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六。四”天安门事件20周年,在英语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华裔作家哈金,以“Exiled to English”为题,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明“六。四”事件发生后他决定留在美国,并改以“英文”写作的缘由。
哈金在文章中说,他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务5年,解放军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人民及为人民服务”。所以,当他在电视上看到解放军坦克车开进天安门广场,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时,受到的震撼之大,让他的心情久久无法平息。
1956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本名金云飞的哈金。1985年以“公派自费”身分,携带太太及独子来美留学.89年“天安门”事件发生时,他已经获得美国文学硕士学位,正准备束装返国,到山东大学任教。
天安门事件发生后,他的朋友还信心满满地向他保证说,不出一年,共产党一定会为这件血腥镇压事件“承认错误”。哈金可没这样乐观,他作了留在美国的决定,并且开始思考以“英文”写作。
尽管写作的题材离不了中国,且中文才是他的母语.哈金思考了将近一年,才下定决心,追随波兰裔的作家康拉德(Joseph Conrad) 和俄国裔作家纳波科夫(Vladimir Nabokov)所走的道路,即舍弃自己的母语,改以英文写作。这两位作家后来在欧美文坛都大放异彩,文学成就非凡。
哈金自己明白,用非母语写作,很可能失败。但,如用中文写作,读者一定是中国人,作品必须在中国出版。而中国官方对出版品的审查制度,将使他的作品内容无法保持完整性。既然决定留在美国,他就别无选择,只能用英文写作。
有些中国人认为哈金用英文写作,像是某种形式对中国的“背叛”。哈金认为,“忠诚”是“双向道”的。他才觉得被中国背叛了,这个国家竟然以血腥手段镇压它的人民。况且,艺术家在中国也没有创作的自由。他的作品因为真实反映中国的社会现象,其中大部分都无法在中国出版。
1989 年6月4日这一天发生的事,迫使他走上了以英文写作的孤独道路。共产党血腥镇压人民的记忆,至今仍让他感到心痛,用英文写作已成为他一种“奋斗”。哈金提 醒自己,康拉德和纳波科夫两位作家用英文写作,最终使得他们的文学成就,远远超越了他们的语言。哈金说,如果他的作品是好的、是有意义的,那?,对中国人 来说,也应该是有价值的!
哈金20岁才开始学英文,他说,当初因为想读外国小说才跟着收音机学,进黑龙江大学之前,“还没有听过一个活人说英文”;而他来美留学的第三年,即攻读“美国文学”,英文成为他主要的语言。
1996 年,哈金首部英文短篇小说集“好兵” (Ocean of Words),以简朴的风格,平易的美感,赢得了“美国笔会海明威小说创作首奖”;97年第二部以描写中国农村故事为主的短篇小说集“红旗下” (Under The Red Flag)( 台湾译作“光天化日” ),荣获美国“奥康诺小说奖”;99年第二部长篇小说“等待” (Waiting) ,更上一层楼,夺得“美国国家书卷奖”,及2000年美国笔会的“福克纳小说奖”。自此,“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哈金,在英文写作的文坛中,已佔有一席之 地。“等待”一书,全球有德、法、日、匈牙利及中文等 20多种译文;另一本着作“新郎”,也有十种译文。最近的作品是︰“自由人生”(A Free Life),是他首部以“美国经验”为题材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