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王天成
王天成:从期待改革到呼唤革命——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变迁
王天成 | 2015-07-19 10:07:00 | 本站首发
本文是作者为他和滕彪编辑的《回到革命:中国大转型前夜的激辩》一书所写的导言。该书近日已在香港出版。它汇集了吴国光、何清涟、陈子明、孙立平、李伟东、张博树、黎安友、沈大伟、秦晖、荣剑、笑蜀、范亚峰、萧瀚、李一平、曹长青等20多位学者近年来有关革命与改革、渐进与快进、异议和维权运动、民主转型条件等方面的文章。 作者在文中指出: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提出一个更积极的问题,那就是革命如何可能?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正在陷入大麻烦。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改革和数十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帮助延长了共产党的寿命,然而,这次它可能没有30多年前那样的好运气了。习近平往回走是在进行一场冒险,他很可能成为中国最后一位独裁者。改革期望在他的统治下快速破灭,这未必是坏事。当人们对中南海绝望了的时候,才更有可能回头发现并释放自己的力量。
阅读更多
李咏胜:关于社会转型动力机制问题探微——兼与王天成先生商榷
李咏胜 | 2012-11-15 06:39:00 | 本站首发
知识界热门谈社会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看,是当今世界汹涌而来的民主化大潮,正不断拍打着我们脚下古老的堤坝。从内部环境看,是由于这23年来被高喊和鼓噪的所谓“政治改革”,实际已经面临绝境,失去了它的社会基础和民心所向。可对于眼前日趋激化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主流意识形态又找不到一个能够缓和与化解的通道泄洪。因此,知识界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之下,被迫起来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容易理解的现象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倘若人们的良好愿望再次被假象和谎言所粉碎,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坦然面对现实,努力去寻找那个社会共同利益诉求的集合点——这个实现转型最为根本的动力机制呢?
阅读更多
王天成:中国究竟有多“特殊”?——就《大转型:中国民主化战略研究框架》答方绍伟
王天成 | 2012-05-26 06:08:00 | 本站首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是特殊的。每一个专制国家也是特殊的。但是这并不妨碍这样一个事实的成立:每个个体都需要尊严。人是会比较的高级动物,当他们发现有一种制度更适合于保护自己的尊严的时候,他们就会向往那种制度。文化是可以更新的,制度是可以改变的。你不能说现在是专制的,而且那个专制有些特殊,就认为是无法终结的。关键在于人的选择和努力。
阅读更多
东方月:中国民主转型的民间思考——推介王天成的《大转型:中国民主化战略研究框架》
东方月 | 2012-02-09 06:37:00 | 本站首发
许多国家成功地实现了民主转型,并没有发生什么天塌下来的大劫难,相反,人们收获的是解放和自由。如果没有冲破言禁和党禁的勇气,怎么会有自由化与民主化的开端呢?幻想着在当局主导下慢慢改良而不承担任何一点风险,怎么会有民主转型的实际启动呢?传播民主转型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们面向未来的勇气,激励更多的人为未来采取行动,也有助于在未来更好地管理民主转型的过程、争取民主转型的成功。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 美众议院通过两项涉中国法案: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制止强摘人体器官
- 美司法部副部长:专制政权在全球削弱民主、传播腐败,美将持续聚焦中国恶意行为
- 施英 : 一周新闻聚焦:美国会听证会:周受资作证避重就轻,TikTok“彻底的灾难”
-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抵达南京 展开祭祖及与大陆交流活动
- 国事光析:极权体制重建的大补丁—— 评中共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
- 专家: 被中共击败的马云回国无助商业信心的恢复
- 胡平:马云能回到中国,但回不到从前
《零八宪章》十周年
- 心在中国:中国人有权利推翻中共政权
- 陶业:对人类文明的挑衅- 极权主义的中国特色 (十二)
- 心在中国:纪念李文亮 追责习近平
- 李健:记住她 邹幸彤
- 施英:一周新闻聚焦:白纸运动参与者遭秋后算账,多名抗议者被拘捕或失联
- 心在中国:组织起来 营救她们
- 施英:一周新闻聚焦:参与白纸运动就像赌上人生,抗议者失联 部分留学生畏惧回家
- 江棋生:追忆赵诚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