳工短缺而剧烈下滑。
分析人士说,但大部分中国政策制定者都至少沉默地支持清零政策。
夏威夷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伊说,“我们从外部可以看到的,他似乎不会得不到第三个任期,”“新冠是个问题,清零政策正在延长它,但我不认为新冠问题一定对习很致命。不清楚党的高级领导层会赞同任何不同的做法。”
罗伊说,领导人在疫情以外的政策都有广泛的党的支持。
新冠清零的成功或失败?
专家说,中国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的其余时间里将尽一切可能证明新冠清零是起作用的。官员们已经避免在北京施行严厉的封闭,可能从上海吸取了教训。
加兹登写到,“中国不是民主国家,异议不被容忍,但公共意见依然重要,”“奥密克戎变体病毒的传播影响到维持新冠清零政策的努力,习处境艰难。”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吴佳仪说,如果即使一个人感染者出线,新冠清零就可能失败。
吴说,“如果新冠清零政策的确严格执行,如果民众的确不外出,不感染,那么它当然(不会传播),但依然会有缝隙。”
黄援引亚洲媒体报道的估计说,没有这个政策,中国可能看到多达一亿的确诊新冠感染。他说这个数字会“把人吓死”,可能导致更广泛的经济损失。
▲德国之声(DW)5月17日援引德语媒体:习近平的三大错误
德国《经济周刊》指出,过去数月内习近平对新冠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及乌克兰战争的政策误判,使其权力结构出现裂痕。《法兰克福汇报》则关注清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下滑。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经济周刊》周二发表文章“习近平的三大错误”,作者采访了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及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心研究员何青山( Nis Grünberg)。
文章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权力结构在过去几周内因为一系列重大政治决策失误而出现裂痕。而政治宣传虽然仍奏效,但人们将会更深思。
施明贤接受该周刊采访时分析称:“这尤其适用于那些受过教育,但迄今对政治缺乏兴趣的人们。他们会开始质疑北京的政策。”
文章接着写道:“习近平显然错估了他的新冠政策。现在很明显,他的清零策略无法带领中国摆脱疫情,进入世界其他地区正走向的疫情最终阶段。”
研究共产党及中国精英政治的墨卡托研究员何青山指出,这些都是对习近平不利的政治错误,习近平显然确信中国将在这场大流行病中战胜西方,但却出现了具高传播力的奥密克戎变种这个变数。
文章指出,无情的封锁以及物资供应瓶颈不仅令民众不满,还扼杀了中国经济。“对该国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正在崩溃,失业率攀升至创纪录水平。断裂的供应链促使西方企业开始分散风险,不再在中国购买所有物品。从长远看,这将削弱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学家已经指出了这些危险,但习近平充耳不闻。”
作者认为,习近平的另一个错误是误判乌克兰战争。“观察人士称,北京原本希望俄罗斯能全面占据美国的注意力,减轻对其经济和政治对手中国的压力。但这也是个误判。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表示:”总体而言,我认为所有这些错误将导致北京方面在台面下对习近平的战略提出质疑。‘“
施明贤认为,今后在选择政治局常委以及填补因年龄而出缺的职位时,习近平将不得不做出妥协。“那些对商业友好、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对西方态度更开放的人士,可能将获得更大影响力。”
“观察家一致认为, 这不会带来迅速和彻底的变革。习近平已经封死了他混乱新冠政策的所有出路。他在最近一次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清楚表示,清零是唯一道路不会改变。一旦改变路线,可能会危及他在秋季争取连任。”
中国的新冠封锁措施导致其经济下滑的程度远超乎预期,并且波及全球经济。《法兰克福汇报》在“中国让世界走向下坡”一文中指出,北京的“清零政策”使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4月出现下滑,远超出专家预期。而中国的供应疲软以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德国3月分的工业生产暴跌4.9%.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新冠封锁措施导致了交付瓶颈加剧。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形势不会很快好转。尽管根据预期本周央行会再次降息,但经济研究公司龙洲经讯周一表示:”政府不愿放松其关键经济政策:新冠清零‘。如此一来便无法像2020年那般,在武汉爆发新冠疫情后出现V形经济复苏。牛津经济学家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表示,失业率可能不止是官方公布的6%左右,而是超过20%.“
欧盟商会会长伍特克(J?rg Wuttke)也认为中国经济不可迅速复苏。他指出,只有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才能避免进一步封锁,但目前仍有1.3亿人未接种疫苗。“‘但我们完全没有看到任何地方实现这种目标的迹象。’伍特克如是说。情况正好相反:3月最后一周,中国该年龄段中有80万人接种疫苗,5月第一周则只有30万人。伍特克认为这反映出北京政府对国产疫苗的有效性‘严重不信任’。‘但你不能把整个经济当作人质。’”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我们是最后一代意外惊爆网络
▲自由亚洲电台(RFA)5月12日报道:禁躺平?中国“最后一代”的呐喊
身穿白色防护服的警察与民众对话视频截图
为了抵抗不合理的隔离检疫政策,中国民众喊出“这是我们最后一代”的影片在网上热传,更一度成为微博热搜词,但却很快遭全网删除。有不少网民认为,这是表达中国年轻世代绝望与悲愤的时代强音。而对照1989年天安门广场的学生们喊出的救国有责,到2022年“最后一代”的呐喊,中国人民反抗方式的改变,说明了什么?
白色,是新的红色,这是现在的新中国。
网上疯传一段影片里的大白看不清脸孔,但防护服上贴着“警察”两字仿佛给了他无穷勇气般,要非法强行转移核酸阴性的密接居民,说着抄家般的旧思想狠话,但密接者的回应可绝了。
防疫人员:进行处罚了以后,是要影响你的三代的。
民众:不好意思,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一句“最后一代”的冷静回应,在网上掀起巨浪般的反响。
有人说,“要有多绝望,多悲怆,才会脱口而出这一句话”。本台无法独立核实事发地点与时间,但最早是11日开始在网上流传。
还有网民说这是时代强音,更是时代悲剧。在辽宁的一位中国年轻人也看到并转发了这段视频,但国内网上很快就影片“清零”了,连搜索“最后一代”一词,新浪微博也已屏蔽。
这位年轻人接受本台访问时人正在酒店隔离,因为他就是抵抗强制转移失败的无助人民之一,即使核酸为阴性,他仍被迫和自己的宠物猫分开十四天。
“这些有了权力之后的人什么疯狂的事都做得出来,而且你根本都阻止不了,做什么都没有用,打也打不过,就把你拖过来了,没有什么办法。”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早就想清楚,自己这一代只会有他和他的猫,因为还在中国境内,出于人身安全考虑,他不愿具名受访。
绝望与无力 中国人想“做个人”都难
他还是很担心他的猫会遭遇上海封城般的虐杀,尽管小区的工作人员一再向他保证绝对善待他视如生命的猫,但一切要等十四天后才知道答案,他很难过自己连猫能不能保护好都是未知数,而中国式防疫与治理模式好不好,中国人民理应最有发言权,陈先生的感受是身不由己的巨大无助感。
“不管你做什么都有很强大的无力感,什么都掌控不了,有时候你只是想做一个人而已,都很难很难,就是很绝望就是。”陈先生无奈地说。
只是想要有尊严的活着,当个人,像陈先生、还有视频中的男子一样发出反抗的声音,最终不是抵抗多日仍被强行拉走隔离,就是遭全网封禁。
网上有人整理中国的时代变迁如下:
1966年: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1989年:Because this is my duty(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2022年: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美国圣汤玛斯国际研究与当代语言学系系主任叶耀元就告诉本台,这反映当前的中国民怨又到达一个高点,对政府防疫的霹雳手段很反感。但这个压力锅会不会爆炸,时间点在何时?却很难说,关键在于中共的监控能力拜科技之赐,而变得更强大和有效率。
“从1989年到2022年,中共控制人民的工具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他现在极力的监控,就是害怕(像1989年那时的)集体行为与抗争的出现,1989年时他其实没有那样的能耐去监控人民。”叶耀元告诉记者。
人民的绝望与反抗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没有人说得准。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官方这样的防疫手段,民众的各种软、硬反抗,早已是民不聊“生”,生活的生,也是生孩子的“生”。
最后一代 环境不好不愿生
人民说出“最后一代”这句话,表达的是不生孩子了,这在长期关注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易富贤看来,中国这种防疫方式,生育率必定要下跌。
“政府该做的是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与条件,让人民愿意生,政府有这个义务与责任的。”易富贤告诉本台。
中国官方现在的防疫做法,和易富贤的提醒显然是不一样的。
“动态清零” 下,润学是一派,有能力用脚投票的走了:“最后一代”则像是振聋发聩般的警告,这一代中国人以身体力行“不合作”或“躺平”来反抗,尽管被网管删光,但“最后一代”在“新时代”里的决绝,早已反映在人口数据上。
在“最后一代”的呐喊前,上海官方公布2020年的全市生育率早已跌破1,是0.73,这是一个真实的新时代。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郑崇生华盛顿报道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5月13日报道:上海男子一句我们是最后一代意外惊爆网络
5月11日起,网络疯传这样一段视频:中国上海,一对核酸检测是阴性的年轻夫妇,被一群身穿印有“警察”二字的“大白”围着,强拉他们转运隔离,男子不肯,大白威胁,“如果你拒绝被转运,将会受到治安处罚。处罚以后,要影响你的三代!” 岂知那男子不卑不亢地回答:“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这句话不高深,被逼出口,却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立马被形容为“史诗级的对白”。微博上议论纷纭,有人说:“‘我们就是最后一代’是一种彻底的宣言,要么这种生活终结于我们这一代,要么我们终结于这种生活”。
警察威胁男子“影响你的三代”这类话语,毛时代非常流行,父母是地主的,后代是地主子女,父母是走资派的,孩子是走资派的子女,上学、就业、前途、一生都受严重影响。有网民回应:“政审三代已经威胁不到了,恢复诛九族吧。”
这段视频在中文互联网炸开锅了! 大白强制市民,威胁市民的事多了,上海市民不满的有之,抵抗的有之,写文章揭露的有之,航拍的『四月』更是传播海内外……但像这位,面对暴力威胁,敬谢不敏,弱弱地说出一句悲怆,决绝,也颇具象征的一句的,却具有另类的难以形容的爆炸力。
“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在这个封锁了四十几日,曾被视为中国最亮丽的丽都但陷入绝望的上海,在这个强制实施几十年计划生育、导致人口衰退,政府忽然急于鼓励生育的中国,这句话就这么冷冷地爆开了。
前面那段视频很快被删除了,回声却源源不绝。有人直接联想到政府鼓励生育的计划,“装看见”微博写道:“是何等悲壮,又是何等绝望?搞成这样,谁还愿意生?谁又还敢生?”
『中国数字时代』摘录了网络上许多精辟的回应: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这是我们最后一代。
这不是我们最后一代,这是你们最后一代。
你的统治到我结束,你给的苦难到我为止。
我们是最后一代,您自个儿万寿无疆吧。
学者张学忠认为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最深刻的绝望,说话的人宣布了一个生物学意义的决定:我们不会繁衍后代。……可以说,这句话是一位年轻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可能作出的最强烈的控诉。
作家慕容雪村写道:“‘我们将是最后一代’的呼声惊心动魄,也引起了许多共鸣。‘如果孩子生出来只是被他们奴役,如果我们的孩子也必须忍受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一位朋友写道:”那我们一起绝育吧’“。
推特上有人说,“视频看到这里,我心里竟然闪过一种兔死狐悲的伤痛。我们是最后一代——我们不再需要未来。中共,失陪了。”
那位被逼迫的青年男子面对大白的发声震撼了中文网络,那句话也成了敏感词。根据中国数字时代:微博直接屏蔽了两个话题“#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最后一代”。
▲德国之声(DW)5月15日墙外文摘:从“最后一枪”到“最后一代”
有评论认为,“六四”镇压的流弹,隐喻着这个事件所带来的影响非常广泛和漫长。现在我们在中国的“抗疫战争”中所见的荒谬,也可能是流弹的后遗症所致。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一段网络热传的视频中,上海警察上门要带走全楼人去异地隔离遭遇拒绝,威胁说:你们不服从“会被惩罚,还会影响你们三代”,一位男士回复道: “我们这是最后一代,谢谢。”台湾“上报”发表文章《从“最后一枪”到“我们这是最后一代”》,作者廖伟棠说,他的潜台词应该就是“就让韭菜的命运在我这一代终结”吧?“我们都知道里面有任性的成分也有觉悟,这是最后的一代也是反抗的新一代”。
廖伟棠回顾了三十二年前崔健为“六四”写的歌曲《最后一枪》。歌中反复吟唱:“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刹那间往事涌在我的心上,噢,最后一枪!”廖伟棠认为,流弹是没有眼睛的没有既定目标的,它不是为了要杀我而来,但是我却为此而死。这就是六四对于一般的中国人而言的意义。我们没有真正被镇压的部队打死,但是所有的幸存下来的人都被流弹所击中了。这颗流弹,隐喻着这个事件所带来的影响非常广泛和漫长,我们每一个没有直接经历镇压的人,不只是北京,还有香港的人,甚至可能还有一些台湾人,只要对这件事情还执着的人,都是流弹的波及者。而且还不止这些人,现在我们在中国的“抗疫战争”中所见的荒谬,也可能是流弹的后遗症所致。
1990年的崔健说过:我们希望去年听到的枪声是最后一枪。作者认为,后来在中国的枪声换了别的方式,不是实弹,而是用别的方式去剥夺人民的很多权利。今年,只不过是各种枪声的集中爆发而已。
香港“从鸟笼变成更小的鸟笼”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网络媒体“歪脑”发表文章《李家超一个人的香港特首选举,从鸟笼变成更小的鸟笼》,作者夏念梓分析说,香港民间追求民主和争取双普选的努力,在北京看来都是不听话的“搞搞震”。如果说中央从往届的香港特首选举中学到什么,或许就是,哪怕是受限的“民主”也是不受控的。要从“主权回归”顺利达至“治权回归”,北京需要更为牢固的掌控力,才不至于让脱序的情况再次发生。
香港:从鸟笼变成更小的鸟笼
文章说,这场一人选举既无竞争,唯一候选人就无需争取香港市民的支持,亦不需要再对政纲做详细解话,只需向中央喊话。“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香港正一路向着波坦金村庄 (Potemkin village)式的政治门面工程进发。香港恐沦为“警察城邦”(Police State)的忧虑正在逐步成真。
作者指出,若还有人记得那份被当权者斥为过期文件的《基本法》,其中写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选举方案必须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指出,真正的民主选举中决策者应由定期、公开、公平的普选产生;每个公民有权在定期的选举中选举和被选举,且这种选举应是普遍和平等的,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选举人的意志得以自由表达。不论是“小圈子”选举,还是如今的“一人选举”,距离《基本法》和港人期望的“双普选”已渐行渐远,只留下“假选举”和“假民主”的幻象。
乌克兰战争让中美双方受益?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北京和华府的眉来眼去》,作者公孙策说,北京和华府之间的气氛最近非常微妙,尽管西太平洋的局势似乎又再绷紧,可是北京和华府之间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在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率7艘军舰穿越宫古海峡引发紧张局势的同时,美国国务院更新美台关系论述,删除“不支持台独”字眼,引发不小的风波。可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却看到一些跟上述大动作“反方向”的小动作。包括:美国总统拜登公开表示,考虑调降对中国进口的关税;然后美国印太事务协调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一场活动上公开表示,美国“不支持台独”并未改变,“这是美国长期立场,一中政策仍发挥作用”。
在北京方面,最具战狼指标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被记者问及,“对中国持有不良看法的美国人占80%是历史新高”,赵立坚只称他注意到此报告,“有相当数量的美国民众认为应该维持中美交流??中美两国人民素怀友好感情??”台湾前副国防部长林中斌教授认为这是是“战狼调降”。
原本勾心斗角的两个大国,为什么会突然眉来眼去呢?作者认为,乌克兰战争的形势有了大变化,而中美两国都有了自己的利基点,于是有意愿相互配合。对美国而言,乌克兰战争达到了两个很好的结果:第一,让俄罗斯陷在乌克兰泥淖中,第二,欧洲国家因为俄国侵略乌克兰而团结。对中国而言,一方面来自美国的压力大为减轻,一方面俄罗斯更需要中国,再看看外交部长王毅这一个多月跑了多少地方,那都是美国因乌克兰战争而无暇他顾,中国因此获取的红利。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5月15日微言微语:“盛世”警言:“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
本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批评习近平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续,结果被中方外交部发言人视为不负责任言论。众所周知,在独裁政权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谓的清零防疫在上海已演变成一场不折不扣的政治斗争,违法违宪乱象丛生,随便一个基层领导就可以颁布紧急状态法,随便一个人穿上白色防护服就可以擅闯民宅,暴力撬锁,破门而入,抄家打劫。正如网友@张敏发帖所说:“白卫军”,“红卫兵”的翻版:“大白”行动,“文革”群众专政的翻版;任意入户妄为,“文革”抄家的翻版。“文革”是中共统治常态的聚焦,不是一时变态的偶然。2022年的“白上海”会和1966年的“红八月”一样进入史书,成为共产极权统治恐怖历史的一页。
暴力防疫措施层层加码,背离常识背离科学,上海正在陷入文革式的无政府状态,人民正在经历一场浩劫。网友赵楚发帖说:吁请人们紧急关注,上海新一轮针对无辜市民的强制措施正在实行,消杀实际上成为动用完全非医疗的警力与准军事化组织人员的准战争行动,正以空前野蛮和残酷的方式侵入居民家中,毁坏私人财产,威胁居民安全,肆意践踏起码的法制,人道与天伦底线。无论这种形同异族军事占领的残酷政策有怎样的堂皇理由,其制定的程序基于黑箱,其医学的论证广受诟病,其客观的结果唯有破坏,如此无法无天的暴虐势必引发血腥冲突。近两个月来,数千万人的国际大都会被武断置于堪比集中营式的禁锢之中,这超过全球已有的任何同类纪录,也超过2020年的武汉。强制封城摧毁了正常生活的基础,无穷无尽的检测既无医学必要,更增歹人上下其手发财机会。这是一场不亚于1958年大炼钢铁,亩产万斤粮,1967年武斗,抄家的大破坏,已经使上海这座明珠之城陷入类同乌克兰的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出于对防疫需要的信任,上海市民体现了罕见的公民精神与忍让精神。但野蛮暴虐并未适可而止,反而变本加厉。决策者出于隐幽目的及对暴力的迷信,完全无视已造成的遍地苦难,惨痛的经济与民生代价,以及直达九霄的人民哭喊呼告,国内外多学科,多专业的谏言,一意孤行,一味霸蛮,除了带来社会冲突,可能有其他合于逻辑的结果吗?这是一场只会把城市变为废墟的人为灾难。不要对洪水无动于衷,不要以为这只是上海人的浩劫,过去70年的历史已经太清楚地证明,如果上海这样的社会运动不受到抵制与制止,那么没有人会有幸置身事外,包括那些今天充当爪牙,自以为有施虐特权的人。事急祸深,祸国殃民,不要等到玉石俱焚。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宪法学教授童之伟撰文,对上海的强制集中隔离、强制入室消毒措施的合法性与必要性提出质疑。指这些措施涉及违宪、侵犯人权及财产权。
本周,一段警民对话在网上引发强烈共鸣,上海警察上门要拉走一对核酸阴性青年夫妇遭拒绝,警察威胁说“你要是不走会受到行政处罚,影响你三代”,男子平静地回敬道“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许多年轻网友发帖说:不孕不育,从自己做起!
网友@盛世狼烟发帖说: “不走会影响三代”“我们是最后一代”, 确实是史诗级的对白,放在东西古今任何述说浪潮的作品里都不为过。不能说不的沉默肉身,用自绝后裔说不。 “我们就是最后一代”是一种彻底地宣言, 要么这种生活终结于我们这一代,要么我们终结于这种生活。
网友@张雪忠发帖说:“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 这句极富悲剧意味的话,表达的是一种最深刻的绝望。说话的人宣布了一个生物学意义的决定:我们不会繁衍后代。这个决定的背后,是一个心理学和存在论意义上的判断:我们被剥夺了值得向往的未来。可以说,这句话是一位年轻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可能作出的最强烈的控诉。他说话时的口气是平静自然的,但正因为说得平静自然,才让人听得惊心动魄。
网友@徐克萨斯州发帖说:21世纪的中国最悲凉、最绝望的两句话。徐州铁链女说,这个世界不要俺了。上海年轻人说,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
▲美国之音(VOA)5月17日报道:当封控异化成压迫,“这是我们最后一代!”的呐喊振聋发聩
华盛顿 —在北京“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驱使下,中国互联网和社媒上出现的由于各地政府层层加码防疫抗疫措施而导致警民冲突的视频和画面层出不穷,早已见怪不怪。但是大约一周前中国互联网和社媒上传出的一段上海市民与警察对峙互呛的视频不仅让人瞠目结舌,而且令人回忆起文革时期的祸及子孙,甚至让人联想到封建社会的“株连九族”。
这段视频显示,上海有一对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年轻夫妇,被一群戴着头盔、身穿贴有“警察”字样白色防护服的人员围着,要强拉他们转运至隔离点隔离,男子不服胁迫,拒绝前往,因此警察威胁说,“如果你拒不执行市政府的命令,将会受到治安处罚。处罚以后,要影响你的三代!”
岂料视频画面外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不卑不亢地回答:“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坦白讲,男子回应的这句话既不厚重,也不高深,更不难懂,却道尽了普通民众面对高压和胁迫而感觉到的无奈与悲哀,甚至是另类的控诉。这段视频立即如星星之火,迅速在中国互联网和社媒上燎原开来。中国的微博和微信上立刻就此掀起热烈的讨论,而上海这位年轻人与警察的互呛也迅速被形容为“史诗级的对白”。
中国各级政府为了响应中央“动态清零”的方针,在制定和实施防疫封控措施上,可以说早已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也早已引发过警民对峙和冲突,导致民怨沸腾。但是上海警察用“影响三代”的处罚后果来威胁市民,仍然让人大跌眼镜。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自香港的一则报道指出,中国人素来以子女为大,常常为了子女的成长和成功而坦然委屈牺牲自己。警察以“影响三代”来威胁市民,显然以为抓到了市民的软肋。因为在中国的文革期间,很多受到政治迫害的人就曾影响到自己儿孙的入学、参军和就业。没想到这位年轻的上海市民不吃这一套,平静地以“这是我们最后一代”对其作出回应。
这句回应,貌似平常,却隐含难以言说的悲愤。
CNN在报道中提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如天,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被奉为至理名言,很多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延续自己的血脉和姓氏。这些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恐怕仍然是主流思想。
但是许许多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因为对现实不满或对未来失望等原因,宁可背负“不孝”的骂名,正在通过不要或晚要孩子的方法对他们无力改变的制度或生存环境进行软性抵抗。
“开始我觉得好笑,但最后我却感到非常悲哀。他是通过放弃自己的生殖权利来作抵制,”微博上的一位用户说。
CNN引述现已成为人权律师的前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雪忠的话说,视频中男子回应警察的话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绝望。
“我们被剥夺了值得期待的未来。可以说这是一位年轻人对他所处时代最强烈的谴责,”张雪忠说。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千禧一代中越来越多的人由于职场压力高企、房价高不可及、教育费用飙涨以及雇主对育龄妇女的歧视,而无奈推迟甚至拒绝婚育。
根据中国官方的数据,去年只有760万中国夫妇登记结婚,比2013年暴跌44%,也是36年来的新低。与此同时,中国的生育率也跌至7.5每千人,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以来的最低,而且全国共有九个省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婚育,早已取消实施多年的一孩政策,目前一对夫妇已经可以获准生育三个孩子。尽管政府喉舌一直宣扬生育的好处与重要性,中国的生育率却持续下降。
新冠疫情导致的严厉封控措施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年轻一代的悲观失望情绪。动辄封城以及封城带来的混乱让年轻人进一步意识到个人权利在不容异议的国家机器和只唯上不唯下的政府官僚面前是多么的脆弱无力。
中国互联网和社媒上近来流传很多上海市警方或防疫人员对居民家破门而入、强制将屋主赶走以对房屋进行消杀、甚至对居民大打出手的视频。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段视频中,上海年轻男子回呛警察的“这是我们最后一代”的那句话,话虽不长,音量也不高,却是对当局最大声、最强烈的谴责与控诉。
目前在中国微博上,“这是我们最后一代”的相关话题因为已经成为敏感词,而遭到屏蔽,但是中国年轻人心中的痛苦与不满却不会随着相关话题被屏蔽而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