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奇有过这样的著名论断:“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内涵深刻,一方面是说,今人不可避免地站在当今功利的立场上,用当下的语境去诠释历史。另一方面,一切当代史也是历史,很快就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活在现在”、“把握现在”很重要。如果对当代史无法很好地把握,那么过去和未来可能就失去了连接点。

最近采访几位国内的大学老师和大学生,问大学生:你知道20年前6月发生的事吗?答:“稍微知道一点儿,听说是学生游行,但具体做什么不知道”,还有人干脆说“不知道”,“我们只关心现在网络上有什么新鲜事”。

一位大学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好像没有特别关心的东西,‘国家前途、命运’这些词对他们来说很陌生,他们对20年前发生的事也不大感兴趣。现在毕竟生存压力大,大学生找工作是当务之急。”还有大学老师说:“大学生不仅不知道20年前的事,连‘文革’、‘大跃进’、‘反右’都不了解。”

看来中学历史教科书对当代史的记载很匮乏,意识形态仍在主导着教科书。惭愧的很,本人对中国当代史亦是了解不够,比如对西藏问题是来日本后才略知一二的,以往也无从得知。相信现在中国大多数80后对当代史很陌生,可以这么说吧,89年出生的人不知道89年发生的事。前不久,香港中学会考历史课试题中,首次出现了有关80年代末政治形势的考题。考题是选择题,让考生选择:“当时中国实行价格闯关,出现抢购风潮和官倒现象,是哪些年;当时中共总书记是谁?”这虽然是一道分数只有两分的小试题,但是毕竟是个很大的“进步”。

为什么和中国人的当下命运贴近的当代史是如此被冷落?很多历史事件还被规避,有太多的禁忌。无疑,中国几十年的当代史包含了不少灾难史,有天灾更有人为的,对那些灾难还是有难言之隐,当政者选择避而不谈,以免影响所谓的“安定团结”。只是,忘却、隐瞒灾难的民族,以后可能会发生更大的灾难。一个民族能否正视自己造成的灾难,是考验民族是否有责任感和自信心的一个标尺。长年来中国总是指责日本忘记历史,要求日本道歉,其实在批评别人的历史观有问题时,也应审视自己的历史观,当代史上,政府多少次伤害了民众,也有太多该向民众躬身致歉的时候。历史观不该仅仅对外而言,更应用来对照自身。

20年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倍,据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年底前赶超日本,提前十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不可忽视的是,今日中国也产生了数千万失地农民和失业民工,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化加剧,金融危机又加剧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民众缺乏诉求的渠道,暴力抗法事件增多。20年前,大学生中的党员比例只占1%,现在达到了8%,但是年轻党员再也没有人敢批评党或政府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想过要提出什么改进的意见,不少学生更直言入党是因为考公务员或找工作方便。

长期以来,媒体对社会问题多是采取一种滞后的报道方式,比如,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消息“对外贸易开始出现好转迹象”,“治安明显好转”等等,但什么时候治安开始“转坏”的?是怎样程度的“坏”?那就不告诉你了。这就意味着每天的历史记录是滞后的,或者说真实性打了折扣。

对当代史浑然不知的年轻一代在想些什么?一些年轻人看上去有一种与历史脱节的感觉,他们普遍缺乏人文科学方面的素养,他们的行为很“叛逆”、看起来富有“个性”,但思想空洞,他们不关心公共事务,只关心自己能否找到一个工作。《中国知青史——大潮》的作者、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刘小萌曾到台湾执教,他说过这样的话:“和内地的大学生比起来,台湾大学生对中国当代史的了解要多很多。包括对‘文革’、对知青史的了解。”这对大陆的历史教育真是个警醒。

关于历史还有这样一句英国人科林伍德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因为思想构成了历史的本质,是呵,没有记忆的一代,如何用苍白的心灵去书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