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陈永苗

陈永苗:美国与“台湾是真正的中国”

以香港为例,由于只打人权牌,没有国体高度,没有复国高度,会和大陆底层人民关联不大,而且很容易被歪曲为港独而遭到大陆人排斥。所以香港必然沦陷,不值得期待。我鼓吹了好久“香港回归于民国”,几乎没有香港方面的响应。台湾与香港不同,中华民国在台湾,台湾脱离不了中华民国国体,于是台湾就成为真正的中国,可以用来美国版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民主统一中国。

阅读更多

陈永苗:刘庆元:地火在运行

兰州同城圈如火东兵徐子琦等和刘庆元老先生的家属,把葬礼办得既朴素又极具尊荣,青海、陕西、四川、安徽和江苏等地网友到场悼念。对于兰州官场的退休老人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震动和动员:原来像刘庆元这样的退休生活,会获得如此尊荣的社会地位。

阅读更多

陈永苗:让中华民国成为政治大国

全球范围民主与专制最后一战,在于台海之楚河汉界,对决于国际法、地缘政治冲突层面。而不在于人权、自由这些微小叙事上。地缘政治冲突的步伐,带来的是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人人自危。中共必须完成国际法上合法性,才能避免自己的合法性危机爆发。国际法救民国,就是在这种总体性层面的对抗和拯救。两岸内战有着龙卷风的力量,把原来自以为独立的,站左站右的,温和的激进的,重新归类为支持台湾的,还是反对台湾的。

阅读更多

陈永苗:悼念“假装在台湾”的王大鹏

西宁的王大鹏于2020年1月27日悄无声息地走了,对于我来说,就如一匹西北野马的归去。相传,当一匹高傲的野马知道自己即将死去,它就会悄然离开马群,到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大山深处山谷埋骨,魂归大自然。
陆游诗《示儿》吟颂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稍微修正一点用在王大鹏身上也合适。若得光复时,定赴西宁祭告一声。
 

阅读更多

陈永苗:大陆法律地位未定论

网友“杨过”说,民国当归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维权理念的提出,在个体生存层面,我们指出了在地图民国意义下的不自由地区即大陆,维权是一种生存状态,活着本身是一种维权,是对现体制扭曲人类灵魂结构的一种制动。简单说,活着就是一种维权。第二个阶段,即改革已死,民国当归阶段,我们在公共社会的建制上,提出了民国取代当下的理念,对民国合法性的追溯,以及当下合法性的阙失论述了详尽。第三个阶段,即中美国的概念,这是民国当归的必然升华,民国是覆盖中美国的论述的。但中美国由于地理范围的扩大和世界历史意义的彰显,在论述中,引进了政治神学和更高宇宙论的观点。政治是源于对存在之爱。三个理论阶段,逐步升级,衔接完整,从个体,到公共空间,进而到世界历史。新罗马,是一个伟大均质,共和,普适的人类新共同体。在三个阶段,民国始终是最核心的一个钥语。只有不断的铺张民国语境,包括中美国在内的世界,才能有重新破涕为笑的可能。
 

阅读更多

陈永苗:川普的“里根模式”根本不行

中共那是时刻警惕八一九再发生,又是针对苏共式奔溃穿上好几十重防弹衣,所以美国拿着对付苏联的里根模式,对付中共,简直就是刻舟求剑。就这一点而已,蓬国务卿的首席智囊余茂春教授也是没有认识到的。
必须明白一件事情,川普政府并没有把造成极权毁灭作为目的,而仅仅是美国的自保和再次伟大。因此寄希望于川普是里根,根本是不靠谱的。与苏联奔溃的模式不同的地方是,苏联没有台湾这样的“中华民国的反作用于大陆”,因此我认为“中华民国的反作用于大陆”,才可能成为双方争夺的制高点,至少是中共肯定争夺控制的制高点。里根模式压根就是不行的。
 

阅读更多

陈永苗:台湾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大会2758决议案是共党政权的国际舞台合法性之源头。恢复双重代表权,是中国海峡两岸本来应该有的代表权格局。
当初美国安排大陆入联是双重代表权,也就是大陆方和台湾方都是一个中国的代表,两个代表。而蒋介石愤然退出,可是联合国并没有除名,也没有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联合国并没有形成决议,对台湾采取回应和措施。
可见台湾方还是有椅子的,没有椅子的话也可以自带椅子强行自己回归联合国,本来就有,自己动手恢复就成。从法律上说,不是行使请求权而是行使支配权,本来就属于台湾的席位,自带椅子强行参加就好了。马英九和蔡英文都是国际法博士,要有占取的勇气,学习香港年轻人“占中”和台湾太阳花运动“占领立法会”,“冲进”联合国占领自己的席位。
中华民国只是暂时失去代表权,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阅读更多

陈永苗:合法性危机与民国当归

最近香港前总督彭定康起诉到国际法院,要求确认《中英联合声明》无效,理由是与英国签订协议的是满清,而中共政府没有继承满清债务,不是继承人。
与湖广铁路国债案重翻一样,都是冲着中国大陆政权的合法性危机,用国际法打击,属于狠招。国际法对中国出路的决定性是整盘的,全局的。马英九总统退休之后颇为可惜,身为国际法博士,退休后可以搞国际法救民国,国际法保民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阅读更多